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边缘计算的电力监测预警采集系统和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8118798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19 11:2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基于边缘计算的电力监测预警采集系统和方法,它包括发送采集指令的虚拟前端采集模块,采集电力数据的物联网采集设备,对电力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的虚拟前端分析模块;判断电力数据是否符合预设正常范围,若电力数据符合预设正常范围,则将相应电力数据存储到数据云端云平台,若电力数据不符合预设正常范围,则生成事件触发信息,根据事件触发信息触发事务。本发明专利技术将前端电力数据的采集功能独立出来,不但能够提高电力数据的采集效率,还能避免了采集工作的多样性和不确定性对主控模块造成影响;而且虚拟前端采集模块采用多任务工作模式,能够针对各总线上仪表类型、数量的不同进行个性化配置,提升了系统的整体适应性和兼容性。应性和兼容性。应性和兼容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边缘计算的电力监测预警采集系统和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电力监测
,具体来说,涉及一种基于边缘计算的电力监测预警采集系统和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中小微用电企业和机构通常具备自主管理及维护的配电房和计量仪表,配电房通常处于长期的无人值守工作模式,平时几乎疏于管理,一旦出现事故,所带来的经济影响和社会影响往往比较可观;此外,抄表工作通常采用人工抄表方式,即不方便又需投入人力成本,还存在漏抄、误抄的可能性。
[0003]当前,市场上也有不少类似的电力监测系统,均需要对前端各种基于Modbus协议的监测仪表进行数据采集,并将采集结果上传到电力监测系统中。
[0004]前端监测仪表通常为从端(Modbus Slave),电力监测系统通常为主端(Modbus Master)。一般情况下,从端不会主动发送数据给主端,必须等到主端发送请求命令后,从端才做出响应,将对应的数据发送给主端。
[0005]现有技术主要通过电力监测系统主功能软件模块进行数据采集,存在以下技术上的缺点:1、模块与主软件之间是紧密耦合的,因此所采用的开发语言必须一致,无法根据任务特点选择最适合的开发语言进行开发,软件性能和效率受到一定的影响;2、Modbus采集调度、触发告警、通知等功能均由主软件进行控制,当总线数量比较多时,主软件的负荷是非常重的;3、各总线之间由主软件进行调度,无法进行逻辑上的隔离,难免产生相互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0006]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主控软件与采集模块之间耦合度低、主控软件负荷重以及采集模块没有进行逻辑隔离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能够提高系统紧密耦合性、降低主控软件负荷、优化系统逻辑的基于边缘计算的电力监测预警采集系统。
[0007]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基于边缘计算的电力监测预警采集系统,包括:虚拟前端采集模块,其用于发送电力数据采集指令;物联网采集设备,其根据接收的电力数据采集指令从前端仪表采集电力数据;虚拟前端分析模块,其按照预设规则,对所述物联网采集设备返回的电力数据进行分析处理;数据云端,其在电力数据符合预设正常范围时存储相应电力数据;主控模块,其在电力数据不符合预设正常范围时,根据虚拟前端分析模块生成事件触发信息触发事务。
[0008]进一步限定,所述虚拟前端采集模块包括多个采集任务端,每个所述采集任务端
通过主控模块独立配置采集规则。
[0009]进一步限定,所述物联网采集设备包括有与采集任务端一一对应的多条前端Modbus总线,每条前端Modbus总线从基于ModbusRTU通讯协议的前端仪表上采集电力数据。
[0010]进一步限定,还包括告警模块和通知模块,所述主控模块根据事件触发信息控制告警模块进行告警以及控制通知模块将告警信息发送到终端。
[0011]本申请的另一个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边缘计算的电力监测预警采集方法,具体包括:发送电力数据采集指令;根据电力数据采集指令从前端仪表采集电力数据;按照预设规则,对采集的电力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并判断电力数据是否符合预设正常范围;若电力数据符合预设正常范围,则将相应电力数据存储到数据云端;若电力数据不符合预设正常范围,则生成事件触发信息;根据事件触发信息触发事务。
[0012]进一步限定,所述发送电力数据采集指令之前还包括:建立多个独立的采集任务;给每个采集任务配置采集规则;根据采集规则生成电力数据采集指令。
[0013]进一步限定,所述根据电力数据采集指令从前端仪表采集电力数据包括:建立与每个采集任务一一对应的前端Modbus总线;根据电力数据采集指令建立前端Modbus总线与其连接的前端仪表之间的通信连接;按照配置的采集规则基于ModbusRTU通讯协议采集前端仪表上的电力数据;将采集的电力数据通过Modbus总线回传,完成采集任务。
[0014]进一步限定,所述给每个采集任务配置采集规则包括给每个采集任务设置采集频率以及采集方式。
