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于对飞机进行抢修及检修的机动方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110294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18 18: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于对飞机进行抢修及检修的机动方舱,包括底盘架及设置在底盘架上的舱体,舱体通过相互配合的多个立柱和分隔板分割成至少两个腔室,且腔室中通过限位机构放置有移动方舱及检修设备,通过底盘架带动所述舱体内分区放置的移动方舱和检修设备进行机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改变移动装置的空间布局结构,并改变检修设备和器材的放置及储存方式,实现各类检修设备的单独移动转运,完成整体移动及单独移动的两种操作方式,便于根据抢修情况选择移动方式,提高抢修效率,防止检修设备之间互相磕碰造成检修工具的损坏,影响飞机的抢修效率。影响飞机的抢修效率。影响飞机的抢修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便于对飞机进行抢修及检修的机动方舱
[0001]

[0002]本技术涉及飞机检修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便于对飞机进行抢修及检修的机动方舱。
[0003]
技术介绍

[0004]飞机检修涉及到对飞机的很多操作过程,具体的为焊接、铆接、喷漆、钳工、外接电缆、探伤、导管加工、钣金加工等,其各种操作过程均对应有相应的操作工具,其中还有为操作工具提供动力的电力装置,由于野外对飞机进行检修或者抢修时,提前无法预知飞机的故障类型及位置,检修人员到达现场后往往因为检修工具携带不足或者遗漏导致无法进行抢修操作,还需要检修人员返回对相应的工具进行拿取,造成时间的浪费,同时,现有对检修工具的运输携带方式均为通过汽车进行携带,但是汽车尺寸有限,造成运输车辆增多的同时还造成多类型检修工具在汽车中的混乱叠放,影响检修人员的寻找速度,还因为检修工具之间的磕碰,造成检修工具的损坏,这些原因严重影响飞机的抢修效率。
[0005]现有技术中存在在轮式移动装置中装载各类常用检修设备及器材,通过汽车的牵引实现检修设备及器材的统一运输,但是这种轮式移动装置空间利用率不高,所用检修设备和器材堆积到一起,虽然解决了检修设备及器材忘记携带及携带不方便的问题,但是依然存在设备之间相互磕碰造成设备损坏的问题,同时,不便于抢修人员对检修设备及器材进行拿取,同时,当飞机故障明确时,依然需要对全部检修设备和器材进行整体移动,造成移动的繁琐。
[0006]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通过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改变移动装置的空间布局结构,并改变检修设备和器材的放置及储存方式,实现各类检修设备的单独移动转运,完成整体移动及单独移动的两种操作方式,便于根据抢修情况选择移动方式,提高抢修效率防止检修设备之间互相磕碰的便于对飞机进行抢修及检修的机动方舱。
[0008]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便于对飞机进行抢修及检修的机动方舱,包括底盘架及设置在所述底盘架上的舱体,其特征是:所述舱体通过相互配合的多个立柱和分隔板分割成至少两个腔室,且所述腔室中通过限位机构放置有移动方舱及检修设备,通过底盘架带动所述舱体内分区放置的移动方舱和检修设备进行机动;
[0009]所述舱体包括下圈梁、上圈梁和支撑架,所述下圈梁和上圈梁通过支撑架连接,形成舱体的整体框架,且所述下圈梁固设在所述底盘架上;
[0010]所述腔室在由所述下圈梁、上圈梁和支撑架形成的整体框架内部,其整体框架内部设置有在空间上纵横交错的立柱,且立柱之间通过竖直及水平设置的所述分隔板把整体框架内部分隔成不同尺寸的所述腔室,且所述腔室处设置有与之配合使用对其所述腔室进行封闭的腔室门,所述腔室中通过所述分隔板分隔成用于嵌入所述移动方舱的嵌槽;
[0011]所述底盘架包括底盘、转向机构、牵引机构、移动机构和制动机构,所述移动机构通过转向机构设置在所述底盘上,并通过设置在所述底盘端部的牵引机构带动所述底盘通
过移动机构进行移动,并在设置在所述移动机构上的所述制动机构的作用下进行制动。
[0012]进一步的,所述限位机构为设置在所述腔室处的腔室门及对检修设备进行固定的放置架,所述腔室门上设置有锁扣。
[0013]进一步的,所述移动机构包括车轴及设置在其两端的车轮,所述转向机构包括连杆、伸缩杆和转向杆,所述车轮通过连接轴与车轴两端铰接,转向杆的一端呈U型结构,卡在车轴中部并与之铰接,其一端与伸缩杆的中部铰接,伸缩杆的两端分别与两个连杆的一端铰接,两个连杆的另一端均与连接轴铰接。
[0014]进一步的,所述转向杆上设置转向限位块,与设置在所述车轴上的限位板配合使用,所述转向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牵引机构连接。
