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新华专利>正文

建筑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104728 阅读:8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18 18: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建筑构件,包括一层或多层型材,多层型材中,各层型材从外至内设置,位于外侧的型材包裹位于内侧的型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建筑构件实现了多层型材的机械连接,实现了建筑结构件单元化、多功能化的目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建筑结构件更有效地满足建筑工业化的多种需求。不同的组合层可以提供不同的功能,这样可以协调实现不同强度的材料的组合。同时,还兼具防酸、防碱、防火的功能。防火的功能。防火的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建筑构件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建筑构件。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建筑工业的要求越来越高,建筑材料越来越需要符合更多的功能需要。例如需要同时符合强度和重量轻的要求等等。另外,现代建筑工业更加要求材料能够有防酸、防碱、防火的功能。因此,建筑材料的功能多样化是一种趋势。本技术则是一种能实现建筑材料功能多样化的技术手段。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建筑构件。
[0004]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5]一种建筑构件,包括一层或多层型材,多层型材中,各层型材从外至内设置,位于外侧的型材包裹位于内侧的型材。
[0006]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的一层型材或多层型材中的任意一层型材包括至少一个结构部。
[0007]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的结构部包括第一结构件,第一结构件的形状为任意几何形状,包括缺失一边的矩形框。
[0008]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的结构部包括第二结构件,第二结构件的形状为任意几何形状,包括为缺失一边的矩形框,第二结构件的端部设置第一弯折部。
[0009]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的结构部包括第三结构件,第三结构件的形状为任意几何形状,包括缺失一边的矩形框,第三结构件的端部设置第一弯折部,第三结构件的主体上设有容纳凹槽。
[0010]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的结构部包括第四结构件,第四结构件为框架结构,其截面的形状为任意几何形状,包括:三条首尾相接的曲线构成,两侧的曲线均朝向中间曲线的同一侧,第四结构件的端部设置第一弯折部。
[0011]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的结构部包括第五结构件,第五结构件的形状为任意几何形状,包括缺失一边的矩形框,第五结构件端部设第二弯折部。
[0012]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的第二弯折部为第五结构件的端部向内侧弯折三次形成凹槽结构,弯折的端部开口。
[0013]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的结构部包括第六结构件,第六结构件的形状为任意几何形状,包括框架结构,框架结构的截面形状为两条直线垂直相接构成,第六结构件的一端设第三弯折部,第六结构件的另一端设第一弯折部。
[0014]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的第三弯折部为第六结构件的端部向内弯折一次形成。
[0015]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的第一弯折部为结构部的端部向内侧弯折
两次形成凹槽结构。
[0016]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的多层型材包括三层型材,从外至内依次为第一型材、第二型材和第三型材;第一型材包括两个第一结构件,两个第一结构件的端部相连形成封闭框架;第二型材包括两个相连的第二结构件,两个第二结构件的第一弯折部相反地设置,两个第二结构件的第一弯折部通过第一连接件连接;第三型材包括两个相连的第三结构件,两个第三结构件的第一弯折部相反地设置,两个第三结构件的第一弯折部通过第一连接件连接;两个第二结构件的连接位置与两个第三结构件的连接位置交错设置,两个第二结构件的连接位置与第三结构件的容纳凹槽位置对应,第一连接件和第一弯折部容纳于容纳凹槽内。
[0017]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的多层型材包括两层型材,从外至内依次为第一型材和第四型材,第一型材包括两个焊接的第一结构件;第四型材包括两个连接的第四结构件,两个第四结构件的第一弯折部相反地设置,两个第四结构件的第一弯折部通过第一连接件连接;第一型材和第四型材之间还设置第二连接件进行连接;第一型材和第四型材的角部接触,第一型材和第四型材的边部设有间隙。
[0018]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的间隙内设有第一填充层,第一填充层的材料包括纤维增强材料。
[0019]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的多层型材包括两层型材,从外至内依次为第五型材和第六型材,第五型材包括第五结构件;第六型材包括两个连接的第六结构件,两个第六结构件的第一弯折部相反地设置,两个第六结构件的第一弯折部通过第一连接件连接;第三弯折部与第二弯折部插接设置。
[0020]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案,还包括第二填充层和/或第三填充层,第二填充层设置于第二弯折部和第三弯折部之间,第三填充层设置于第五型材和第六型材之间、对应于第一弯折部的位置。
[0021]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的第二填充层和/或第三填充层的材料均包括纤维增强材料。
