一种劲性柱十字型钢骨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8143519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21 19:2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劲性柱十字型钢骨施工方法,包括劲性钢骨柱深化设计:根据设计要求、结构施工图及现场实际条件,对十字型钢骨柱进行深化设计;钢构件的制作:确定分节分段,在工厂进行工厂化加工生产;构件的安装:在施工现场进行吊装、焊接。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结构施工精度高:经过深化设计做出施工详图和构件详图,工厂化的加工,制作误差控制5毫米内,现场施工进度控制在5毫米内,施工精度高。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工程质量可靠:因为十字柱的制作焊接、梁主筋贯通孔、柱箍的贯通孔、加劲肋等均在工厂内完成,工程质量能得到有效保障。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现场施工简便:工厂加工成品构件在施工现场进行十字钢骨柱的吊装安装,可节省作业时间并大大减少现场作业人员数量。员数量。员数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劲性柱十字型钢骨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
,特别涉及一种劲性柱十字型钢骨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钢混凝土组(混)合结构由于能有效减小杆件截面及良好抗震性能在建筑主体结构体系中的优势越来越凸显,迅猛发展的建筑业也促进了钢与混凝土组合结构的理论研究和工程实践。劲性柱十字型钢骨柱的工程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对其结构相应的施工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现有技术中并没有出现规范的劲性柱十字型钢骨柱施工方法,大多为按照一般的施工方法进行,为了满足工程施工的发展需要,根据以往施工经验对劲性柱十字型钢骨的深化设计、制作、安装、检测进行系统的总结后形成本工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旨在提出一种劲性柱十字型钢骨施工方法,通过合理设计施工工法,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前提下,提高了施工效率。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05]一种劲性柱十字型钢骨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6]劲性钢骨柱深化设计:根据设计要求、结构施工图及现场实际条件,对十字型钢骨柱进行深化设计;
[0007]钢构件的制作:确定分节分段,在工厂进行工厂化加工生产;
[0008]构件的安装:在施工现场进行吊装、焊接。
[0009]进一步的,所述钢构件的制作包括以下步骤流程:
[0010]S1、首先,主材切割、开坡口、H型钢组立、H型钢焊接、H型钢校正、H型钢下料、钻孔及锁口;
[0011]S2、其次,T型钢制作并与H型钢依次进行十字组立、十字焊接、十字校正;
[0012]S3、最后,进行焊接、矫正、检验及出厂。
[0013]进一步的,所述十字组立后需进行H、T型检查,所述十字焊接后需进行十字检查,所述校正需进行尺寸外观检查。
[0014]进一步的,所述H型钢的具体制作流程包括:
[0015]下料及坡口:机加下料,包括切割、刨边;
[0016]自动组立及自动焊接:翼缘与腹板组立,小直径焊条或焊丝底1道;组立后的H型构件放在450门式埋弧焊机的胎架上,进行全自动埋弧焊接;
[0017]自动校正:成型后的H型钢放在翼缘矫正机上矫正;
[0018]下料、钻孔及锁口:最后在美国Peddinghaus流水线上进行下料、钻孔及锁口。
[0019]进一步的,所述T型钢制作是由焊接H型钢切割而成,工厂制作时按设计要求尺寸先做成H型钢,然后从腹板中间把H型钢切割成两个T型钢。
[0020]进一步的,所述S3中的焊接为十字型钢骨柱焊接,所述十字型钢骨柱焊接由一个
焊接H钢和两个T型钢组立、焊接而成;焊接按以下顺序:第一步:正面小直径CO2打底1道,翻转180
°
;第二步:背面焊接至板厚,翻转180
°
;第三步:正面焊接至板厚。
[0021]进一步的,所述S3中的矫正具体为:H型钢和T型钢采用机械矫正和火焰矫正相结合,十字型矫正使用火焰矫正,矫正时应控制在一定精度防止扭曲变形;机械矫正在H型钢翼缘矫正机上进行或通过H型钢组焊一体机进行操作。
[0022]进一步的,所述构件的安装包括以下步骤流程:
[0023]S1、施工准备、地脚螺栓预埋及桩基放线与处理;
[0024]S2、构件进场验收及资料检查确定后吊装就位,再进行临时固定、测量校正后焊接;
[0025]S3、最后,焊缝探伤检验、绑扎梁柱钢筋及支模混凝土浇筑。
[0026]进一步的,所述S1中的地脚螺栓预埋具体为:首先制作螺栓固定框就位,再将螺栓固定在固定框上,配合安装的螺纹上涂上黄油并包上油纸。
[0027]进一步的,所述S2中的吊装就位与临时固定具体为:(1)钢骨柱在吊装前,在柱身上焊接好爬梯或挂梯以便于操作人员上下和钢骨柱就位后松钩;(2)钢骨柱吊装时采用塔吊旋转垂直吊法,起吊钢索根据分节重量经过计算后确定钢丝绳型号,钢骨柱吊点设置在柱顶部,通过专用吊具与焊在柱顶两侧面耳板螺栓相连;钢骨柱起吊时必须垂直,回转时必须具有一定的高度,以免碰撞其它构件;(3)钢骨柱就位时,首先将钢骨柱底板穿入地脚螺栓,放置在调节好标高的螺帽上,并将柱底的四面中心线与基础轴线对位校正,四面兼顾,使偏差控制在规范许可的范围以内,穿上压板,拧紧螺栓,即为完成钢骨柱的就位及临时固定;
[0028]所述S2中的测量校正及焊接具体为:标高控制与校正:第一节钢骨柱底板混凝土面之间预留50mm间隙做二次灌浆,通过调节柱脚底板下的四颗螺母控制柱底标高;垂直度控制与校正:在纵横两个方向的两台经纬仪的测量下,利用缆风绳对钢骨柱的垂直度进行校正,校好后紧固地脚螺栓、固定好缆风绳;钢骨柱焊接:钢骨柱制作在工厂进行,采用以全自动埋弧焊和CO2气体保护焊的焊接方法,现场对接焊缝腹板采用坡口双面全熔透、翼板采用坡口单面全熔透,采用CO2气体保护焊为主的焊接方法;采用热输入较低的CO2气体保护焊,先焊接十字形腹板,后焊接翼板,采用对称焊接的方法。
