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手机互联的行车报警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8131059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19 11:5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手机互联的行车报警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0手机与车机建立互联通道,手机预先装有手机端互联应用,所述车机内预先装有车载端互联应用;S20收集车身信息,并将车身信息通过互联通道传输至手机;车身中控收集车身信息传输至车机,车身信息通过互联通道传输至手机;S30判断汽车是否处于危险状态;S40当判断汽车处于危险状态时,手机语音通知车内人员是否需要拨打救援电话;当车内人员回复“是”,手机自动拨打救援电话;当车内人员回复“否”,返回步骤S20;当未收到回复时,重复语音通知。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互联通道,手机实时的获取车身数据,进行危险判断,当判断为危险状态时,手机和车内人员进行语音交互,准确进行进行危险判断,并及时拨打救援电话,实时的将危险信息发送给紧急联络人,增加车内人员生还的几率。车内人员生还的几率。车内人员生还的几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手机互联的行车报警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手机互联
,具体地指一种基于手机互联的行车报警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目前汽车生产商关于汽车安全方面只做了预防方面,如何及时报警,就医等灾后救援方面并没有完善,发生事故后,最快传达消息,并且最快的救援是非常重要的。目前很多车祸发生时,没有及时的救治,直接危及到生命,更极端的是汽车行驶在荒郊野岭,一旦出事,若没得到及时救治,很能是受伤的乘客会有生命危险。市面上大多数的车载终端不具备连网功能,并且车载终端很多功能是没有的,比如语音合成,发送短信等等。所以依靠车厂自身做到联网报警有些难度。另外一种方案是加装传感器放置于车上,用过蓝牙与手机连接,手机汇总信息并报警,这种方案的局限性非常大,需要后期购买传感器,另外花费一笔开销,并且这种后装的硬件设备的质量值得商榷,这种情况下,很少有人会主动去安装这种功能。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要提供一种基于手机互联的行车报警方法,,不需要另外购买传感器等系列的硬件设备。当发生车祸时,及时报警救援,增加驾驶员和乘客的生还的几率。
[0004]为实现此目的,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手机互联的行车报警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0手机与车机建立互联通道, 手机预先装有手机端互联应用,所述车机内预先装有车载端互联应用;S20 收集车身信息,并将车身信息通过互联通道传输至手机;车身中控收集车身信息传输至车机,车身信息通过互联通道传输至手机;S30判断汽车是否处于危险状态;S40当判断汽车处于危险状态时,手机语音通知车内人员是否需要拨打救援电话;当车内人员回复“是”,手机自动拨打救援电话;当车内人员回复“否”,返回步骤S20;当未收到回复时,重复语音通知。
[0005]进一步,所述S20中的车身信息包括:实时车速、前轮转向角、汽车受力碰撞信号,汽车安全气囊开启信号灯。
[0006]进一步,所述车身中控按照固定频率收集车身信息。
[0007]进一步,所述步骤S30具体为:手机根据固定时间内接收到的实时车速计算出汽车的加速度,若加速度达到预设危险值,则判断汽车处于危险状态。
[0008]进一步,所述步骤S30具体为:当实时车速及前轮转向角均达到预设危险值时,则判断汽车处于危险状态。
[0009]进一步,所述步骤S30具体为:当接收到汽车受力碰撞信号或汽车安全气囊开启信号灯时,则判断汽车处于危险状态。
[0010]进一步,所述步骤S40中还包括:当手机语音通知,车内人员未回复时,手机自动拨打救援电话。
[0011]进一步,在所述步骤S40中,当重复语音通知N次,任未收到回复时,手机自动拨打救援电话。
[0012]进一步,其中还包括提前设置紧急联系人,当手机在自动拨打救援电话的同时,将定位消息通过短信发送给紧急联系人。
[0013]进一步,所述N=3。
[0014]本专利技术通过互联通道,手机实时的获取车身数据,进行危险判断,当判断为危险状态时,手机和车内人员进行语音交互,准确进行危险判断,并及时拨打救援电话,实时的将危险信息发送给紧急联络人,增加车内人员生还的几率。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本专利技术一种基于手机互联的行车报警方法,准确进行危险判断,并及时拨打救援电话,实时的将危险信息发送给紧急联络人,增加车内人员生还的几率。