[0015]进一步的,所述牵引机构为与所述转向杆的一端铰接的牵引杆,且铰接处的牵引杆上设置有第一限位耳板,底盘上设置有与第一限位耳板配合使用实现对牵引杆进行固定的第二限位耳板。
[0016]进一步的,所述舱体上设置有警示灯,警示灯设置在托杆的一端,托杆的另一端通过磁铁吸附在所述支撑架上。
[0017]进一步的,所述上圈梁上和底盘底部均设置有四个吊环。
[0018]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9]1、本技术通过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改变移动装置的空间布局结构,并改变检修设备和器材的放置及储存方式,实现各类检修设备的单独移动转运,完成整体移动及单独移动的两种操作方式,便于根据抢修情况选择移动方式,提高抢修效率,防止检修设备之间互相磕碰造成检修工具的损坏,影响飞机的抢修效率。
[0020]2、本技术小型集约,便于机动,在需要转场驻训和机动抢修时,直接通过牵引车进行牵引转运,同时还设置有多个吊环,便于进行多方位多角度吊装转移,操作方便快捷。
[0021]3、本技术检修设备和器材通过移动方舱可移动设置在腔室内,移动方舱能够脱离舱体取出单独进行移动转运,完成整体移动及单独移动的两种操作方式,便于根据抢修情况选择移动方式,提高抢修效率,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在故障类型明确的情况下,依然需要整体移动造成的不便。
[0022]4、本技术腔室处设置有限位机构,实现对检修设备和器材在腔室内的固定,防止转运过程中设备的掉落,同时腔室门能够对腔室进行密封遮挡,防水及防止移动方舱掉落的同时,使舱体外观规整,增加美观度。
[0023]5、本技术舱体设置在底盘架上,同时底盘架上设置有转向机刹车机构,当进行转向时,转向杆在车轴的铰接处转动,并通过伸缩杆带动与之铰接的连杆进行移动,最终推动连接轴和车轮进行转动,实现转向操作,同时在转向杆和车轴上设置对其转向角度进行限位的转向限位块和限位板,通过转向限位块与同侧的限位板相抵,实现对转向杆的限位。
[0024]6、本技术牵引杆与转向杆铰接,且铰接处的牵引杆上设置有第一限位耳板,底盘上设置有与第一限位耳板配合使用实现对牵引杆进行固定的第二限位耳板,当牵引杆旋转使第一限位耳板与第二限位耳板对应时,在两个耳板的耳孔中贯穿限位销,实现牵引杆的收起(竖直状态),防止在检修操作过程中影响检修人员的工作。
[0025]7、本技术舱体上设置有警示灯,警示灯设置在托杆的一端,托杆的另一端通过磁铁吸附在支撑架上,起到提示作用,防止人员在光线不足的情况下不知道舱体的存在造成舱体及人员的伤害。
[0026]附图说明:
[0027]图1为便于对飞机进行抢修及检修的机动方舱的结构示意图一。
[0028]图2为便于对飞机进行抢修及检修的机动方舱的结构示意图二。
[0029]图3为便于对飞机进行抢修及检修的机动方舱的结构示意图三。
[0030]图4为便于对飞机进行抢修及检修的机动方舱的结构示意图四。
[0031]图5为便于对飞机进行抢修及检修的机动方舱的结构示意图五。
[0032]图6为便于对飞机进行抢修及检修的机动方舱的结构示意图六。
[0033]图7为便于对飞机进行抢修及检修的机动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对飞机进行抢修及检修的机动方舱,包括底盘架及设置在所述底盘架上的舱体,其特征是:所述舱体通过相互配合的多个立柱和分隔板分割成至少两个腔室,且所述腔室中通过限位机构放置有移动方舱及检修设备,通过底盘架带动所述舱体内分区放置的移动方舱和检修设备进行机动;所述舱体包括下圈梁、上圈梁和支撑架,所述下圈梁和上圈梁通过支撑架连接,形成舱体的整体框架,且所述下圈梁固设在所述底盘架上;所述腔室在由所述下圈梁、上圈梁和支撑架形成的整体框架内部,其整体框架内部设置有在空间上纵横交错的立柱,且立柱之间通过竖直及水平设置的所述分隔板把整体框架内部分隔成不同尺寸的所述腔室,且所述腔室处设置有与之配合使用对其所述腔室进行封闭的腔室门,所述腔室中通过所述分隔板分隔成用于嵌入所述移动方舱的嵌槽;所述底盘架包括底盘、转向机构、牵引机构、移动机构和制动机构,所述移动机构通过转向机构设置在所述底盘上,并通过设置在所述底盘端部的牵引机构带动所述底盘通过移动机构进行移动,并在设置在所述移动机构上的所述制动机构的作用下进行制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对飞机进行抢修及检修的机动方舱,其特征是:所述限位机构为设置在所述腔室处的腔室门及对检修设备进行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俊卿华于克杰袁卫军韩亮马虎刘晓山肖尧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工程大学航空机务士官学校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