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农业育苗用椰砖育苗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118408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19 11:2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农业育苗用椰砖育苗器,其结构包括分苗器、下苗槽、限位板、电机、支撑架、输送带、育苗盘,分苗器右侧与下苗槽活动配合,下苗槽下端与支撑架下端焊接连接,支撑架上表面与输送带间隙配合,输送带两侧与限位板活动配合,限位板与育苗盘活动配合,育苗盘与输送带表面滑动配合,输送带侧壁与电机间隙配合,分苗器包括滚辊筒、辅助转筒、放苗槽、动力轴、载台,滚辊筒左侧与辅助转筒啮合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滚辊筒内部的承苗腔对幼苗粒的承载,当滚筒向下滚动后玉米粒进入流通腔受到摆动杆的阻隔,使得进入后的育苗粒一粒一粒的放入育苗盘进行育苗,有效的解决了下苗时,幼苗进入过大,使得盘内营养不足,造成幼苗发育不良的问题。问题。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农业育苗用椰砖育苗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农业的育苗领域,具体是一种农业育苗用椰砖育苗器。

技术介绍

[0002]椰砖育苗器是通过椰砖粉碎下的粉末对需要培育的幼苗进行堆积,它是一种无公害、绿色环保、天然优良的植物培养基质材料,适用于容器化育苗、扦插床、种子催芽播种床与盆栽的无土栽培及土壤改良;但是现有技术中存在以下不足:当前一种农业育苗用椰砖育苗器,事先将椰砖粉碎放入育苗槽内,在自动育苗器的插入下将其幼苗粒从设备内部向外推出,由于幼苗粒在营养液的浸泡下带有粘性,进入育苗器内部后导致幼苗粒都粘黏在一起,导致幼苗粒需要推出进行椰砖碎屑粉末覆盖时容易出现多颗幼苗一起下入育苗槽内,进而进入后多颗幼苗聚集在一起造成幼苗粒发育不良。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农业育苗用椰砖育苗器,以解决现有技术当前一种农业育苗用椰砖育苗器,事先将椰砖粉碎放入育苗槽内,在自动育苗器的插入下将其幼苗粒从设备内部向外推出,由于幼苗粒在营养液的浸泡下带有粘性,进入育苗器内部后导致幼苗粒都粘黏在一起,导致幼苗粒需要推出进行椰砖碎屑粉末覆盖时容易出现多颗幼苗一起下入育苗槽内,进而进入后多颗幼苗聚集在一起造成幼苗粒发育不良的问题。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农业育苗用椰砖育苗器,其结构包括分苗器、下苗槽、限位板、电机、支撑架、输送带、育苗盘,所述分苗器右侧与下苗槽活动配合,所述下苗槽下端与支撑架下端焊接连接,所述支撑架上表面与输送带间隙配合,所述输送带两侧与限位板活动配合,所述限位板与育苗盘活动配合,所述育苗盘与输送带表面滑动配合,所述输送带侧壁与电机间隙配合,所述分苗器包括滚辊筒、辅助转筒、放苗槽、动力轴、载台,所述滚辊筒左侧与辅助转筒啮合连接,所述辅助转筒与动力轴左侧间隙配合,所述动力轴与滚辊筒右侧嵌套连接,所述滚辊筒表面与放苗槽嵌固连接,所述动力轴下端与载台螺栓固定。
[0005]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地改进,所述放苗槽包括分粒滑杆、下苗柱、承苗腔、筒壁,所述分粒滑杆与承苗腔内部活动配合,所述承苗腔与筒壁内部嵌套配合,所述筒壁表面与下苗柱嵌固连接,所述下苗柱末端与粒滑杆表面活动配合,所述下苗柱共设十二根,平均分布在筒壁内部嵌套连接,通过分粒滑杆与其间隙配合。
[0006]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地改进,所述下苗柱包括摆动杆、流通腔、出粒口、限位块、进入槽,所述摆动杆与限位块内部嵌固连接,所述限位块与流通腔两侧间隙配合,所述流通腔顶部与出粒口活动配合,所述出粒口下端与进入槽间隙配合,所述进入槽与摆动杆表面间隙配合,所述摆动杆设有两对,四根,相对摆放在限位块内部,与下端进入槽进行活动配合。
[0007]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地改进,所述摆动杆包括位移轮、滑槽、弹簧绳、硅胶套、弧形勺杆,所述位移轮与滑槽内部滑动配合,所述滑槽前端与弹簧绳间隙配合,所述弹簧绳与弧形勺杆嵌固连接,所述弧形勺杆表面与硅胶套嵌套连接,所述位移轮与弧形勺杆末端铰接连接,所述弧形勺杆整体前端带有“勺子”形状,通过硅胶套嵌套在表面对其幼苗进行缓冲保护。
[0008]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地改进,所述分粒滑杆包括分粒刷、防撞条、连杆、活动栓、晃动座,所述分粒刷与连杆表面铰接连接,所述连杆顶端与防撞条嵌套连接,所述防撞条下端与分粒刷间隙配合,所述连杆末端与活动栓铰接连接,所述活动栓下端与晃动座活动卡合,所述分粒刷每根连杆上设有三个,通过中心在连杆表面进行铰接连接。
[0009]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地改进,所述分粒刷包括自转环、连接转轴、软毛刷、载杆,所述自转环与连接转轴内侧活动配合,所述连接转轴与载杆末端螺栓固定,所述载杆表面与软毛刷嵌固连接,所述软毛刷与自转环两侧间隙配合,所述软毛刷分布在载杆的上下两侧,通过自转环的转动进行活动。
[0010]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通过滚辊筒内部的承苗腔对幼苗粒的承载,当滚筒向下滚动后玉米粒进入流通腔受到摆动杆的阻隔,使得进入后的育苗粒一粒一粒的放入育苗盘进行育苗,有效的解决了下苗时,幼苗进入过大,使得盘内营养不足,造成幼苗发育不良的问题。
[0011]2.本专利技术通过分粒滑杆在旋转的过程中带动分粒刷对其粘黏有营养液的幼苗粒进行分离,使得在自转环与连接转轴的配合下软毛刷对其幼苗粒进行刷拭、分粒,有效的将其幼苗粒分开的,确保粒与粒直接不会粘黏在一起。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农业育苗用椰砖育苗器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本专利技术分苗器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4]图3为本专利技术放苗槽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0015]图4为本专利技术下苗柱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6]图5为本专利技术摆动杆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7]图6为本专利技术分粒滑杆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8]图7为本专利技术分粒刷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分苗器

