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收性物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118064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19 11:19
防漏翻边(5)的立起部(51)包含从基端部(50)向横向(Y)的内侧延伸且在纵向(X)上具有伸缩性的内侧延伸部(52)。在前方部(F)和后方部(R)分别形成有将内侧延伸部(52)固定于正面片(2)而成的立起阻碍部(55)。在穿戴时,防漏翻边(5)的被纵向(X)的两端部的立起阻碍部(55、55)夹着的立起部(51)以内侧延伸部(52)的缘部(52a)为自由端,使该自由端向穿戴者的肌肤侧立起,在该立起状态下,该自由端位于比基端部(50)靠横向(Y)的内侧的位置。吸收体(4)在后方部(R)具有后方隙缝区域(RS),后方部(R)的立起阻碍部(55)位于比该区域(RS)的纵向后端靠纵向后方的位置。向后方的位置。向后方的位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吸收性物品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具有向穿戴者的肌肤侧立起的防漏翻边的吸收性物品。

技术介绍

[0002]经期卫生巾等吸收性物品在与穿戴者的胯裆部接触的同时被穿戴,因此优选以沿着穿戴者的身体形状的方式变形,与穿戴者的肌肤服贴性良好地紧贴,以免穿戴者产生不适感或不快感。此外,吸收性物品中,存在沿着穿戴者的前后方向的纵向的长度被设计得相对较长的夜用的吸收性物品。此种夜用的吸收性物品通常为了防止经血等排泄物的渗漏,而在配置于靠穿戴者的背部的位置的后方部具有翼片部。
[0003]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设置有也称为防漏翻边、立体褶皱等的防侧漏部件的夜用的经期卫生巾。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经期卫生巾中,防漏翻边在沿着吸收性主体的纵向的两侧部配置有一对,具有遍及该吸收性主体的全长地延伸的侧部片,和以伸长状态固定在该侧部片的横向内侧缘部的弹性部件。此外,将侧部片的纵向前后端部各自的横向内侧缘部固定于正面片而形成固定部,在穿戴卫生巾时,侧部片中的被这些固定部夹着的部分通过上述弹性部件的收缩,以上述横向内侧缘部为自由端,使该自由端向穿戴者的肌肤侧立起。另外,上述纵向是对应于穿戴者的前后方向的方向,上述横向是与该纵向正交的方向。在专利文献2中,记载有具有与上述同样的结构的防漏翻边的经期卫生巾。
[0004]此外,为了使吸收性物品与穿戴者的肌肤服贴性良好地紧贴等,已知在吸收性物品的构成部件中的刚性特别高的吸收体形成隙缝或开口的技术。例如,在专利文献3中记载有:在后方部具有翼片部的经期卫生巾中,在吸收体中的位于该后方部的部分和位于比该后方部靠纵向前方的排泄部相对部的部分,设置配置有多个在纵向上延伸的隙缝的隙缝区域。
[0005]现有技术文献
[0006]专利文献
[0007]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3

85829号公报
[0008]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开2016

67957号公报
[0009]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特开2018

50951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10]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吸收性物品,其具有对应于穿戴者的前后方向的纵向和与该纵向正交的横向,并且具有包含在穿戴时与穿戴者的排泄部相对的排泄部相对部的中间部、从该中间部向纵向前方延伸的前方部和从该中间部向纵向后方延伸的后方部,而且具有吸收性主体和配置在该吸收性主体的沿着纵向的两侧部的一对防漏翻边,该吸收性主体具有包含吸水性材料的吸收体、配置在该吸收体的肌肤相对面侧的正面片和配置在该吸收体的非肌肤相对面侧的背面片。一对所述防漏翻边分别包含防漏翻边用片,且具有该防漏翻边用片固定于其他部件的基端部和该防漏翻边用片向穿戴者侧立起的立起部。所述立起部包含
从所述基端部向横向内侧延伸的、在纵向上具有伸缩性的内侧延伸部。在所述前方部和所述后方部分别形成有将所述内侧延伸部固定于所述正面片而成的立起阻碍部。在穿戴时,所述防漏翻边中的被纵向两端部的所述立起阻碍部夹着的所述立起部以所述内侧延伸部的缘部为自由端,使该自由端向穿戴者的肌肤侧立起,在该立起状态下,该自由端位于比所述基端部靠横向内侧的位置。所述吸收体在所述后方部具有配置有在纵向上延伸的后方隙缝的后方隙缝区域。所述后方部的所述立起阻碍部位于比所述后方隙缝区域的纵向后端靠纵向后方的位置。
附图说明
[0011]图1是示意性地表示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吸收性物品的一实施方式的经期卫生巾的肌肤相对面侧(正面片侧)的平面图。
[0012]图2是示意性地表示图1所示的经期卫生巾的非肌肤相对面侧(背面片侧)的平面图。
[0013]图3是示意性地表示图1的I

