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组分砂浆、涂层和保温系统的制备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8128433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19 11:4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双组分砂浆、涂层和保温系统的制备方法,其中,双组分砂浆包括A组分和B组分;A组分,以质量百分含量计,包括以下组分:水泥30%~55%、砂35%~60%、重钙5%~10%、纤维素醚0.1%~0.3%及助剂4%~9.3%;其中,砂为至少两种不同种类的砂组成的混合物;B组分,以质量百分含量计,包括以下组分:水性氟树脂15%~35%、渗透剂4%~8%及水60%~78%;其中,渗透剂为表面活性剂。上述双组分砂浆具有较强粘接性,不需要涂刷界面剂,即可直接与光滑的墙面、XPS板和岩棉制品等保温材料进行粘结,粘接强度能够满足国家行业标准要求,能够有效地减少施工工序,降低系统材料成本和施工成本,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组分砂浆、涂层和保温系统的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
,特别涉及双组分砂浆、涂层和保温系统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很多在建工程采用的是装配一体化模板墙进行组建,由于墙体是在工厂里预制完成,外墙基面的平整度较好,不需要进行抹灰,或是局部抹灰进行找平。但未进行抹灰的混凝土剪力墙非常光滑,会造成砂浆与基面的粘结力失效或减效,进而严重影响砂浆与基层的粘结效果,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传统的处理方法是在墙上进行凿毛处理,以增大砂浆与基层的粘结面积,从而提高粘结力,但该方法只能解决局部的问题,效果不是很理想。
[0003]此外,在外保温系统施工当中,通常建筑中需要采用岩棉板、XPS板保温材料,但该类材料具有吸水的特性,且该类材料表面同样也十分光滑,故必须进行界面剂涂刷,才能将其粘贴到墙上,该方法工序较为繁琐,界面剂的使用也会提高建材成本。且部分现场施工人员,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偷工减料,省去界面剂涂刷步骤,致使板材与砂浆粘结力不佳,而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具有较强粘接性的双组分砂浆、涂层和保温系统的制备方法。
[0005]一种双组分砂浆,包括A组分和B组分;
[0006]所述A组分,以质量百分含量计,包括以下组分:水泥30%~55%、砂35%~60%、重钙5%~10%、纤维素醚0.1%~0.3%及助剂4%~9.3%;其中,所述砂为至少两种不同种类的砂组成的混合物;
[0007]所述B组分,以质量百分含量计,包括以下组分:水性氟树脂15%~35%、渗透剂4%~8%及水60%~78%;其中,所述渗透剂为表面活性剂。
[0008]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砂为矿砂、石英砂和河砂的组成的混合物,且在所述A组分中,以质量百分含量计,所述矿砂为20%~30%,所述石英砂为10%~20%,所述河砂为5%~10%。
[0009]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矿砂的粒径为50~80目,所述石英的粒径为60~100目,所述河砂的粒径为70~140目。
[0010]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水性氟树脂为有机硅氧烷水性氟涂料;和/或
[0011]所述渗透剂为脂肪醇聚氧乙烯醚。
[0012]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助剂为增强剂、消泡剂和润湿剂的组合,且在所述A组分中,以质量百分含量计,所述增强剂为2%~5%、所述消泡剂为0.1%~0.3%,所述润湿剂为2%~4%。
[0013]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润湿剂为干粉型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和/或
[0014]所述增强剂的熔点≤120℃、抗拉强度≥15MPa;和/或
[0015]所述消泡剂为干粉消泡剂。
[0016]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水泥为42.5R级普通硅酸盐水泥;和/或
[0017]所述纤维素醚为羟丙基甲基纤维素醚。
[0018]一种涂层,主要由上述双组分砂浆制备而成。
[0019]一种保温系统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0]提供上述双组分砂浆、保温材料和待加工墙面;
[0021]将所述双组分砂浆的A组分和B组分混合,制得混合浆料;
[0022]将所述混合浆料涂覆于保温板材料上;
[0023]将涂覆有混合浆料的保温材料贴敷于所述待加工墙面上,干燥,制得所述保温系统。
[0024]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混合浆料中,所述A组分和所述B组分的质量比为1:(0.1

