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铝合金折叠房屋及其构建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8133536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19 11:5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铝合金折叠房屋及其构建方法,其中,铝合金折叠房屋包括主骨架以及若干铝合金板块,所述若干铝合金板块包括底板、顶板、左侧板、右侧板、前板以及后板。上述铝合金板块能紧凑地折叠在主骨架的两侧,折叠后的房屋整体体积小,形状规则,对运输车辆要求不高,容易运输。另外,该铝合金折叠房屋的构建过程中,只需两个工人即可完成整个过程的操作,并且无需借助辅助工具。板块之间的大部分连接节点已事先在工厂制作完成,工人在施工现场,只需给部分连接节点锁上螺钉,劳动强度低,施工效率高。施工效率高。施工效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铝合金折叠房屋及其构建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折叠房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铝合金折叠房屋及其构建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折叠房屋以其运输方便,拆装简便等特点,近年来越来越广泛应用于抗震救灾、工程施工、营房、临时医院等场合。目前,市面上已经有好多种结构类型的折叠房屋,但其构造较为复杂,折叠后体积仍然较大,对运输车辆要求高。并且在施工现场的构建过程繁琐,需要多个工人,且需要借助辅助工具进行构建,工人劳动强度大,施工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铝合金折叠房屋及其构建方法,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折叠房屋所存在的构造复杂,折叠后体积较大,对运输车辆要求高;并且构建过程繁琐,工人劳动强度大,施工效率低的问题。
[0004]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铝合金折叠房屋,包括若干铝合金板块,所述若干铝合金板块包括底板、顶板、左侧板、右侧板、前板、后板以及主骨架,所述底板包括第一底板以及第二底板,所述顶板包括第一顶板以及第二顶板,所述左侧板包括第一左侧板以及第二左侧板,所述右侧板包括第一右侧板以及第二右侧板;
[0005]所述第一底板以及第二底板的一端分别通过第一铰接组件与所述主骨架的底端铰接;所述第一顶板以及第二顶板的一端分别通过第二铰接组件与所述主骨架的顶端铰接;所述前板的一端通过第三铰接组件与所述第一顶板的另一端铰接;所述后板的一端通过第四铰接组件与所述第二顶板的另一端铰接;
[0006]所述主骨架包括左右相对设置的左立柱以及右立柱,所述第一左侧板的一侧通过第五铰接组件与所述左立柱的一侧铰接,所述第二左侧板的一侧通过第六铰接组件与所述左立柱的另一侧铰接;所述第一右侧板的一侧通过第七铰接组件与所述右立柱的一侧铰接,所述第二右侧板的一侧通过第八铰接组件与所述右立柱的另一侧铰接;
[0007]所述前板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底板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后板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底板的另一端连接。
[0008]进一步的,所述前板的另一端设置有卡扣,所述第一底板的另一端设置有卡槽,所述前板的卡扣与所述第一底板的卡槽相互卡合;所述前板另一端的边角处与所述第一底板另一端的边角处通过五金连接件以及螺钉连接。
[0009]进一步的,所述后板的另一端设置有卡扣,所述第二底板的另一端设置有卡槽,所述后板的卡扣与所述第二底板的卡槽卡合;所述后板另一端的边角处与所述第二底板另一端的边角处通过五金连接件以及螺钉连接。
[0010]进一步的,所述主骨架还包括顶部横梁,所述顶部横梁安装于所述左立柱顶端与右立柱顶端之间,所述顶部横梁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弧形卡槽,所述第一顶板以及第二顶板的一端分别设置有弧形卡钩,所述弧形卡钩与所述弧形卡槽卡合。
[0011]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铰接组件包括倒置的T字形连接件,所述T字形连接件的两侧分别开设有条形孔,所述第一底板以及第二底板分别通过螺钉与所述 T字形连接件两侧的条形孔连接,所述第一底板以及第二底板能分别相对于所述T字形连接件滑动。
[0012]本专利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还提供了上述铝合金折叠房屋的构建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3]S1、将折叠状态的铝合金折叠房屋移动至目标位置,并使铝合金折叠房屋的主骨架处于垂直于地面的状态;
[0014]S2、向下拉动第一底板以及第二底板,使第一底板以及第二底板分别绕着第一铰接组件向下转动,直至第一底板以及第二底板与地面平行时,再将第一底板以及第二底板分别沿T字形连接件两侧的条形孔往T字形连接件的中心方向拖动;
[0015]S4、向上拉起第一顶板以及前板,使第一顶板以及前板一同绕第二铰接组件转动,到达顶部位置后,再向下拉动前板,使前板绕第三铰接组件向下转动,当前板的底端到达指定位置后,将前板底端的卡扣与第一底板的卡槽卡合,并锁上螺钉,将第一底板边角位置的五金连接件与前板的边角位置连接;
[0016]S5、向上拉起第二顶板以及后板,使第二顶板以及后板一同绕第二铰接组件转动,到达顶部位置后,再向下拉动后板,使后板绕第四铰接组件向下转动,当后板的底端到达指定位置后,将后板底端的卡扣与第二底板的卡槽卡合,并锁上螺钉,将第二底板边角位置的五金连接件与后板的边角位置连接;
