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杜鹃兰组培苗炼苗成活率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8124771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19 11:3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提高杜鹃兰组培苗炼苗成活率的方法,具体涉及种植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选取已经成熟的杜鹃兰蒴果,采摘杜鹃兰蒴果后,用流水冲洗进行表面清洁,然后置于超净工作台内。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以杜鹃兰芽体基部的球茎作为外植体,通过不定芽的诱导和无根苗的生根培养和炼苗,大大缩短了培养杜鹃兰再生植株的时间,为杜鹃兰再生植株的大规模繁殖提供了一种新途径,且这种方式培育的杜娟兰生长良好且成活率较高,在现有技术水平上都得到了显著提高,为杜鹃兰种苗的规模化和工厂化生产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障,为杜鹃兰大规模繁殖提供了一种新途径,有效地解决了当前杜鹃兰植物资源和种苗资源短缺的问题。源和种苗资源短缺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提高杜鹃兰组培苗炼苗成活率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种植
,更具体地说,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提高杜鹃兰组培苗炼苗成活率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杜鹃兰又名毛慈菇和算盘七,为兰科杜鹃兰属的野生珍稀药用及观赏植物,主要分布于东亚地区,尤以中国的贵州和四川为多,以假鳞茎入药,味辛、甘,性寒,有小毒,有清热解毒、润肺止咳、活血止痛、消肿散结等功效,内用可抗肝癌、乳腺癌和子宫癌等,外用治疮毒、蛇虫咬伤、皮肤烫伤或烧伤等。杜鹃兰不仅是珍稀药用植物,而且是我国三级珍稀濒危野生保护植物。
[0003]杜鹃兰自然贮存量极少,加之无计划的人为采挖,野生资源濒临枯竭,杜鹃兰喜冷凉阴湿环境,对生态环境要求较严,目前主要依靠分株繁殖,其繁殖系数极低,另外,因杜鹃兰植物种子非常细小且无胚乳,所以在自然环境下其种子繁殖成功率极低,然而药材市场对杜鹃兰的需求量非常大,致使人们进行地毯式的采挖,野生资源濒临枯竭,导致药材价格节节攀升,为挽救这一珍稀物种,确保其资源的永续利用,同时也为满足该药材的市场需求,因此,急需提供一种提高杜鹃兰组培苗炼苗成活率的方法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提高杜鹃兰组培苗炼苗成活率的方法,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因杜鹃兰植物种子非常细小且无胚乳,所以在自然环境下其种子繁殖成功率极低,然而药材市场对杜鹃兰的需求量非常大,致使人们进行地毯式的采挖,野生资源濒临枯竭,导致药材价格节节攀升,为挽救这一珍稀物种,确保其资源的永续利用,同时也为满足该药材的市场需求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提高杜鹃兰组培苗炼苗成活率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6]S1、选取已经成熟的杜鹃兰蒴果,采摘杜鹃兰蒴果后,用流水冲洗进行表面清洁,然后置于超净工作台内,用75%的酒精浸泡2

3min,并用无菌水洗3

5次,接着再用植物消毒液浸泡5

10min,最后用无菌水洗3

5次,用无水滤纸吸干表面水分,再以解剖刀纵向剖开蒴果,并用力抖出杜鹃兰种子,再将抖出的杜鹃兰种子先用75%的酒精消毒15

20s,再使用无菌水洗3

5次,并使用植物消毒液浸泡8

12min,最后使用无菌水洗3

5次,用滤纸吸干表面水分。
[0007]S2、然后将得到的杜鹃兰种子放入由1/2

1MS、2.5

4.5g/L琼脂和0.1mg/LNAA组成的一号培养基中,在温度为15

20℃的无光照条件下诱导培养25

30天,再将其转移到二号培养基中,在温度为22

26℃每天光照8

12小时和光照强度为2000

3000lx的条件下培养40

60天,获得基部生长有球茎的杜鹃兰芽体。
[0008]S3、选取幼芽生长长度为2.0

3.0cm的类原球茎,洗去表面培养基后,将芽簇分割
成两部分,一部分是芽簇中未分化的原球茎,将其接入培养基中芽簇诱导培养基中继续诱导芽簇形成,另一部分是基部明显膨大且具有分化成苗趋势的原球茎,将其接入生根二号培养基上进行生根培养直至长出3

5条长为2

3cm根的健壮杜鹃兰幼苗。
[0009]S4、然后将得到的杜鹃兰幼苗放入激素配比为IBA0.2

0.4mg/L+IAA0.1

0.3mg/L的液体中浸泡30

60min,取出阴干表面水分以后,移栽至消毒基质中培养,每培养5

8天喷洒一次营养液。
[0010]S5、培养长大后剪下一些长枝条,并将扦插枝顶剪成平口,该剪口距腋芽约1cm,扦插枝上不留成熟叶片,将扦插口朝下放进配制好的500mg/L的吲哚丁酸中浸泡25分钟后,取出晾干后插入苗床内,并搭建拱棚进行遮阳。
[0011]S6、扦插后需保证土壤湿润,当扦插枝生根,抽生新叶后一周,拆除拱棚,培养结束后,将培养基放置到温度为20

