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氧化高透可钢单银LOW-E镀膜玻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113605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18 18: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抗氧化高透可钢单银LOW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氧化高透可钢单银LOW

E镀膜玻璃


[0001]本技术涉及镀膜玻璃
,具体是一种抗氧化高透可钢单银LOW

E镀膜玻璃。

技术介绍

[0002]现有镀膜玻璃产品,单银LOW

E镀膜玻璃由于同时具备成本低及具有优良的隔热效果,从而成为众多镀膜产品中最频繁应用于建筑及汽车行业的玻璃。常规单银LOW

E镀膜玻璃,一般选用Ag层作为功能层,并且整个膜系中至少有一层NiCr合金作为功能层的保护层,而金属层NiCr由于具有较大的消光系数,限制了整个膜层的透过率,可见光透过率很难达到80%以上,难满足部分对于透过率要求较高的用户需求。同时常规高透单银LOW

E镀膜玻璃由于膜层结构的特殊性,导致了该类玻璃抗氧化性及机械性能较差,在后续加工过程中,易出现膜层划伤、氧化等缺陷,使得在后续加工中次品率较高,大幅度提高了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抗氧化高透可钢单银LOW

E镀膜玻璃,该镀膜玻璃具有高透过率,具有良好抗氧化性能,且耐划伤,机械性能好,满足后续加工需求。
[0004]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5]一种抗氧化高透可钢单银LOW

E镀膜玻璃,包括玻璃基底,所述玻璃基底顶面由下至上依次层叠有氮化硅层、第一氧化钛层、第一氧化锌层、银层、第二氧化锌层、第二氧化钛层与氧化锆层;
[0006]所述氮化硅层的厚度为5~15nm,第一氧化钛层的厚度为5~15nm,第一氧化锌层的厚度为5~15nm,银层的厚度为8~12nm,第二氧化锌层的厚度为5~15nm,第二氧化钛层的厚度为5~15nm,氧化锆层的厚度为5~15nm。
[0007]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采用玻璃基底/氮化硅层/第一氧化钛层/第一氧化锌层/银层/第二氧化锌层/第二氧化钛层/氧化锆层的膜系结构,该玻璃透过率钢化前后均超过82%,且具有优良的结合力;氮化硅层作为第一层介质层,保证玻璃基体与膜层之间具有优良的结合力;第一氧化钛层能够阻挡钢化过程中玻璃基底中的粒子污染银层,同时改善第一氧化锌层的结晶;第一氧化锌层作为功能层Ag的打底层,改善Ag钢化后的结晶程度;功能层为Ag层,使得整个镀膜玻璃对远红外电磁波具有高反折率,从而起到隔热作用;第二氧化锌层替代NiCr作为功能层Ag层的保护层;第二氧化钛层能够阻挡钢化过程中及潮湿环境中的氧分子水分子氧化功能层Ag层;氧化锆层具有极高硬度,保护整个膜层在运输及加工过程中不被划伤。
附图说明
[0008]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0009]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0]实施例一
[0011]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抗氧化高透可钢单银LOW

E镀膜玻璃,包括玻璃基底1,所述玻璃基底1顶面由下至上依次层叠有氮化硅层2、第一氧化钛层3、第一氧化锌层4、银层5、第二氧化锌层6、第二氧化钛层7与氧化锆层8。
[0012]各膜层采用磁控溅射的方式进行制备,制备各介质层所需靶材纯度均高于99.9%,制备金属层所需银靶纯度高于99.99%,工艺气体(氩气、氧气、氮气)纯度高于99.999%。
[0013]氮化硅层2的厚度为15nm,由硅铝旋转靶用交流电源溅射后反应所得,硅铝含量比为9:1,所用工艺气体为氩气与氮气,沉积压强为0.005mbar(Ar:N2=1:2)。
[0014]第一氧化钛层3的厚度为5nm,由氧化钛陶瓷旋转靶用交流电源溅射后反应所得,所用工艺气体为氩气与氧气,沉积压强为0.003mbar(Ar:O2=20:1)。
[0015]第一氧化锌层4的厚度为10nm,由AZO陶瓷旋转靶用交流电源溅射后反应所得,所用工艺气体为氩气与氧气,沉积压强为0.003mbar(Ar:O2=20:1)。
[0016]银层5的厚度为8nm,由Ag平面靶用直流电源溅射所得,所用工艺气体为氩气与氧气,微量的氧气有着改善Ag与ZnO之间结合力的作用,沉积压强为0.003mbar(Ar:O2=100:1)。
[0017]第二氧化锌层6的厚度为5nm,由AZO陶瓷旋转靶用交流电源溅射后反应所得,所用工艺气体为氩气与氧气,沉积压强为0.003mbar(Ar:O2=4:1)。
[0018]第二氧化钛层7的厚度为5nm,由氧化钛陶瓷旋转靶用交流电源溅射后反应所得,所用工艺气体为氩气与氧气,沉积压强为0.0025mbar(Ar:O2=20:1)。
[0019]氧化锆层8的厚度为15nm,由氧化锆陶瓷旋转靶用交流电源溅射所得,所用工艺气体为氩气与氧气,沉积压强为0.003mbar(Ar:O2=20:1)。
[0020]为了更加直观的表明各膜层,以表格的形式进行说明,见表1:
[0021][0022]表1
[0023]对本实施例镀膜玻璃进行光学检测,结果见表2:
[0024][0025]表2
[0026]实施例二
[0027] 本实施例的膜系结构与实施例一基本一致,区别在于膜层厚度,以表格的形式进行说明,见表3:
[0028][0029]表3
[0030]对本实施例镀膜玻璃进行光学检测,结果见表4:
[0031][0032]表4
[0033]实施例三
[0034] 本实施例的膜系结构与实施例一基本一致,区别在于膜层厚度,以表格的形式进行说明,见表5:
[0035][0036]表5
[0037]对本实施例镀膜玻璃进行光学检测,结果见表6:
[0038][0039]表6
[0040]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技术作任何形式上
的限制;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范围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方法和
技术实现思路
对本技术技术方案做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因此,凡是未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替换、等效变化及修饰,均仍属于本技术技术方案保护的范围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氧化高透可钢单银LOW

E镀膜玻璃,包括玻璃基底,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基底顶面由下至上依次层叠有氮化硅层、第一氧化钛层、第一氧化锌层、银层、第二氧化锌层、第二氧化钛层与氧化锆层;所述氮化硅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山山王家亮张金鹏沈晓晨高敏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材光电装备太仓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