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119103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19 11:22
提供一种能够简化壳体的结构的结构。连接器具备:检测构件(30),以能移动到初期位置和检测位置的方式被保持于锁臂(15),在两壳体(10、50)正规嵌合时能移动到检测位置;和限制部(24),在壳体(10)中设置于与锁臂(15)对置的位置。限制部(24)在能够从与在两壳体(10、50)的嵌合过程中锁臂(15)移位的一侧相反的一侧与锁臂(15)碰触的位置具有第1限制面(24A),在能够从在两壳体(10、50)的嵌合过程中锁臂(15)移位的一侧与位于检测位置的检测构件(30)碰触的位置具有第2限制面(24B)。触的位置具有第2限制面(24B)。触的位置具有第2限制面(24B)。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连接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连接器。

技术介绍

[0002]专利文献1的连接器具备壳体和滑块。壳体具有能挠曲的锁臂,通过锁臂将对方壳体的锁定部弹性地卡止,从而与对方壳体保持为嵌合状态。滑块相对于壳体能在初期位置与检测位置之间移动地组装,伴随壳体与对方壳体正规嵌合,可容许从初期位置向检测位置的移动。
[0003]在壳体形成有向上方呈台阶状突出的一对挠曲限制部。两挠曲限制部的上端面形成为大致沿着前后方向及宽度方向的限制面。当滑块位于检测位置时,通过滑块的突出部的被限制面抵接于两挠曲限制部的限制面,从而锁臂向下侧的挠曲动作被限制。专利文献2~4的连接器也同样在壳体设置有限制锁臂的挠曲动作的结构。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
[0004]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170710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7-305415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6-225027号公报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17-54595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
[0005]在如专利文献1的连接器中,进一步设置防止锁臂反转(向与在两壳体的嵌合过程中移位的方向(下方)相反的方向(上方)的移位)的结构是有效的。在该情况下,当锁臂将要向上方移位时,需要将能够从上侧与锁臂碰触的部分设置于壳体。但是,除了挠曲限制部之外,还另外设置防止锁臂向上方挠曲变形的结构,从而产生壳体的结构变得复杂的问题。
[0006]本公开的连接器是基于如上述的情况而完成的,以提供能够简化壳体的结构的结构为目的。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0007]本公开的连接器具备:壳体;锁臂,设置于所述壳体,将对方壳体锁定于嵌合状态;检测构件,以能移动到初期位置和检测位置的方式被保持于所述锁臂,在两壳体正规嵌合时能移动到所述检测位置;以及限制部,在所述壳体中设置于与所述锁臂对置的位置,所述限制部在能够从和在所述两壳体的嵌合过程中所述锁臂移位的一侧相反的一侧与所述锁臂碰触的位置具有第1限制面,
所述限制部在能够从在所述两壳体的嵌合过程中所述锁臂移位的一侧与位于所述检测位置的所述检测构件碰触的位置具有第2限制面。专利技术效果
[0008]根据本公开,以提供能够将壳体的结构简化的结构为目的。
附图说明
[0009]图1是实施例1的连接器的壳体的后视图。图2是壳体的俯视图。图3是示出图1的A-A截面的一部分的剖视图。图4是从斜上方观看壳体的后端的剖切立体图。图5是检测构件的主视图。图6是检测构件的俯视图。图7是检测构件的侧视图。图8是检测构件的后视图。图9是表示检测构件相对于壳体位于初期位置的状态的侧剖视图。图10是表示在壳体和对方壳体的正规嵌合状态下、检测构件位于检测位置的状态的侧剖视图。图11是检测构件位于检测位置的状态的连接器的后视图。图12是检测构件位于检测位置的状态的连接器的俯视图。图13是检测构件位于检测位置的状态的连接器中的、锁臂的后端周边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0][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说明]首先列举本公开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本公开的连接器,(1)具备:壳体;锁臂,设置于所述壳体,将对方壳体锁定于嵌合状态;检测构件,相对于所述锁臂以能移动到初期位置和检测位置的方式被保持于所述锁臂,在两壳体正规嵌合时能移动到所述检测位置;以及限制部,与所述锁臂分开地设置于所述壳体,所述限制部在能够从和在所述两壳体的嵌合过程中所述锁臂移位的一侧相反的一侧与所述锁臂碰触的位置具有第1限制面,所述限制部在能够从在所述两壳体的嵌合过程中所述锁臂移位的一侧与位于所述检测位置的所述检测构件碰触的位置具有第2限制面。