[0017]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一种基于手机互联的行车报警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0手机与车机建立互联通道移动终端与计算机类终端建立互联通道,互联连接方式为USB、Wifi或蓝牙(BT)。手机预先装有手机端互联应用,所述手机端互联应用为市面上常见的互联客户端,如我司的亿连驾驶助手APP、驾驶伴侣APP等;所述车机内预先装有车载互联应用,所述车载互联应用为市面上常见的互联服务端,如我司的亿连手机互联。
[0018]S20 收集车身信息,并将车身信息通过互联通道传输至手机;汽车预先装有车身中控,车身中控连接车机,车身中控收集车身信息传输至车机,车身信息通过互联通道传输至手机。所述车身中控与车机通过wifi或USB相连接,当车身中控与车机通过wifi连接时,通信方案为TCP/IP协议;当车身中控与车机通过USB连接时,安卓手机通信方案为adb协议,苹果手机通信方案为usbmuxd协议。
[0019]S30判断汽车是否处于危险状态;手机根据接收到的汽车信息判断汽车是否处于危险状态。
[0020]S40当判断汽车处于危险状态时,手机语音通知车内人员是否需要拨打救援电话。语音可以通过手机蓝牙播放,也可以通过USB传输至车身中控进行播放。
[0021]手机采集并识别语音回复,当车内人员回复“是”,手机自动拨打救援电话;当车内人员回复“否”,返回步骤S20;当未收到回复时,重复语音通知。
[0022]当判断汽车处于非危险状态时,返回步骤S40。
[0023]具体的,所述S20中的车身信息包括:实时车速、前轮转向角、汽车受力碰撞信号,汽车安全气囊开启信号灯。
[0024]所述车身中控按照固定频率收集车身信息。例如:传递的频率为10次/秒。
[0025]所述步骤S30具体为:手机根据固定时间内接收到的实时车速计算出汽车的加速度,若加速度达到预设危险值,则判断汽车处于危险状态。
[0026]所述步骤S30具体为:当实时车速及前轮转向角均达到预设危险值时,则判断汽车处于危险状态。
[0027]所述步骤S30具体为:当接收到汽车受力碰撞信号或汽车安全气囊开启信号灯时,则判断汽车处于危险状态。
[0028]所述步骤S40中还包括:当手机语音通知,车内人员未回复时,手机自动拨打救援电话。
[0029]在所述步骤S40中,当重复语音通知N次,仍未收到回复时,手机自动拨打救援电话。具体的,所述N=3。例如:每次语音提示完成之后间隔10s中再次发起,直至3次之后,没收到车内人员的语音回复或者按键回复,则直接进入110报警和发送危险状态给紧急联系人。
[0030]进一步,在步骤S20之前,还包括设置紧急联系人,当手机在自动拨打救援电话的同时,将定位信息通过短信或者微信发送给紧急联系人。
[0031]本专利技术通过互联通道,手机实时的获取车身数据,进行危险判断,当判断为危险状态时,手机和车内人员进行语音交互,准确进行进行危险判断,并及时拨打救援电话,实时的将危险信息发送给紧急联络人,增加车内人员生还的几率。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手机互联的行车报警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0手机与车机建立互联通道 手机预先装有手机端互联应用,所述车机内预先装有车载端互联应用;S20 收集车身信息,并将车身信息通过互联通道传输至手机;车身中控收集车身信息传输至车机,车身信息通过互联通道传输至手机;S30判断汽车是否处于危险状态;S40当判断汽车处于危险状态时,手机语音通知车内人员是否需要拨打救援电话;当车内人员回复“是”,手机自动拨打救援电话;当车内人员回复“否”,返回步骤S20;当未收到回复时,重复语音通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手机互联的行车报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0中的车身信息包括:实时车速、前轮转向角、汽车受力碰撞信号,汽车安全气囊开启信号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手机互联的行车报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中控按照固定频率收集车身信息。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手机互联的行车报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0具体为:手机根据固定时间内接收到的实时车速计算出汽车的加速度,若加速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科卢超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卡比特信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