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球团矿干燥过程实验装置,包括装料结构、上通风室、下通风室、热风生成结构和热风抽取结构;装料结构包括透明的管状结构,管状结构的两端分别为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在上通风室的底部设置有第一接口,在上通风室的侧壁上分别设置有第一通风口和第二通风口,分别连接热风生成结构和热风抽取结构;下通风室的顶部设置有第二接口,在下通风室的侧壁上分别设置有第三通风口和第四通风口,分别连接热风生成结构和热风抽取结构。利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球团生产工艺模拟试验系统中不能直观的观察和研究生球料层在干燥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容易出现推测失误等问题。推测失误等问题。推测失误等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球团矿干燥过程实验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钢铁冶金领域,更为具体地,涉及一种球团矿干燥过程实验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高炉炉料向着精料方向的发展,球团矿的需求量大幅增加,带式焙烧机和链箅机—回转窑工艺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并成为了球团矿生产领域的主要生产工艺。由生球得到球团矿,生球必须经过高温的预热和焙烧,但是由于预热的温度非常高,远高于生球的爆裂温度,如果生球不经干燥直接进入高温预热阶段,球团结构将遭到破坏,生产难以进行。所以无论是带式焙烧机还是链箅机
‑
回转窑氧化球团矿生产工艺,都要经过生球干燥这个阶段,只有经过干燥后的球团才能进行后续的高温焙烧。
[0003]生球的干燥阶段不仅是排出生球水分的阶段,也是影响球团矿质量的重要阶段。生球的干燥包括两个阶段,鼓风干燥阶段和抽风干燥阶段,即使在干燥温度低于爆裂纹的情况下,生球结构仍然有可能遭到破坏,主要就是由于球层中形成了过湿带,过湿带中生球的抗强度和爆裂温度均降低,严重时过湿带中甚至出现球团相互黏连的情况。虽然鼓风干燥能够减小生球过湿带的影响,但是生产中却很难彻底消除。过湿带最大厚度和其在球层中的位置是影响生球的主要因素,因此在干燥中找出合适的过湿带厚度和位置,就能尽量避免过湿带对生球的影响。由于生球的原料不同,因此不同矿种的生球干燥过中,过湿带形成的厚度和位置就不尽相同。所以在工艺设计之前,需要对生球的干燥过程进行研究,避免干燥工艺不当对球团矿质量造成的影响。
[0004]目前,现有的球团生产工艺模拟试验系统中,能够对鼓风干燥和抽风干燥进行一定程度的模拟,但是试验过程中不能直观的观察和研究生球料层在干燥过程中的变化规律,需要根据试验后干球的特征来推测可能的原因,并且对干燥过程中过湿带的厚度和形成位置以及过湿带形成和消失的时间等不能确定,同时也不能建立起干燥过程中过湿带和球层水分减少之间的关系,需要通过分析多次试验的结果,来找出规律,整个过程较为麻烦,且不够直观,容易推测失误。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鉴于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球团矿干燥过程实验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球团生产工艺模拟试验系统中不能直观的观察和研究生球料层在干燥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容易出现推测失误等问题。
[0006]本技术提供的球团矿干燥过程实验装置,包括装料结构、上通风室、下通风室、热风生成结构和热风抽取结构;其中,所述装料结构包括透明的管状结构,所述管状结构的两端分别为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在所述第二进风口处设置有球团托盘,在所述球团托盘上设置有通风孔;在所述上通风室的底部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进风口密封连接的第一接口,在所述上通风室的侧壁上分别设置有第一通风口和第二通风口,所述第一通风口和所述第二通风口分别通过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连接所述热风生成结构和所述热风抽取
结构;所述下通风室的顶部设置有与所述第二进风口密封连接的第二接口,在所述下通风室的侧壁上分别设置有第三通风口和第四通风口,所述第三通风口和所述第四通风口分别通过第三管道和第四管道连接所述热风生成结构和所述热风抽取结构。
[0007]此外,优选的结构是,在所述管状结构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刻度线。
[0008]此外,优选的结构是,在所述上通风室的第一接口处设置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第一进风口的形状相同,且与所述第一进风口插接连接;并且,在所述第一凹槽内设置有第一密封结构。
[0009]此外,优选的结构是,在所述球团托盘的一侧面上设置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与所述第二进风口的形状相同,且与所述第二进风口插接连接;并且,在所述第二凹槽内设置有第二密封结构;在所述球团托盘的另一侧面与所述第二凹槽相对应的位置上设置有凸起结构,所述凸起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二接口内部。
[0010]此外,优选的结构是,在所述球团托盘上均匀设置有至少两个通风孔,且所述通风孔的孔径小于球团孔径。
