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温州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腿部肌肉的训练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8120957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19 11:2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腿部肌肉的训练方法,包括:步骤一,进行运动前的腿部热身运动;步骤二,训练者坐在训练装置的座椅上,脚踩蹬杠,腿部发力伸直,然后屈膝复位;步骤三,进行运动后的腿部放松运动;训练装置还包括座板、杠架、第一阻尼器、底架、第二阻尼器和第三阻尼器,座椅设置在座板上,座板上设置有导轨,导轨上设置有滑块,杠架与滑块连接,杠架穿过座板与蹬杠连接,第一阻尼器设置在座板的顶部,杠架通过第一连杆与第一阻尼器连接,第二阻尼器设置在座板的底部,杠架通过第二连杆与第二阻尼器连接,第三阻尼器设置在底架上,杠架通过第三连杆与第三阻尼器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中使用的训练装置阻力大小可调节,方便训练者根据自身情况进行训练。训练。训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腿部肌肉的训练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肌肉训练
,具体涉及一种腿部肌肉的训练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肌肉是人体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肌肉收缩牵引骨骼而产生关节的运动,人体才能进行各种运动和生命活动。对于腿部伤后康复、肌肉无力等人群,需要对腿部肌肉进行康复性训练。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腿部肌肉的训练方法,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腿部肌肉的训练方法,包括:步骤一,进行运动前的腿部热身运动;步骤二,训练者坐在训练装置的座椅上,脚踩训练装置的蹬杠,腿部发力克服阻力伸直,然后屈膝复位;步骤三,进行运动后的腿部放松运动;其中,所述训练装置还包括座板、杠架、第一阻尼器、底架、第二阻尼器和第三阻尼器,所述座板固装在所述底架的顶部,所述座椅设置在所述座板的顶部的后侧,所述座板的底部设置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导轨,所述导轨上滑动设置有滑块,所述杠架与所述滑块连接,且所述杠架穿过所述座板上的通孔与所述蹬杠连接,所述第一阻尼器设置在所述座板的顶部的前侧,所述杠架通过第一连杆与所述第一阻尼器连接,所述第二阻尼器设置在所述座板的底部的前侧,所述杠架通过第二连杆与所述第二阻尼器连接,所述第三阻尼器设置在所述底架上,所述杠架通过第三连杆与所述第三阻尼器连接。
[0005]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阻尼器包括外壳、第一固定座、第二固定座、第三固定座、推块、传动摆件、第一拉伸弹簧、第二拉伸弹簧、传动摆和第三拉伸弹簧,所述第一固定座、所述第二固定座和所述第三固定座均设置在所述外壳内,所述推块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二固定座上的导向槽内,所述推块的后端连接的延伸杆穿过所述外壳的后端上的开口与所述第一连杆连接,所述传动摆件和所述传动摆均摆动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座上,所述传动摆件的后端抵压在所述推块的顶部的斜面上,所述传动摆件的前端抵压在所述传动摆的一端上,所述第一拉伸弹簧连接所述传动摆件的后端与所述第一固定座之间,所述第二拉伸弹簧连接所述传动摆件的前端与所述外壳之间,所述第三拉伸弹簧连接在所述传动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固定座之间。
[0006]更进一步地,所述传动摆件的后端上设置有第一滚轮,所述第一滚轮滚动设置在所述斜面上,所述传动摆的与所述传动摆件相配合的端部上设置有第二滚轮,所述第二滚轮滚动设置在所述传动摆件的前端的连接块的下表面上。
[0007]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阻尼器包括套筒、第一压缩弹簧、活塞块、延伸柱、前端板和后端板,所述前端板设置在所述套筒的前端的内部,所述后端板连接在所述套筒的后端上,所述活塞块滑动设置在所述套筒内,所述第一压缩弹簧设置在所述套筒内,且所述第一压缩弹簧的前端抵压在所述前端板上,所述第一压缩弹簧的后端抵压在所述后端板上,所述延
伸柱的前端连接在所述活塞块上,所述延伸柱的后端穿过所述后端板上的通孔与所述第二连杆连接。
[0008]更进一步地,所述前端板活动设置在所述套筒内,所述座板的底部设置有一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螺纹连接有一调节螺钉,所述调节螺钉的螺杆伸入所述套筒内并抵压在所述前端板的前端面上。
[0009]进一步地,所述第三阻尼器包括前滑套、后滑套、第二压缩弹簧、前推拉杆和后推拉杆,所述底架上转动设置有一转轴,所述转轴上套接有前螺纹杆套和后螺纹杆套,所述前螺纹杆套和所述后螺纹杆套的螺纹方向相反,所述前螺纹杆套上螺纹连接有前螺母,所述后螺纹杆套上连接有后螺母,所述前滑套和所述后滑套均滑动套设在所述底架的滑杆上,所述第二压缩弹簧设置在所述前滑套和所述后滑套之间,所述前推拉杆的一端枢接在所述前螺母上,所述前推拉杆的另一端枢接在所述前滑套上,所述后推拉杆的一端枢接在所述后螺母上,所述后推拉杆的另一端枢接在所述后滑套上,所述后螺母与所述第三连杆连接。
[0010]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三阻尼器还包括第四拉伸弹簧和第五拉伸弹簧,所述第四拉伸弹簧可拆卸地连接在所述前滑套与所述底架之间,所述第五拉伸弹簧可拆卸地连接在所述后滑套与所述底架之间。
[0011]进一步地,所述座板的底部连接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另一端连接在所述底架上,所述支撑架位于所述座椅的正下方。
[0012]从上述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是:本训练方法中使用的训练装置采用第一阻尼器、第二阻尼器和第三阻尼器,训练效果好,使用寿命长,同时,训练装置的阻力大小可调节,方便训练者根据自身情况进行训练。
