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撬装式石油烃污染场地修复的污水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125428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19 11:3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撬装式石油烃污染场地修复的污水处理装置,包括:机体、进水管道、出水管道、回收暂存池、隔油单元、电絮凝单元、气浮单元、生物处理单元、沉淀单元、中央控制单元。通过上述方式,本发明专利技术一种撬装式石油烃污染场地修复的污水处理装置,针对含有石油烃污染物的污水开发,采取集成化设计,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对水体中的TPH污染物采用多种工艺协同运行,处理效果显著,可用于重度污染的石油烃污染场地污水或地下水处理中;不额外添加化学药剂,有效避免二次污染产生,还可兼用于地下水与淋洗或抽提废水的处理,提高整体效率,降低修复成本。降低修复成本。降低修复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撬装式石油烃污染场地修复的污水处理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污染场地修复
,特别是涉及一种撬装式石油烃污染场地修复的污水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石油烃(TPH)为土壤及地下水中最中常见的污染物之一。在污染场地修复中,往往将石油烃通过抽提或淋洗的方式转移到液相中,单独收集处理;对于地下水中的石油烃污染物,则普遍使用抽提

回注或原位生物修复技术。
[0003]但目前针对含石油烃污染水体的处理技术中,均存在一些不足,如污染物浓度较高时生物技术修复周期长、耐毒性差,不适用于严重污染地下水的修复;抽提

回注修复方式在处理时往往向地下水中的添加化学药剂,易造成二次污染。因此,如何高效处理含TPH污染物的污水,同时避免二次污染的产生,是污染场地修复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目前污染场地修复中石油烃污水的处理问题,提供一种石油烃污水的处理方法。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撬装式石油烃污染场地修复过程污水处理装置。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撬装式石油烃污染场地修复的污水处理装置,其包括:机体、进水管道、出水管道、回收暂存池、隔油单元、电絮凝单元、气浮单元、生物处理单元、沉淀单元、中央控制单元,所述隔油单元、电絮凝单元、气浮单元、生物处理单元、沉淀单元依次连接并设置于所述机体内,所述进水管道与所述隔油单元相连接,所述出水管道与所述沉淀单元相连接,所述回收暂存池设置于机体的底部,所述隔油单元和所述气浮单元与所述回收暂存池相连通,所述隔油单元包括隔油池、隔油板、排油管、吸油泵,所述隔油板排列于所述隔油池内的上部与下部,所述排油管的一端与所述隔油池相连通,所述排油管的另一端与回收暂存池相连接,所述电絮凝单元包括电絮凝池、电源、电极板,与电源相连接的所述电极板设置于所述电絮凝池中,所述气浮单元包括气浮池、空压机、曝气装置、用于进行VOCs处理的活性炭滤罐、活性炭填料层、排气管、排渣管、排渣泵,所述空压机与所述曝气装置相连接,且所述曝气装置设置于所述气浮池的下部,所述气浮池的顶面有用于收集气体的集气罩,并通过气体管道与活性炭滤罐相连通,活性炭填料层设置于活性炭滤罐中,所述活性炭滤罐的末端设置有所述排气管,所述排渣管的一端与气浮池的上部相连通,另一端通排渣泵与排泥管相连接,
所述生物处理单元包括生物滤池以及设置于生物滤池内的生物填料层,所述沉淀单元包括沉淀池、沉淀斜板,沉淀池的底面与排泥管相连接,所述中央控制单元通过传感器与各功能单元相连,通过阀门控制各单元运行控制与调节。
[0006]在本专利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隔油池和所述电絮凝单元之间设置萃取池。
[0007]在本专利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进水管道与所述隔油池的上部相连通。
[0008]在本专利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电絮凝池通过第一连接管与所述隔油池相连通。
[0009]在本专利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气浮池通过第二连接管与电絮凝池相连通,所述生物滤池的上部通过第三连接管与气浮池相连通。
[0010]在本专利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沉淀池的上部通过第四连接管与所述生物滤池的下部相连接,使得与生物滤池相连接的第四连接管的端口位于生物填料层的下方。
[0011]在本专利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沉淀池的底部设置有多个沉淀漏斗,所述沉淀漏斗的底面与所述排泥管道相连通。
[0012]在本专利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气浮池上还连接有臭氧发生器。
[0013]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针对含有石油烃污染物的污水开发,采取集成化设计,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对水体中的TPH污染物采用多种工艺协同运行,处理效果显著,可用于重度污染的石油烃污染场地污水或地下水处理中;不额外添加化学药剂,有效避免二次污染产生,还可兼用于地下水与淋洗或抽提废水的处理,提高整体效率,降低修复成本。
附图说明
[001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撬装式石油烃污染场地修复的污水处理装置一较佳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撬装式石油烃污染场地修复的污水处理装置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6]请参阅图1