[0017]S6、将第一左侧板外翻,使其绕第五铰接组件转动,当第一左侧板到达目标位置后,采用螺钉将第一左侧板的边角位置与所述第一底板边角位置处的五金连接件连接;将第二左侧板外翻,使其绕第六铰接组件转动,当第二左侧板到达目标位置后,采用螺钉将第二左侧板的边角位置与所述第二底板边角位置处的五金连接件连接;
[0018]S6、将第一右侧板外翻,使其绕第七铰接组件转动,当第一右侧板到达目标位置后,采用螺钉将第一右侧板的边角位置与所述第一底板边角位置处的五金连接件连接;将第二右侧板外翻,使其绕第八铰接组件转动,当第二右侧板到达目标位置后,采用螺钉将第二右侧板的边角位置与所述第二底板边角位置处的五金连接件连接;完成铝合金折叠房屋的构建。
[0019]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在于:
[0020]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铝合金折叠房屋,其铝合金板块能紧凑地折叠在主骨架的两侧,折叠后的房屋整体体积小,形状规则,对运输车辆要求不高,容易运输。另外,该铝合金折叠房屋的构建过程中,只需两个工人即可完成整个过程的操作,并且无需借助辅助工具。板块之间的大部分连接节点已事先在工厂制作完成,工人在施工现场,只需给部分连接节点锁上螺钉,劳动强度低,施工效率高。
附图说明
[0021]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铝合金折叠房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2]图2是图1所示铝合金折叠房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23]图3是图1所示铝合金折叠房屋的右视示意图;
[0024]图4是图1所示铝合金折叠房屋的俯视示意图;
[0025]图5是沿图4中的1

1剖线的剖视示意图;
[0026]图6是图5中A区域的放大图;
[0027]图7是图5中B区域的放大图;
[0028]图8是沿图3中的2

2剖线的剖视示意图;
[0029]图9是图8中C区域的放大图;
[0030]图10是本实施例的铝合金折叠房屋的处于完全折叠状态时的示意图;
[0031]图11是本实施例的铝合金折叠房屋的底板展开后的示意图;
[0032]图12是将本实施例的铝合金折叠房屋两侧的底板往主骨架方向拉动后的示意图;
[0033]图13是将本实施例的铝合金折叠房屋的顶板、前板以及后板向上摆动后的示意图;
[0034]图14是将本实施例的铝合金折叠房屋的前板以及后板向下摆动后的示意图;
[0035]图15是将本实施例的铝合金折叠房屋的左侧板向外翻出后的示意图;
[0036]图16是将本实施例的铝合金折叠房屋的右侧板向外翻出后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7]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铝合金折叠房屋,包括若干铝合金板块,所述若干铝合金板块包括底板、顶板、左侧板、右侧板、前板以及后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铝合金折叠房屋还包括主骨架,所述底板包括第一底板以及第二底板,所述顶板包括第一顶板以及第二顶板,所述左侧板包括第一左侧板以及第二左侧板,所述右侧板包括第一右侧板以及第二右侧板;所述第一底板以及第二底板的一端分别通过第一铰接组件与所述主骨架的底端铰接;所述第一顶板以及第二顶板的一端分别通过第二铰接组件与所述主骨架的顶端铰接;所述前板的一端通过第三铰接组件与所述第一顶板的另一端铰接;所述后板的一端通过第四铰接组件与所述第二顶板的另一端铰接;所述主骨架包括左右相对设置的左立柱以及右立柱,所述第一左侧板的一侧通过第五铰接组件与所述左立柱的一侧铰接,所述第二左侧板的一侧通过第六铰接组件与所述左立柱的另一侧铰接;所述第一右侧板的一侧通过第七铰接组件与所述右立柱的一侧铰接,所述第二右侧板的一侧通过第八铰接组件与所述右立柱的另一侧铰接;所述前板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底板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后板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底板的另一端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铝合金折叠房屋,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板的另一端设置有卡扣,所述第一底板的另一端设置有卡槽,所述前板的卡扣与所述第一底板的卡槽相互卡合;所述前板另一端的边角处与所述第一底板另一端的边角处通过五金连接件以及螺钉连接。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铝合金折叠房屋,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板的另一端设置有卡扣,所述第二底板的另一端设置有卡槽,所述后板的卡扣与所述第二底板的卡槽卡合;所述后板另一端的边角处与所述第二底板另一端的边角处通过五金连接件以及螺钉连接。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铝合金折叠房屋,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骨架还包括顶部横梁,所述顶部横梁安装于所述左立柱顶端与右立柱顶端之间,所述顶部横梁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弧形卡槽,所述第一顶板以及第二顶板的一端分别设置有弧形卡钩,所述弧形卡钩与所述弧形卡槽卡合。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铝合金折叠房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铰接组件包括倒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玺苟堂齐贺张绍栋张仲华王欣博李文王帆李静刘勇均魏俊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