I截面的横截面图。
[0014]图4是示意性地表示图1的II

II截面的横截面图。
[0015]图5是示意性地表示图1的III

III截面的横截面图。
[0016]图6是示意性地表示图1所示的经期卫生巾中的吸收体的肌肤相对面侧的平面图。
[0017]图7是将图1所示的经期卫生巾的后方部的肌肤相对面侧放大并示意性地表示的平面图。
[0018]图8是本专利技术的吸收性物品的另一实施方式的相当于图7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作为在入睡时使用经期卫生巾时特有的问题,存在如下问题:在穿戴者入睡时经血等体液沿着穿戴者的身体移行至卫生巾的后方部,从该后方部的两侧部漏出至外部。为了解决该问题有效的是:1)使卫生巾整体与穿戴者的胯裆部追随性良好地紧贴而提高服贴性;和2)从卫生巾的前方部到后方部设置防漏翻边。
[0020]然而,实际情况是:夜用的经期卫生巾由于对应于穿戴者的前后方向的纵向的长度较长,因此相比于纵向的长度相对较短的日用的经期卫生巾,使卫生巾整体与具有复杂的表面形状的穿戴者的胯裆部追随性良好地紧贴而提高服贴性在技术上难度很高,从而尚未提供对应于上述1)的技术。此外,关于上述2),即使基于现有技术在夜用的经期卫生巾设置防漏翻边,特别是在后方部防漏翻边不充分立起,在对穿戴者的臀部的服贴性、防液体渗漏性的方面存在改善的余地。
[0021]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对穿戴者的胯部的服贴性和防液体渗漏性优异的吸收性物品。
[0022]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吸收性物品基于其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图1~图6中,示出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吸收性物品的一实施方式的经期卫生巾1。如图1和图2所示,卫生巾1对应于穿戴者的前后方向具有从穿戴者的腹侧经由胯裆部延伸至背侧的纵向X,和与该纵向X正交的横向Y,并且具有包含在穿戴时与穿戴者的排泄部(阴道口等)相对的部分即排泄部相对部的中间部M、配置在比该中间部M靠纵向X的前方即穿戴者的前侧(腹侧)的位置的前方部F、和配置在比该中间部M靠纵向X的后方即穿戴者的后侧(背侧)的位置的后方部
R。中间部M的上述排泄部相对部位于中间部M的横向Y的中央部。
[0023]卫生巾1主要用作适于入睡时的夜用的经期卫生巾。夜用的经期卫生巾由于其穿戴时间为较长时间,因此在穿戴中排泄的经血等排泄液的量也变多,需要吸收并保持大量的液体的高吸收力和保持力。为了应对该情况,卫生巾1优选具有一定程度的尺寸,具体而言,纵向X的全长优选为27cm以上,更优选为30cm以上。
[0024]如图1所示,卫生巾1以因该纵向X上的折叠而形成的1条中央折叠线CFL为界,划分为纵向X的前方的第1区域和后方的第2区域,该第1区域包含中间部M和前方部F,该第2区域包含后方部R。即,中央折叠线CFL形成中间部M与后方部R的边界。中央折叠线CFL是通过将形成肌肤相对面的正面片2作为内侧(将形成非肌肤相对面的背面片3作为外侧)地将卫生巾1在纵向X上折叠而形成的,形成为在横向Y上延伸的直线状。中央折叠线CFL只要形成在卫生巾1的纵向X的中央部即可,具体来说,以卫生巾1的纵向X的中央为基准,在纵向X的前方侧和后方侧分别距该基准为卫生巾1的纵向X的全长的10%以内的区域。