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电元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136323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21 19:05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一个方式是一种蓄电元件,具备包含第1正极活性物质粒子和第2正极活性物质粒子的正极,第1正极活性物质粒子含有能形成导电性金属氧化物的金属元素,第2正极活性物质粒子不含有上述金属元素,上述第1正极活性物质粒子包含含有锂、镍、钴和锰作为构成元素的含有镍钴锰的锂过渡金属复合氧化物,上述第1正极活性物质粒子的中值粒径大于上述第2正极活性物质粒子的中值粒径。活性物质粒子的中值粒径。活性物质粒子的中值粒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蓄电元件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蓄电元件。

技术介绍

[0002]以锂离子二次电池为代表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由于能量密度高,因此常用于个人计算机、通信终端等电子设备、汽车等。上述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一般具备具有用隔离件进行电隔离的一对电极的电极体、和介于电极间的非水电解质,以通过在两电极间进行离子交换来进行充放电的方式构成。另外,作为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以外的蓄电元件,锂离子电容器、双电层电容器等电容器也已经广泛普及。
[0003]近年来,上述蓄电元件为了作为电动汽车(EV)的启动和加速时的辅助而用于驱动用电源等,在谋求输出性能的提高。在现有技术中,为了提高单位体积的放电容量,提出了一种通过将粒径不同的2种以上的正极活性物质混合而提高了正极活性物质的体积密度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参照专利文献1)。
[0004]现有技术文献
[0005]专利文献
[0006]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申请公开2011-113783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7]然而,对于上述蓄电元件而言,本专利技术人发现,在使用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蓄电元件,具备包含第1正极活性物质粒子和第2正极活性物质粒子的正极,所述第1正极活性物质粒子含有能形成导电性金属氧化物的金属元素,所述第2正极活性物质粒子不含有所述金属元素,所述第1正极活性物质粒子包含含有锂、镍、钴和锰作为构成元素的含有镍钴锰的锂过渡金属复合氧化物,所述第1正极活性物质粒子的中值粒径大于所述第2正极活性物质粒子的中值粒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电元件,其中,所述金属元素为属于周期表的第5族元素~第13族元素的金属元素。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蓄电元件,其中,所述第1正极活性物质粒子与所述第2正极活性物质粒子的中值粒径之比为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加古智典川口和辉伊藤祥太大山纯关口大圣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杰士汤浅国际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