[0011]根据本公开的结构,当锁臂将要向与在两壳体的嵌合过程移位的一侧相反的一侧移位时,通过锁臂与限制部的第1限制面碰触,从而能防止锁臂反转。在两壳体正规嵌合后,通过限制部的第2限制面与移动到检测位置的检测构件碰触,从而能够防止锁臂向解除针对对方壳体的锁定的方向意外地移位。第1限制面和第2限制面均配备于限制部。因此,与第
1限制面和第2限制面分别配备于各不相同的部位的情况相比,能够简化壳体的结构。
[0012](2)优选的是,在所述壳体设置有过度移位限制部,所述过度移位限制部能够从在嵌合过程中所述锁臂移位的一侧与位于所述初期位置的所述检测构件碰触。根据该结构,通过位于初期位置的检测构件与过度移位限制部碰触,从而能够防止锁臂过度移位。
[0013](3)优选的是,所述限制部及所述过度移位限制部分别与所述壳体连续地设置成一体。根据该结构,限制部和过度移位限制部相互被加强,能够确保与检测构件碰触时的耐久性。
[0014](4)优选的是,在所述壳体、且所述锁臂的两侧设置有一对保护壁,所述限制部和所述过度移位限制部设置于所述一对保护壁的相互对置的内表面。根据该结构,能够容易地将限制部和过度移位限制部设置于保护壁的内表面,能够提高设计的自由度。
[0015](5)优选的是,在所述壳体、且与在所述两壳体的嵌合过程中所述锁臂的后端部移位的一侧对置的位置设置有腔塔,所述保护壁的后端位于比所述腔塔的后端靠后方。优选所述过度移位限制部设置于所述保护壁的后端侧。当腔塔短(向后方的突出量小)时,在腔塔设置过度移位限制部在设计上变难。但是,在上述结构的情况下,因为保护壁的后端位于比腔塔的后端靠后方,所以能够在保护壁的后端侧没有障碍地设置过度移位限制部,能够可靠性良好地防止锁臂过度移位。
[0016](6)优选的是,在所述一对保护壁设置有将所述限制部和所述腔塔连接的连接部。根据该结构,限制部更加被加强,能够提高与检测构件碰触时的耐久性。
[0017][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详情][实施例1]参照图1~图13说明将本公开的连接器具体化的实施例1。在本实施例1中,关于前后方向,将图3、6、7、9、10中的右方定义为前方。关于上下方向,将图1、3~5、7~11所示的朝向原样地定义为上方、下方。关于左右方向,将图1、2、5、8、11、12所示的朝向原样地定义为左方、右方。
[0018]本实施例1的连接器具备壳体10、与壳体10一体形成的锁臂15、以及装配于锁臂15的检测构件30。壳体10能够与对方壳体50嵌合。
[0019]<壳体>如图1、2所示,壳体10具有端子收纳部11和将端子收纳部11包围的筒状嵌合部12。端子收纳部11的后端侧构成为腔塔11A。腔塔11A为圆筒状。腔塔11A在壳体10中设置于与在两壳体10、50的嵌合过程中后述的锁臂15的后端部(导向部18)移位的一侧(下侧)对置的位置。在筒状嵌合部12的后端部设置有后壁部13。在后壁部13的后表面设置有供未图示的电线盖装配的装配部13A。筒状嵌合部12的后端部经由后壁部13及装配部13A与端子收纳部11的外周相连。端子收纳部11的外周与筒状嵌合部12的内周之间的空间成为在前方开放的嵌合空间14(参照图9)。如图9所示,在端子收纳部11的后端侧的外周安装有密封环11C。密封环11C与嵌入到嵌合空间14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连接器,具备:壳体;锁臂,设置于所述壳体,将对方壳体锁定于嵌合状态;检测构件,以能移动到初期位置和检测位置的方式被保持于所述锁臂,在两壳体正规嵌合时能移动到所述检测位置;以及限制部,在所述壳体中设置于与所述锁臂对置的位置,所述限制部在能够从和在所述两壳体的嵌合过程中所述锁臂移位的一侧相反的一侧与所述锁臂碰触的位置具有第1限制面,所述限制部在能够从在所述两壳体的嵌合过程中所述锁臂移位的一侧与位于所述检测位置的所述检测构件碰触的位置具有第2限制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在所述壳体设置有过度移位限制部,所述过度移位限制部能够从在嵌合过程中所述锁臂移位的一侧与位于所述初期位置的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野村健介黄家运
申请(专利权)人: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