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吸收性物品,其具有对应于穿戴者的前后方向的纵向和与该纵向正交的横向,并且具有包含在穿戴时与穿戴者的排泄部相对的排泄部相对部的中间部、从该中间部向纵向前方延伸的前方部和从该中间部向纵向后方延伸的后方部,而且具有吸收性主体和配置在该吸收性主体的沿着纵向的两侧部的一对防漏翻边,该吸收性主体具有包含吸水性材料的吸收体、配置在该吸收体的肌肤相对面侧的正面片和配置在该吸收体的非肌肤相对面侧的背面片,该吸收性物品的特征在于:一对所述防漏翻边分别包含防漏翻边用片,且具有该防漏翻边用片固定于其他部件的基端部和该防漏翻边用片向穿戴者侧立起的立起部,所述立起部包含从所述基端部向横向内侧延伸的、在纵向上具有伸缩性的内侧延伸部,在所述前方部和所述后方部分别形成有将所述内侧延伸部固定于所述正面片而成的立起阻碍部,在穿戴时,所述防漏翻边中的被纵向两端部的所述立起阻碍部夹着的所述立起部以所述内侧延伸部的缘部为自由端,使该自由端向穿戴者的肌肤侧立起,在该立起状态下,该自由端位于比所述基端部靠横向内侧的位置,所述吸收体在所述后方部具有配置有在纵向上延伸的后方隙缝的后方隙缝区域,所述后方部的所述立起阻碍部位于比所述后方隙缝区域的纵向后端靠纵向后方的位置。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方隙缝区域隔着将所述吸收体在横向上二等分且在纵向上延伸的假想纵中心线在两侧配置有一对。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所述立起阻碍部与所述后方隙缝区域的纵向后端的隔开距离相对于所述吸收性主体的纵向的全长为5.0%以上且15%以下。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所述立起阻碍部与所述后方隙缝区域的纵向后端的隔开距离为15mm以上且60mm以下。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吸收性主体的肌肤相对面,作为所述正面片和所述吸收体向所述背面片侧一体地凹陷而形成的槽,在横向上隔开规定间隔地形成有一对在纵向上延伸的纵槽,并且在横向上延伸的横槽与该一对纵槽各自的纵向后端连结,所述后方部的所述立起阻碍部与所述横槽的纵向前端重叠,或者位于比该横槽的纵向前端靠纵向后方的位置。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所述立起阻碍部与所述横槽的纵向前端的纵向的隔开距离为35mm以下。7.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收性主体在所述后方部中的沿着纵向的两侧部,具有包含从所述吸收体的沿着纵向的两侧缘向横向外侧延伸出的部件而构成的后翼片部,在该后翼片部的非肌肤相对面配置有将该后翼片部固定于穿戴者的衣物的后翼片部固定件,
所述后方部的所述立起阻碍部位于比所述后翼片部固定件靠纵向后方的位置。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所述立起阻碍部与所述后翼片部固定件的纵向的隔开距离为10mm以上且40mm以下。9.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吸收性主体的肌肤相对面,作为所述正面片和所述吸收体向所述背面片侧一体地凹陷而形成的槽,在横向上隔开规定间隔地形成有一对在纵向上延伸的纵槽,并且在横向上延伸的横槽与该一对纵槽各自的纵向后端连结,所述一对纵槽在俯视时,分别在所述后方部具有内缩部或分断部,在所述吸收性主体的肌肤相对面中的比所述横槽靠纵向后方的位置形成有凹陷部排,该凹陷部排通过在一个方向上间隔性地配置多个凹陷部而形成、且在俯视时为向纵向外侧凸出的曲线状,该凹陷部排中相邻的凹陷部彼此的间隔为5mm以上,该凹陷部排与该横槽相比曲率半径较大,所述后方部的所述立起阻碍部位于两条假想直线之间,其中一条假想直线穿过所述纵槽所具有的所述内缩部或分断部中的位于纵向最后方的一者并在横向上延伸,另一条假想直线穿过所述凹陷部排的纵向后端并在横向上延伸。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凹陷部排中相邻的所述凹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木村真由美西川绫石川刚大
申请(专利权)人:花王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