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国土规划用土地测绘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8124035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19 11:3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国土规划用土地测绘方法,包括前期准备、RTK安置、现场测量、现场校正、数据传输、网上校正,对碎部点进行采集数据,使RTK以每1s采集一个点的移动站,然后每个碎部点测量所得的数据值都要按照坐标的形式保存在建立好的文件夹中。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土地测绘技术领域,该国土规划用土地测绘方法,通过根据图像中的线条特征与原始地图中的线条进行对比,显示出图像的所有拼接点,将图像中的拼接点与原始地图的拼接点重合,确定两者重合的相似度,然后对其进行比较确定,当拼接点的相似度高度95%时,取当下拼接点为参考点,利用现场和网络的双重校正方法,使得测量后的数据更加准确,减少测量的数据与实际数值的误差。减少测量的数据与实际数值的误差。减少测量的数据与实际数值的误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国土规划用土地测绘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土地测绘
,具体为一种国土规划用土地测绘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国土是国家主权与主权权利管辖范围内的地域空间。包括国家的陆地、陆上水域、内水、领海以及它们的底土和上空,它是由各种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组成的物质实体,是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或资源、国民生存和从事各种活动的场所或环境,在对国土中的某一个区域进行规划时,需要对国土进行测量,测量出需要的面积,进而便于对该区域进行规划。
[0003]但是目前在对国土规划测量时,使其测量后的结果不够精确,没有对其进行很好的校正工作,使测量后的结果与实际数值存在很大的误差,没有对此缺陷进行相应的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国土规划用土地测绘方法,解决了目前在对国土规划测量时,使其测量后的结果不够精确,没有对其进行很好的校正工作,使测量后的结果与实际数值存在很大的误差的问题。
[0005]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国土规划用土地测绘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6]S1、前期准备:成立测量小组,了解国土测绘区域的现场环境以及测图项目的距离,准备好该国土区域的资料,根据这些资料绘制出所需测量的图纸;
[0007]S2、RTK安置:将RTK主机安置在地势略高,并且地势空旷的小山坡上,保证主机能够接收更多的卫星,增强发射设局链的信号,主机安装好后,调好主机的参数,并发射数据链信号,随后根据土地图纸输入相应的参数,安装好仪器后,测量小组一人负责一台移动站,接好GPS天线和数据链天线,并且装入电池,打开数据手簿,启动RTK碎部点采集程序;
[0008]S3、现场测量:对碎部点进行采集数据,使RTK以每1~3s采集一个点的移动站,然后每个碎部点测量所得的数据值都要按照坐标的形式保存在建立好的文件夹中,测量的同时,由专人负责点号和编码输入工作,确保每一个被输入碎部点的属性;
[0009]S4、现场校正:将首级控制点当做校正点,若测量地区的面积与高差与所得数据误差大时,将该地区划分开来,使其分成若干段,每段的距离为500~600m,然后对其进行测量;
[0010]S5、数据传输:先将RTK手簿与计算机连接好,随后设置传输的参数,将RTK手簿中的工程数据文件复制到金属件硬盘中,然后打开计算机中的成图软件,调入工程文件中的坐标数据,利用点的属性进行图形编辑,最后修整出图纸即可;
[0011]S6、网上校正:获取该片国土的原始低于以及地图比例,将测量后的地图转换为图像,并且对其比例进行标注,然后利用电脑终端读取出图像中的线条痕迹和区块痕迹,根据图像中的线条特征与原始地图中的线条进行对比,显示出图像的所有拼接点,将图像中的
拼接点与原始地图的拼接点重合,确定两者重合的相似度,然后对其进行比较确定,当拼接点的相似度高度95%时,取当下拼接点为参考点。
[0012]优选的,所述步骤S1中,国土区域资料包括航道图、航测像片、交通图以及行政区域规划图,绘制出的图纸比例为1:5000~8000。
[0013]优选的,所述步骤S2中,RTK主机设置在当日测量地区的中间位置,并且静止搬动主机。
[0014]优选的,所述步骤S2中,RTK碎部点采集程序启动后,检查卫星个数,卫星个数保持在5个以上。
[0015]优选的,所述步骤S3中,测量人员在开展碎部点的采集工作前对仪器输入的参数进行检测,采用邻近以及设置的固定控制点坐标来检验。