附图说明
[0013]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
[0014]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训练装置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图1中的A处的放大图。
[0016]图3为图1中的B处的放大图。
[0017]附图标记列表:座板1、通孔11、固定板12、座椅2、蹬杠3、杠架31、竖直部311、第一连杆32、第二连杆33、导轨34、滑块35、第三连杆36、第一阻尼器4、外壳41、第一固定座411、第四挂柱4111、第二固定座412、导向槽4121、开口413、第三固定座414、第三挂柱415、推块42、延伸杆421、斜面422、传动摆件43、第一滚轮431、连接块432、第一挂柱433、第二挂柱434、第一拉伸弹簧44、第二拉伸弹簧45、传动摆46、第二滚轮461、第三拉伸弹簧47、底架5、底板51、前立板52、后立板53、转轴54、前螺纹杆套55、前螺母56、后螺纹杆套57、后螺母58、滑杆59、第二阻尼器6、套筒61、第一压缩弹簧62、活塞块63、延伸柱64、前端板65、后端板66、通孔661、调节螺钉67、第三阻尼器7、前滑套71、后滑套72、第二压缩弹簧73、前推拉杆74、后推拉杆75、第四拉伸弹簧76、第五拉伸弹簧77、支撑架8。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方式和附图,对
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在此,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但并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
[0019]一种腿部肌肉的训练方法,包括:步骤一,进行运动前的腿部热身运动;步骤二,训练者坐在训练装置的座椅2上,脚踩训练装置的蹬杠3,腿部发力克服阻力伸直,然后屈膝复位;步骤三,进行运动后的腿部放松运动;其中,如图1所示,训练装置包括座板1、座椅2、蹬杠3、杠架31、第一连杆32、第一阻尼器4、底架5、第二阻尼器6、第二连杆33、第三阻尼器7、第三连杆36和支撑架8,座板1固装在底架5的顶部,座椅2设置在座板1的顶部的后侧,座板1的底部设置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导轨34,导轨34上滑动设置有滑块35,第三连杆36固接在滑块35的底部,杠架31与第三连杆36固定连接,且杠架31的竖直部311穿过座板1上的通孔11与蹬杠3连接,第一阻尼器4设置在座板1的顶部的前侧,第一连杆32的后端连接在杠架31的竖直部311上,第一连杆32的前端与第一阻尼器4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腿部肌肉的训练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一,进行运动前的腿部热身运动;步骤二,训练者坐在训练装置的座椅(2)上,脚踩训练装置的蹬杠(3),腿部发力克服阻力伸直,然后屈膝复位;步骤三,进行运动后的腿部放松运动;其中,所述训练装置还包括座板(1)、杠架(31)、第一阻尼器(4)、底架(5)、第二阻尼器(6)和第三阻尼器(7),所述座板(1)固装在所述底架(5)的顶部,所述座椅(2)设置在所述座板(1)的顶部的后侧,所述座板(1)的底部设置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导轨(34),所述导轨(34)上滑动设置有滑块(35),所述杠架(31)与所述滑块(35)连接,且所述杠架(31)穿过所述座板(1)上的通孔(11)与所述蹬杠(3)连接,所述第一阻尼器(4)设置在所述座板(1)的顶部的前侧,所述杠架(31)通过第一连杆(32)与所述第一阻尼器(4)连接,所述第二阻尼器(6)设置在所述座板(1)的底部的前侧,所述杠架(31)通过第二连杆(33)与所述第二阻尼器(6)连接,所述第三阻尼器(7)设置在所述底架(5)上,所述杠架(31)通过第三连杆(36)与所述第三阻尼器(7)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腿部肌肉的训练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阻尼器(4)包括外壳(41)、第一固定座(411)、第二固定座(412)、第三固定座(414)、推块(42)、传动摆件(43)、第一拉伸弹簧(44)、第二拉伸弹簧(45)、传动摆(46)和第三拉伸弹簧(47),所述第一固定座(411)、所述第二固定座(412)和所述第三固定座(414)均设置在所述外壳(41)内,所述推块(42)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二固定座(412)上的导向槽(4121)内,所述推块(42)的后端连接的延伸杆(421)穿过所述外壳(41)的后端上的开口(413)与所述第一连杆(32)连接,所述传动摆件(43)和所述传动摆(46)均摆动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座(411)上,所述传动摆件(43)的后端抵压在所述推块(42)的顶部的斜面(422)上,所述传动摆件(43)的前端抵压在所述传动摆(46)的一端上,所述第一拉伸弹簧(44)连接所述传动摆件(43)的后端与所述第一固定座(411)之间,所述第二拉伸弹簧(45)连接所述传动摆件(43)的前端与所述外壳(41)之间,所述第三拉伸弹簧(47)连接在所述传动摆(46)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固定座(414)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腿部肌肉的训练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摆件(43)的后端上设置有第一滚轮(431),所述第一滚轮(431)滚动设置在所述斜面(422)上,所述传动摆(46)的与所述传动摆件(43)相配合的端部上设置有第二滚轮(461),所述第二滚轮(461)滚动设置在所述传动摆件(43)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炎
申请(专利权)人:温州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