2,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包括:一种撬装式石油烃污染场地修复的污水处理装置,其结构包括:机体、进水管道81、出水管道82、回收暂存池7、隔油单元、电絮凝单元、气浮单元、生物处理单元、沉淀单元。
[0017]所述隔油单元、电絮凝单元、气浮单元、生物处理单元、沉淀单元依次设置于所述
机体内,所述进水管道与所述隔油单元相连接,所述出水管道与所述沉淀单元相连接,所述回收暂存池设置于机体的底部,所述隔油单元和所述气浮单元与所述回收暂存池相连通,以将隔油单元与气浮单元所产生的杂质通入回收暂存池,资源化回收,统一处置。
[0018]另外,可以根据实际污水水质来增加其他的处理单元,例如,如污染较为严重,可在隔油池和电絮凝单元之间加装萃取池。
[0019]所述隔油单元包括隔油池1、隔油板11、抽油管、抽油泵,所述进水管道与所述隔油池的上部相连通,所述隔油板位于所述隔油池内的上部,所述抽油管的一端与所述隔油池相连通,且其位于进水管道底面出口的上方,所述抽油管的另一端通过抽油泵与回收暂存池相连接。
[0020]所述电絮凝单元包括电絮凝池2、电源21、电极板22,所述电絮凝池通过第一连接管与所述隔油池相连通,与电源相连接的所述电极板设置于所述电絮凝池中。
[0021]所述气浮单元包括气浮池3、空压机、臭氧发生装置31、曝气装置32、用于进行VOCs处理的活性炭滤罐6、活性炭填料61、排气管83、排渣管、排渣泵,所述气浮池通过第二连接管与电絮凝池相连通,所述臭氧发生装置与所述气浮池相连接,所述空压机与所述曝气装置相连接,且所述曝气装置设置于所述气浮池的下部,所述气浮池的顶面通过通气管道与活性炭滤罐相连通,活性炭填料设置于活性炭滤罐中,所述活性炭滤罐的末端设置有所述排气管,气浮池所溢出的气体通入活性炭滤罐,通过活性炭吸附去除的VOCs,过滤后达标排放。所述排渣管的一端与气浮池的上部相连通,另一端通排渣泵与回收暂存池相连接。
[0022]使用空压机为主,通过冒出的小气泡,使水中杂质浮上来,如水中有机物污染较多,可增加臭氧发生器,以产生臭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撬装式石油烃污染场地修复的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体、进水管道、出水管道、回收暂存池、隔油单元、电絮凝单元、气浮单元、生物处理单元、沉淀单元、中央控制单元,所述隔油单元、电絮凝单元、气浮单元、生物处理单元、沉淀单元依次连接并设置于所述机体内,所述进水管道与所述隔油单元相连接,所述出水管道与所述沉淀单元相连接,所述回收暂存池设置于机体的底部,所述隔油单元和所述气浮单元与所述回收暂存池相连通,所述隔油单元包括隔油池、隔油板、排油管、吸油泵,所述隔油板排列于所述隔油池内的上部与下部,所述排油管的一端与所述隔油池相连通,所述排油管的另一端与回收暂存池相连接,所述电絮凝单元包括电絮凝池、电源、电极板,与电源相连接的所述电极板设置于所述电絮凝池中,所述气浮单元包括气浮池、空压机、曝气装置、用于进行VOCs处理的活性炭滤罐、活性炭填料层、排气管、排渣管、排渣泵,所述空压机与所述曝气装置相连接,且所述曝气装置设置于所述气浮池的下部,所述气浮池的顶面有用于收集气体的集气罩,并通过气体管道与活性炭滤罐相连通,活性炭填料层设置于活性炭滤罐中,所述活性炭滤罐的末端设置有所述排气管,所述排渣管的一端与气浮池的上部相连通,另一端通排渣泵与排泥管相连接,所述生物处理单元包括生物滤池以及设置于生物滤池内的生物填料层,所述沉淀单元包括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海赵雪瑞田立斌姜鸿喆孙博成滕东晔刘露露田华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精英环保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