[0016]优选的,所述步骤S5中,每个控制点必须分布均匀,点与点之间要设置一个通视点,使其确保测量的精度。
[0017]优选的,所述步骤S5中,RTK手簿中的参数和计算机中设置传输的参数相同。
[0018]优选的,所述步骤S6中,当拼接点的相似度低于90%时,根据参考点调整各个拼接点之间的所在位置,然后对这些位置与实际测量的位置进行修改,保证测量的准确性。
[0019]有益效果
[0020]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国土规划用土地测绘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21](1)、该国土规划用土地测绘方法,通过将首级控制点当做校正点,若测量地区的面积与高差与所得数据误差大时,将该地区划分开来,使其分成若干段,每段的距离为500~600m,然后对其进行测量,将测量后的地图转换为图像,并且对其比例进行标注,然后利用电脑终端读取出图像中的线条痕迹和区块痕迹,根据图像中的线条特征与原始地图中的线条进行对比,显示出图像的所有拼接点,将图像中的拼接点与原始地图的拼接点重合,确定两者重合的相似度,然后对其进行比较确定,当拼接点的相似度高度95%时,取当下拼接点为参考点,利用现场和网络的双重校正方法,使得测量后的数据更加准确,减少测量的数据与实际数值的误差,进而提高了国土测绘的精确性。
[0022](2)、该国土规划用土地测绘方法,通过该国土测绘的合理方法,使得该测绘方式能够满足不同环境和地形的测绘,且测绘的方式简单,能够提高测绘的效率,给测量人员们带来了方便,进而能够对国土进行更好的规划工作。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测量流程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5]请参阅图1,本专利技术提供两种技术方案:
[0026]实施例一
[0027]一种国土规划用土地测绘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8]S1、前期准备:成立测量小组,了解国土测绘区域的现场环境以及测图项目的距离,准备好该国土区域的资料,根据这些资料绘制出所需测量的图纸;
[0029]S2、RTK安置:将RTK主机安置在地势略高,并且地势空旷的小山坡上,保证主机能够接收更多的卫星,增强发射设局链的信号,主机安装好后,调好主机的参数,并发射数据链信号,随后根据土地图纸输入相应的参数,安装好仪器后,测量小组一人负责一台移动站,接好GPS天线和数据链天线,并且装入电池,打开数据手簿,启动RTK碎部点采集程序;
[0030]S3、现场测量:对碎部点进行采集数据,使RTK以每1s采集一个点的移动站,然后每个碎部点测量所得的数据值都要按照坐标的形式保存在建立好的文件夹中,测量的同时,由专人负责点号和编码输入工作,确保每一个被输入碎部点的属性;
[0031]S4、现场校正:将首级控制点当做校正点,若测量地区的面积与高差与所得数据误差大时,将该地区划分开来,使其分成若干段,每段的距离为500m,然后对其进行测量;
[0032]S5、数据传输:先将RTK手簿与计算机连接好,随后设置传输的参数,将RTK手簿中的工程数据文件复制到金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国土规划用土地测绘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前期准备:成立测量小组,了解国土测绘区域的现场环境以及测图项目的距离,准备好该国土区域的资料,根据这些资料绘制出所需测量的图纸;S2、RTK安置:将RTK主机安置在地势略高,并且地势空旷的小山坡上,保证主机能够接收更多的卫星,增强发射设局链的信号,主机安装好后,调好主机的参数,并发射数据链信号,随后根据土地图纸输入相应的参数,安装好仪器后,测量小组一人负责一台移动站,接好GPS天线和数据链天线,并且装入电池,打开数据手簿,启动RTK碎部点采集程序;S3、现场测量:对碎部点进行采集数据,使RTK以每1~3s采集一个点的移动站,然后每个碎部点测量所得的数据值都要按照坐标的形式保存在建立好的文件夹中,测量的同时,由专人负责点号和编码输入工作,确保每一个被输入碎部点的属性;S4、现场校正:将首级控制点当做校正点,若测量地区的面积与高差与所得数据误差大时,将该地区划分开来,使其分成若干段,每段的距离为500~600m,然后对其进行测量;S5、数据传输:先将RTK手簿与计算机连接好,随后设置传输的参数,将RTK手簿中的工程数据文件复制到金属件硬盘中,然后打开计算机中的成图软件,调入工程文件中的坐标数据,利用点的属性进行图形编辑,最后修整出图纸即可。S6、网上校正:获取该片国土的原始低于以及地图比例,将测量后的地图转换为图像,并且对其比例进行标注,然后利用电脑终端读取出图像中的线条痕迹和区块痕迹,根据图像中的线条特征与原始地图中的线条进行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根林赵开晶冯子敬余沛沛熊金林伍佩王雪莹彭彩彩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铭思远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