30℃的有菌环境中培养4

8天进行炼苗,炼苗结束后取出小苗并清洗干净后移栽到大棚的苗盘中,一周后喷施叶面肥,并定期施加适量的复合肥,进行培养当新叶长出2

3片后,每周喷1次0.2%

0.3%的磷酸二氢钾,以促进根系健康生长,当新叶长出5片后,每周施1次0.5%的腐熟人粪尿,当新叶长出7片后,每周施1次1%

5%的腐熟人粪,当扦插苗大量生长时,再追肥2

3次,每周施0.1%

0.2%的复合肥,当扦插苗进入生长缓慢期时,每周浇施稀肥液2次,3

6个月之后便可以移植到自然土地中进行培养。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扦插口斜剪成45度,且剪口需光滑平整。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培养基的pH值为5.5

6.2。
[0014]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基质是由珍珠岩、营养土、蛭石、碎杉木皮和碎花生壳组成。
[0015]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珍珠岩、营养土、蛭石、碎杉木皮和碎花生壳的比例为3:1:1:1:1。
[0016]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成熟的杜鹃兰蒴果是指异株异花授粉,且生长期在180天

200天的蒴果。
[0017]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培养基为1/2MS+6BA1

3mg/L+TDZ0.3

0.6mg/L+NAA0.1

0.5mg/L+活性炭1.0

2.0g/L的培养基。
[001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二号培养基为MS+6

BA0.1~0.5mg/L+2ip4~8mg/L+2.4

D0.3~2.0mg/L+土豆泥25~50g/L+芋头泥20~50g/L+半胱氨酸2.0~5.0g/L+活性炭1.0~3.0g/L固体培养基。
[0019]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20]1、本专利技术通过以杜鹃兰芽体基部的球茎作为外植体,通过不定芽的诱导和无根苗的生根培养和炼苗,大大缩短了培养杜鹃兰再生植株的时间,为杜鹃兰再生植株的大规模繁殖提供了一种新途径,且这种方式培育的杜娟兰生长良好且成活率较高,在现有技术水平上都得到了显著提高,为杜鹃兰种苗的规模化和工厂化生产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障,为杜鹃兰大规模繁殖提供了一种新途径,有效地解决了当前杜鹃兰植物资源和种苗资源短缺的问题。
具体实施方式
[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提高杜鹃兰组培苗炼苗成活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选取已经成熟的杜鹃兰蒴果,采摘杜鹃兰蒴果后,用流水冲洗进行表面清洁,然后置于超净工作台内,用75%的酒精浸泡2

3min,并用无菌水洗3

5次,接着再用植物消毒液浸泡5

10min,最后用无菌水洗3

5次,用无水滤纸吸干表面水分,再以解剖刀纵向剖开蒴果,并用力抖出杜鹃兰种子,再将抖出的杜鹃兰种子先用75%的酒精消毒15

20s,再使用无菌水洗3

5次,并使用植物消毒液浸泡8

12min,最后使用无菌水洗3

5次,用滤纸吸干表面水分;S2、然后将得到的杜鹃兰种子放入由1/2

1MS、2.5

4.5g/L琼脂和0.1mg/LNAA组成的一号培养基中,在温度为15

20℃的无光照条件下诱导培养25

30天,再将其转移到二号培养基中,在温度为22

26℃每天光照8

12小时和光照强度为2000

3000lx的条件下培养40

60天,获得基部生长有球茎的杜鹃兰芽体;S3、选取幼芽生长长度为2.0

3.0cm的类原球茎,洗去表面培养基后,将芽簇分割成两部分,一部分是芽簇中未分化的原球茎,将其接入培养基中芽簇诱导培养基中继续诱导芽簇形成,另一部分是基部明显膨大且具有分化成苗趋势的原球茎,将其接入生根二号培养基上进行生根培养直至长出3

5条长为2

3cm根的健壮杜鹃兰幼苗;S4、然后将得到的杜鹃兰幼苗放入激素配比为IBA0.2

0.4mg/L+IAA0.1

0.3mg/L的液体中浸泡30

60min,取出阴干表面水分以后,移栽至消毒基质中培养,每培养5

8天喷洒一次营养液;S5、培养长大后剪下一些长枝条,并将扦插枝顶剪成平口,该剪口距腋芽约1cm,扦插枝上不留成熟叶片,将扦插口朝下放进配制好的500mg/L的吲哚丁酸中浸泡25分钟后,取出晾干后插入苗床内,并搭建拱棚进行遮阳;S6、扦插后需保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钱兴卓王娟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双螺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