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长路径分级深度净化的复合滤料滤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138175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21 19:1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长路径分级深度净化的复合滤料滤池,所述滤池包括池体、进水总渠、进水阀、进水溢流分配堰、配水渠、V型配水槽、上层滤料、下层滤料、承托滤料层、布水布气分配器、配水配气室和出水管。本发明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两级过滤功能的滤池具有结构简单、投资省、能耗低、占地面积小、出水水质好、产水率高、滤料截污能力强、滤料冲洗洁净度高、冲洗耗水量低。滤池中通过装填不同粒径规格的两个过滤层滤料,将普通过滤工艺中具有粗过滤和精过滤两种不同过滤精度功能的滤池有机融合为一体。在冲洗水排放过程中增加了表面扫洗功能,可有效避免污染物在滤料表面的沉淀,提高冲洗效果。由于冲洗过程中不排水,可减少冲洗水耗量,进一步降低系统能耗。能耗。能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长路径分级深度净化的复合滤料滤池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水处理
,尤其是涉及一种长路径分级深度净化的复合滤料滤池。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滤池过滤方式为单级过滤,滤料截污能力小、过滤周期短、滤料冲洗易流失。两级过滤需粗砂过滤单元系统和细砂过滤单元系统分别单独设置串联运行,细砂过滤单元设置在粗砂过滤单元的后面作为深度过滤处理(精处理)。两个过滤单元系统单独设置占地面积大、工艺系统复杂、投资成本高、运行能耗高、冲洗耗水量大(系统回收率低)、运行管理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同时兼备粗过滤和精过滤于一体的长路径分级深度净化的复合滤料滤池。
[0004]为此,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5]一种长路径分级深度净化的复合滤料滤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长路径分级深度净化的复合滤料滤池包括池体、进水总渠、进水阀、进水溢流分配堰、配水渠、V型配水槽、上层滤料、下层滤料、承托滤料层、布水布气分配器、配水配气室和出水管;所述上层滤料的滤料密度小粒径大,所述下层滤料的滤料密度大粒径小;所述承托滤料层中滤料的粒径大于下层滤料中的滤料粒径,所述承托滤料层中滤料粒径按照下大上小的级配要求布置,所述承托滤料层的滤料密度大于下层滤料中滤料密度;所述池体的上部两侧设有V型配水槽,所述V型配水槽与进水方向相平行;所述池体内从上至下依次设有上层滤料、下层滤料、承托滤料层,所述池体的底部设有配水配气室,所述配水配气室与承托滤料层之间设有连通承托滤料层和配水配气室的布水布气分配器,所述配水配气室与池体底部的出水管相连通;所述池体的上游侧依次设有进水总渠、进水阀、进水溢流分配堰、配水渠,所述进水溢流分配堰布置在池体的轴线区域且经配水渠与布置在池体两侧的两个V型配水槽相连通。池体内采用恒水位等速过滤方式自上而下进行过滤;
[0006]所述出水管上设有清洗进水管和清洗进气管,所述清洗进水管上设有清洗进水阀,所述清洗进气管上设有清洗进气阀,所述清洗进水管和清洗进气管均与出水管相连通;所述池体的侧壁上设有冲洗水排放阀,且所述冲洗水排放阀与出水管相对布置;冲洗水排放阀的底标高高于滤料层200~300mm,冲洗水排放阀高度为150~200mm,长度大于池壁侧墙长度的80%;
[0007]所述池体内上层滤料的上方还设有多个冲洗扫洗装置,所述冲洗扫洗装置包括母管以及与母管相连通的多根支管,所述支管竖直地布置于母管下方,所述支管的一端与母管相连通,所述支管的另一端设有出水方向平行于上层滤料表面的弯管,所述弯管的出水方向与池体内清洗时的水流方向相同;相邻两根母管之间的间距不宜大于5m,支管的截面
积之和与母管的截面积之比小于80%;所述弯管的出水口距离上层滤料的顶面为200~300mm。
[0008]上层滤料和下层滤料的滤料密度和滤料交接层处的滤料粒径需满足下述关系:
[0009][0010]其中:d
上max
为上层滤料最大粒径;
[0011]d
下min
为下层滤料最小粒径;
[0012]ρ