[0029]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结构施工精度高:经过深化设计做出施工详图和构件详图,工厂化的加工,制作误差控制5毫米内,现场施工进度控制在5毫米内,施工精度高。本专利技术的工程质量可靠:因为十字柱的制作焊接、梁主筋贯通孔、柱箍的贯通孔、加劲肋等均在工厂内完成,工程质量能得到有效保障。本专利技术的现场施工简便:工厂加工成品构件在施工现场进行十字钢骨柱的吊装安装,可节省作业时间并大大减少现场作业人员数量。
附图说明
[0030]构成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31]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劲性柱十字型钢骨施工方法的流程图;
[0032]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的钢构件的制作流程图;
[0033]图3为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的H型钢制作流程图;
[0034]图4为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的构件的安装流程图;
[0035]图5为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所述的塔吊旋转垂直吊法的示意图;
[0036]图6为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所述的吊装就位与临时固定示意图;
[0037]图7为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所述的第二节和以上钢骨柱安装示意图一;
[0038]图8为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所述的第二节和以上钢骨柱安装示意图二;
[0039]图9为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所述的第二节和以上钢骨柱安装示意图三;
[0040]图10为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所述的测量控制与校正的示意图;
[0041]图11为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应用实例的钢骨柱截面形式示意图一;
[0042]图12为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应用实例的钢骨柱截面形式示意图二;
[0043]图13为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应用实例的钢骨柱截面形式示意图三。
具体实施方式
[0044]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劲性柱十字型钢骨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劲性钢骨柱深化设计:根据设计要求、结构施工图及现场实际条件,对十字型钢骨柱进行深化设计;钢构件的制作:确定分节分段,在工厂进行工厂化加工生产;构件的安装:在施工现场进行吊装、焊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劲性柱十字型钢骨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构件的制作包括以下步骤流程:S1、首先,主材切割、开坡口、H型钢组立、H型钢焊接、H型钢校正、H型钢下料、钻孔及锁口;S2、其次,T型钢制作并与H型钢依次进行十字组立、十字焊接、十字校正;S3、最后,进行焊接、矫正、检验及出厂。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劲性柱十字型钢骨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十字组立后需进行H、T型检查,所述十字焊接后需进行十字检查,所述校正需进行尺寸外观检查。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劲性柱十字型钢骨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H型钢的具体制作流程包括:下料及坡口:机加下料,包括切割、刨边;自动组立及自动焊接:翼缘与腹板组立,小直径焊条或焊丝底1道;组立后的H型构件放在450门式埋弧焊机的胎架上,进行全自动埋弧焊接;自动校正:成型后的H型钢放在翼缘矫正机上矫正;下料、钻孔及锁口:最后在美国Peddinghaus流水线上进行下料、钻孔及锁口。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劲性柱十字型钢骨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T型钢制作是由焊接H型钢切割而成,工厂制作时按设计要求尺寸先做成H型钢,然后从腹板中间把H型钢切割成两个T型钢。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劲性柱十字型钢骨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3中的焊接为十字型钢骨柱焊接,所述十字型钢骨柱焊接由一个焊接H钢和两个T型钢组立、焊接而成;焊接按以下顺序:第一步:正面小直径CO2打底1道,翻转180
°
;第二步:背面焊接至板厚,翻转180
°
;第三步:正面焊接至板厚。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劲性柱十字型钢骨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3中的矫正具体为:H型钢和T型钢采用机械矫正和火焰矫正相结合,十字型矫正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顿梁超陈兴强张转转郭新平刘君陈雷田军须言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十局集团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