[0015]进一步限定,所述前端Modbus总线按照设置的采集频率循环采集与其连接的前端仪表的电力数据,每次采集方式是按照前端仪表的地址大小顺序依次采集电力数据。
[0016]进一步限定,根据事件触发信息触发事务包括:根据事件触发信息发出警报信号;以及将不符合预设正常范围的电力数据及其对应的前端仪表的地址发送到终端;所述电力数据包括配电回路电力参数、电能质量和各回路用电量;所述配电回路电力参数包括相电压、线电压、相电流、有功/无功/视在功率、功率因素以及线缆温度;所述电能质量包括电源频率、电压电流畸变率和三相不平衡度。
[0017]本专利技术相比现有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将前端电力数据的采集功能独立出来,专注于做采集工作,一方面可以对采集工作进行精细化管理,大大提高了采集效率,另一方面避免了采集工作的多样性和不确定性对主控软件造成影响。
[0018]2、虚拟前端采集模块采用多任务工作模式,能够针对各总线上仪表类型、数量的不同进行个性化配置,更加灵活,提升了系统的整体适应性和兼容性。
[0019]3、本系统采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以公有云多租户的模式,为中小微用电企业和机构提供配电房7x24小时在线监测服务和在线自动抄表服务;同时,在此基础上,提供电能质量分析、用电分析、数据报表、异常事件报警和记录、运行环境监测等增值服务,并支持多平台、多终端数据访问和服务。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一种基于边缘计算的电力监测预警采集方法的流程图;图2为电力数据采集指令的生成流程图;图3为从前端仪表采集电力数据的流程图;图4为一种基于边缘计算的电力监测预警采集系统的框架示意图;图5为一种基于边缘计算的电力监测预警采集系统的模块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与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
[0022]如图1所示,一种基于边缘计算的电力监测预警采集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S10:发送电力数据采集指令所述电力数据采集指令需要按照图2所示流程生成:S11:首先建立多个独立的采集任务;S12:给每个采集任务配置采集规则;S13:最后根据采集规则生成电力数据采集指令。
[0023]其中,在给每个采集任务配置采集规则中,需要给每个采集任务设置采集频率、采集时间段、采集方式以及采集哪些具体电力数据等。
[0024]生成电力数据采集指令后,就将该指令分配给对应的采集任务,采集任务将电力数据采集指令发送到前端,由于每个采集任务相互独立,系统可以根据每个采集任务不同的需要配置不完全相同的采集规则,这样比如对工厂、学校、部队、医院、酒店、居民小区或商业写字楼等目标客户进行电力数据的采集,由于每个用电端的需求不同,每个采集任务就需要制定不同的采集规则。
[0025]当然不同的采集任务也可以采用相同的采集规则,比如一个居民小区的电力数据采集过程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边缘计算的电力监测预警采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虚拟前端采集模块,其用于发送电力数据采集指令;物联网采集设备,其根据接收的电力数据采集指令从前端仪表采集电力数据;虚拟前端分析模块,其按照预设规则,对所述物联网采集设备返回的电力数据进行分析处理;数据云端,其在电力数据符合预设正常范围时存储相应电力数据;主控模块,其在电力数据不符合预设正常范围时,根据虚拟前端分析模块生成事件触发信息触发事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力监测预警采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虚拟前端采集模块包括多个采集任务端,每个所述采集任务端通过主控模块独立配置采集规则。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力监测预警采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物联网采集设备包括有与采集任务端一一对应的多条前端Modbus总线,每条前端Modbus总线从基于ModbusRTU通讯协议的前端仪表上采集电力数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力监测预警采集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告警模块和通知模块,所述主控模块根据事件触发信息控制告警模块进行告警以及控制通知模块将告警信息发送到终端。5.一种基于边缘计算的电力监测预警采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发送电力数据采集指令;根据电力数据采集指令从前端仪表采集电力数据;按照预设规则,对采集的电力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并判断电力数据是否符合预设正常范围;若电力数据符合预设正常范围,则将相应电力数据存储到数据云端;若电力数据不符合预设正常范围,则生成事件触发信息;根据事件触发信息触发事务。6.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段明宜陈旭翁锦榕石红斌林江宏陈思然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新中望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