1、下苗槽

2、限位板

3、电机

4、支撑架

5、输送带

6、育苗盘

7、滚辊筒

11、辅助转筒

12、放苗槽

13、动力轴

14、载台

15、分粒滑杆

131、下苗柱

132、承苗腔

133、筒壁

134、摆动杆

a1、流通腔

a2、出粒口

a3、限位块

a4、进入槽

a5、位移轮

a11、滑槽

a12、弹簧绳

a13、硅胶套

a14、弧形勺杆

a15、分粒刷

b1、防撞条

b2、连杆

b3、活动栓

b4、晃动座

b5、自转环

c1、连接转轴

c2、软毛刷

c3、载杆

c4。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
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1]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描述:实施例1如附图1至附图5所示:其结构包括分苗器1、下苗槽2、限位板3、电机4、支撑架5、输送带6、育苗盘7,所述分苗器1右侧与下苗槽2活动配合,所述下苗槽2下端与支撑架5下端焊接连接,所述支撑架5上表面与输送带6间隙配合,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农业育苗用椰砖育苗器,其结构包括分苗器(1)、下苗槽(2)、限位板(3)、电机(4)、支撑架(5)、输送带(6)、育苗盘(7),所述分苗器(1)右侧与下苗槽(2)活动配合,所述下苗槽(2)下端与支撑架(5)下端焊接连接,所述支撑架(5)上表面与输送带(6)间隙配合,所述输送带(6)两侧与限位板(3)活动配合,所述限位板(3)与育苗盘(7)活动配合,所述育苗盘(7)与输送带(6)表面滑动配合,所述输送带(6)侧壁与电机(4)间隙配合,其特征在于:所述分苗器(1)包括滚辊筒(11)、辅助转筒(12)、放苗槽(13)、动力轴(14)、载台(15),所述滚辊筒(11)左侧与辅助转筒(12)啮合连接,所述辅助转筒(12)与动力轴(14)左侧间隙配合,所述动力轴(14)与滚辊筒(11)右侧嵌套连接,所述滚辊筒(11)表面与放苗槽(13)嵌固连接,所述动力轴(14)下端与载台(15)螺栓固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农业育苗用椰砖育苗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放苗槽(13)包括分粒滑杆(131)、下苗柱(132)、承苗腔(133)、筒壁(134),所述分粒滑杆(131)与承苗腔(133)内部活动配合,所述承苗腔(133)与筒壁(134)内部嵌套配合,所述筒壁(134)表面与下苗柱(132)嵌固连接,所述下苗柱(132)末端与粒滑杆(131)表面活动配合。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农业育苗用椰砖育苗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苗柱(132)包括摆动杆(a1)、流通腔(a2)、出粒口(a3)、限位块(a4)、进入槽(a5),所述摆动杆(a1)与限位块(a4)内部嵌固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琴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纳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