[0011]此外,优选的结构是,在所述第一管道上设置有第一阀门;在所述第二管道上设置有第二阀门;在所述第三管道上设置有第三阀门;在所述第四管道上设置有第四阀门。
[0012]此外,优选的结构是,所述热风生成结构包括热风炉和与所述热风炉连接的热风生成管道;所述热风生成管道分别连接所述第一管道和所述第三管道;在所述热风生成管道上设置有第一进气阀门。
[0013]此外,优选的结构是,所述热风抽取结构包括抽风机和与所述抽风机连接的抽风管道;所述抽风管道分别连接所述第二管道和所述第四管道;在所述抽风管道上设置有第二进气阀门和气体流量计。
[0014]此外,优选的结构是,在所述下通风室的底部设置有液压支撑装置;所述液压支撑装置包括固定座和设置在所述固定座底部的液压杆;所述下通风室的底部固定在所述固定座顶部。
[0015]此外,优选的结构是,在所述上通风室内部设置有第一热电偶;和/或,在所述下通风室内部设置有第二热电偶。
[0016]从上面的技术方案可知,本技术提供的球团矿干燥过程实验装置,通过控制第一管道、第二管道、第三管道和第四管道的连接状态能够分别模拟球团生产工艺的鼓风干燥和抽风干燥阶段;在球团矿的干燥实验过程中通过透明的管状结构能够直接观察球层在干燥过程中的变化规律,直接测量过湿层的厚度,并可以通过测量料层质量的变化,研究料层水分减少的规律,不仅可以大大减少试验的次数,而且节省试验时间,将生球料层的干燥过程直接展现出来。
附图说明
[0017]通过参考以下结合附图的说明的内容,并且随着对本技术的更全面理解,本技术的其它目的及结果将更加明白及易于理解。在附图中:
[0018]图1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球团矿干燥过程实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上通风室的底部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下通风室的顶部结构示意图;
[0021]图4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球团托盘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2]图5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球团托盘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0023]其中的附图标记包括:1
‑
装料结构,11
‑
第一进风口,12
‑
第二进风口,2
‑
上通风室,21
‑
第一通风口,22
‑
第二通风口,23
‑
第一管道,24
‑
第二管道,25
‑
第一接口,26
‑
第一凹槽,27
‑
第一阀门,28
‑
第二阀门,3
‑
下通风室,31
‑
第三通风口,32
‑
第四通风口,33
‑
第三管道,34
‑
第四管道,35
‑
第二接口,36
‑
第三阀门,37
‑
第四阀门,4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球团矿干燥过程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装料结构、上通风室、下通风室、热风生成结构和热风抽取结构;其中,所述装料结构包括透明的管状结构,所述管状结构的两端分别为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在所述第二进风口处设置有球团托盘,在所述球团托盘上设置有通风孔;在所述上通风室的底部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进风口密封连接的第一接口,在所述上通风室的侧壁上分别设置有第一通风口和第二通风口,所述第一通风口和所述第二通风口分别通过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连接所述热风生成结构和所述热风抽取结构;在所述下通风室的顶部设置有与所述第二进风口密封连接的第二接口,在所述下通风室的侧壁上分别设置有第三通风口和第四通风口,所述第三通风口和所述第四通风口分别通过第三管道和第四管道连接所述热风生成结构和所述热风抽取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球团矿干燥过程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管状结构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刻度线。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球团矿干燥过程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上通风室的第一接口处设置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第一进风口的形状相同,且与所述第一进风口插接连接;并且,在所述第一凹槽内设置有第一密封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球团矿干燥过程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球团托盘的一侧面上设置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与所述第二进风口的形状相同,且与所述第二进风口插接连接;并且,在所述第二凹槽内设置有第二密封结构;在所述球团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孟光栋,刘庆华,徐沈,闫文光,李伟进,
申请(专利权)人:中冶北方大连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