为上层滤料相对密度;
[0013]ρ

为下层滤料相对密度;
[0014]K为不均匀系统,K的取值范围为1.25~1.5。
[0015]在满足上述关系的情形下,反冲洗后,上下两层滤料才不会混层。
[0016]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同时,本专利技术还可以采用或者组合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17]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V型配水槽底标高与配水渠底标高相同,所述V型配水槽顶标高低于池体内正常过滤水位50~150mm。
[001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上层滤料和下层滤料中滤层厚度与滤料有效粒径比不小于1000。
[001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进水总渠的底部设有进水口。
[0020]本专利技术还有一个目的在于,针对上述长路径分级深度净化的复合滤料滤池,提供一种长路径分级深度净化的复合滤料滤池的清洗方法。
[0021]为此,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0022]一种长路径分级深度净化的复合滤料滤池的清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长路径分级深度净化的复合滤料滤池的清洗方法基于前文所述的长路径分级深度净化的复合滤料滤池,并包括:池体清洗状态时先关闭进水阀,待池体内余水水位滤至上层滤料表面200~300mm时,关闭出水阀,然后按照“反冲

停冲

排水”序批式进行,每个序批冲洗按照气冲洗、气水混合冲洗和水冲洗三个阶段进行冲洗,每个冲洗过程执行两次;气冲洗、气水混合冲洗阶段的气冲洗强度相同,气水混合冲洗、水冲洗阶段的水冲洗强度不同;滤池冲洗结束后静止20~30s再打开冲洗排放阀排水,冲洗排放阀排水时开启度先开50%,然后开至100%;冲洗排放阀的开启度开至100%时,开启扫洗进水阀以通过冲洗扫洗装置对上层滤料表面进行扫洗。
[0023]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同时,本专利技术还可以采用或者组合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24]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反冲过程中池体内最高水位需低于正常过滤水位200~300mm。
[0025]本文上下,进水方向为:从进水总渠至出水管的整体水流流向。
[0026]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长路径分级深度净化的复合滤料滤池,通过布置进水总渠、进水阀、进水溢流分配堰、配水渠、V型配水槽、上层滤料、下层滤料以空间上形成长路径分布,通过上层滤料、下层滤料以形成分级深度净化处理,所提供的长路径分级深度净化的复合滤料滤池具有结构简单、投资省、能耗低、占地面积小、出水水质好、产水率高、滤料截污能力强、滤料冲洗洁净度高、冲洗耗水量低。滤池中通过装填不同粒径规格的两个过滤层滤料,将普通过滤工艺中具有粗过滤和精过滤两种不同过滤精度功能的滤池有机融合为一体。滤
层滤料中密度小粒径大的滤料设于上层,密度大粒径小的滤料设于下层,且合理控制两个滤料层的滤料密度和滤料层交接处的滤料粒径满足一定的比例要求、两层滤料中各层滤料的滤层厚度与滤料有效粒径的比不小于1000;同时通过采用闭阀序批的冲洗方式,在实现滤料层最大强度膨胀冲洗和冲洗比较彻底洁净的情况下滤料又不易流失,使上下层滤料的悬浮滤料层比重大小关系不会改变,有效避免了冲洗过程中的滤料层乱层现象,冲洗后各滤料层能有效自然分层。两种不同粒径滤料层的有机组合可使滤料对污染物进行有梯度的分级截留,并使截留到达滤料层的最深层,污染物在滤料层的不同深度上得到合理分布,使得整个滤料层的截污作用发挥到最大,在保证出水水质的同时有效延长了过滤周期。在冲洗水排放过程中增加了表面扫洗功能,可有效避免污染物在滤料表面的沉淀,提高冲洗效果。
附图说明
[0027]图1为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长路径分级深度净化的复合滤料滤池的平面布置图。
[0028]图2为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长路径分级深度净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长路径分级深度净化的复合滤料滤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长路径分级深度净化的复合滤料滤池包括池体、进水总渠、进水阀、进水溢流分配堰、配水渠、V型配水槽、上层滤料、下层滤料、承托滤料层、布水布气分配器、配水配气室和出水管;所述上层滤料的滤料密度小粒径大,所述下层滤料的滤料密度大粒径小;所述承托滤料层中滤料的粒径大于下层滤料中的滤料粒径,所述承托滤料层中滤料粒径按照下大上小的级配要求布置,所述承托滤料层的滤料密度大于下层滤料中滤料密度;所述池体的上部两侧设有V型配水槽,所述V型配水槽与进水方向相平行;所述池体内从上至下依次设有上层滤料、下层滤料、承托滤料层,所述池体的底部设有配水配气室,所述配水配气室与承托滤料层之间设有连通承托滤料层和配水配气室的布水布气分配器,所述配水配气室与池体底部的出水管相连通;所述池体的上游侧依次设有进水总渠、进水阀、进水溢流分配堰、配水渠,所述进水溢流分配堰布置在池体的轴线区域且经配水渠与布置在池体两侧的两个V型配水槽相连通;所述出水管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才昌朱力戴诚怿朱小萍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水处理技术研究开发中心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