0.5)。
[0025]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6]上述双组分砂浆通过在A组分中采用不同种类砂组成的混合物、润湿剂、重钙、水泥等组分,在B组分中采用水性氟树脂和渗透剂,使得A组分和B组分混合后,各组分相互作用,形成具有较强粘接性的混合浆料,不需要涂刷界面剂,即可直接与光滑的墙面、XPS板和岩棉制品等保温材料进行粘结,且粘接强度能够满足国家行业标准要求,如此可以有效地减少施工工序,降低系统材料成本和施工成本,还可以提高建筑安全性,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为了便于理解本专利技术,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并给出了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专利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专利技术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0028]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专利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专利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0029]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30]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双组分砂浆,包括A组分和B组分;A组分,以质量百分含量计,包括以下组分:水泥30%~55%、砂35%~60%、重钙5%~10%、纤维素醚0.1%~0.3%、润湿剂2%~4%及助剂2.1%~5.3%;其中,砂为至少两种不同种类的砂组成的混合物;B组分,以质量百分含量计,包括以下组分:水性氟树脂15%~35%、渗透剂4%~8%及水60%~78%,其中,渗透剂为表面活性剂。
[0031]上述双组分砂浆通过在A组分中采用不同种类砂组成的混合物、润湿剂、重钙、水泥等组分,在B组分中采用水性氟树脂和渗透剂,使得A组分和B组分混合后,各组分相互作
用,形成具有较强粘接性的混合浆料,不需要涂刷界面剂,即可直接与光滑的墙面、XPS板和岩棉制品等保温材料进行粘结,且粘接强度能够满足国家行业标准要求,如此可以有效地减少施工工序,降低系统材料成本和施工成本,还可以提高建筑安全性,具有较高应用价值,具体地:
[0032]1)B组分中的水性氟树脂,属阴离子型树脂,也属于具有活性可交联官能基团的共聚树脂,其成膜后高分子链相互缠绕,交联形成体型结构的膜,具有良好的附着力、耐水性,保证砂浆与粘结基面的粘结性能。
[0033]2)A组分中采用不同类型的砂混合而成的混合物,可以提高砂浆的致密性,且A组分和B组分混合后,水性氟树脂的包裹无机组分,形成一个整体,树脂成膜后,与基层紧密粘结,更是一个优异的综合体,能更好的提高产品的粘结强度。
[0034]3)B组分中采用表面活性剂作为渗透剂,由于表面活性剂具有固定的亲水亲油基团,与水性氟树脂等相互作用,提高组分之间的相容性,且通过在砂浆表面定向排列,有效降低砂浆与水泥基层(或保温板)之间的表面张力,增强砂浆与基层体系的界面状态。此外,渗透剂具有较强的渗透作用,不仅可以渗入到基层(或保温板材)面的毛细孔中,增强砂浆与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组分砂浆,其特征在于,包括A组分和B组分;所述A组分,以质量百分含量计,包括以下组分:水泥30%~55%、砂35%~60%、重钙5%~10%、纤维素醚0.1%~0.3%及助剂4%~9.3%;其中,所述砂为至少两种不同种类的砂组成的混合物;所述B组分,以质量百分含量计,包括以下组分:水性氟树脂15%~35%、渗透剂4%~8%及水60%~78%;其中,所述渗透剂为表面活性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组分砂浆,其特征在于,所述砂为矿砂、石英砂和河砂的组成的混合物,且在所述A组分中,以质量百分含量计,所述矿砂为20%~30%,所述石英砂为10%~20%,所述河砂为5%~1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组分砂浆,其特征在于,所述矿砂的粒径为50~80目,所述石英的粒径为60~100目,所述河砂的粒径为70~140目。4.根据权利要求1

3任一项所述的双组分砂浆,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性氟树脂为有机硅氧烷水性氟涂料;和/或所述渗透剂为脂肪醇聚氧乙烯醚。5.根据权利要求1

3任一项所述的双组分砂浆,其特征在于,所述助剂为增强剂、消泡剂和润湿剂的组合,且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项海鹰张英李金钟徐志新
申请(专利权)人:亚士漆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