[0022]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的一层型材包括两个端部相连的第一结构件;或者一层型材包括两个相连的第二结构件,两个第二结构件的第一弯折部相反地设置,两个第二结构件的第一弯折部通过第一连接件连接;或者一层型材包括两个相连的第三结构件,两个第三结构件的第一弯折部相反地设置,两个第三结构件的第一弯折部通过第一连接件连接。
[0023]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的一层型材包括两个连接的第四结构件,两个第四结构件的第一弯折部相反地设置,两个第四结构件的第一弯折部通过第一连接件连接。
[0024]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的一层型材包括一个第五结构件。
[0025]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的一层型材包括两个连接的第六结构件,两个第六结构件的第一弯折部相反地设置,两个第六结构件的第一弯折部通过第一连接件连接。
[0026]本技术所述两个第一弯折部相反地设置即,两个第一弯折部弯折方向或开口方向相反地设置。
[0027]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的第一连接件的形状为开口的回字形。
[0028]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的多层型材的各层型材之间还设置第二连接件进行连接。
[0029]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的多层型材的各层材料相同或不同,外层型材的材料包括钢和/或纤维增强材料;内层型材的材质包括纤维增强材料。
[0030]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的多层型材的内部设置填充物,填充物包括水泥。
[0031]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的一层或多层型材叠加设置且相互连接。
[0032]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的叠加设置包括直线叠加、阵列叠加和/或错位叠加设置。
[0033]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的建筑构件包括柱、梁或管。
[0034]本技术建筑构件实现了多层型材的机械连接,实现了建筑结构件单元化、多功能化的目的。本技术建筑结构件更有效地满足建筑工业化的多种需求。不同的组合层可以提供不同的功能,这样可以协调实现不同强度的材料的组合。同时,还兼具防酸、防碱、防火的功能。
附图说明
[0035]图1为第一结构件的正视图;
[0036]图2为第二结构件的的正视图;
[0037]图3为第三结构件的正视图;
[0038]图4为第四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层或多层型材,多层型材中,各层型材从外至内设置,位于外侧的型材包裹位于内侧的型材;所述的一层或多层型材叠加设置且相互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一层型材或多层型材中的任意一层型材包括至少一个结构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建筑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结构部包括第一结构件,第一结构件的形状为任意几何形状,包括缺失一边的矩形框。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建筑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结构部包括第二结构件,第二结构件的形状为任意几何形状,包括为缺失一边的矩形框,第二结构件的端部设置第一弯折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建筑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结构部包括第三结构件,第三结构件的形状为任意几何形状,包括缺失一边的矩形框,第三结构件的端部设置第一弯折部,第三结构件的主体上设有容纳凹槽。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建筑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结构部包括第四结构件,第四结构件为框架结构,其截面的形状为任意几何形状,包括:三条首尾相接的曲线构成,两侧的曲线均朝向中间曲线的同一侧,第四结构件的端部设置第一弯折部。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建筑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结构部包括第五结构件,第五结构件的形状为任意几何形状,包括缺失一边的矩形框,第五结构件端部设第二弯折部。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建筑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弯折部为第五结构件的端部向内侧弯折三次形成凹槽结构,弯折的端部开口。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建筑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结构部包括第六结构件,第六结构件的形状为任意几何形状,包括框架结构,框架结构的截面形状为两条直线垂直相接构成,第六结构件的一端设第三弯折部,第六结构件的另一端设第一弯折部。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建筑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三弯折部为第六结构件的端部向内弯折一次形成。11.根据权利要求4、5、6或9所述的建筑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弯折部为结构部的端部向内侧弯折两次形成凹槽结构。12.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建筑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多层型材包括三层型材,从外至内依次为第一型材、第二型材和第三型材;第一型材包括两个第一结构件,两个第一结构件的端部相连形成封闭框架;第二型材包括两个相连的第二结构件,两个第二结构件的第一弯折部相反地设置,两个第二结构件的第一弯折部通过第一连接件连接;第三型材包括两个相连的第三结构件,两个第三结构件的第一弯折部相反地设置,两个第三结构件的第一弯折部通过第一连接件连接;两个第二结构件的连接位置与两个第三结构件的连接位置交错设置,两个第二结构件的连接位置与第三结构件的容纳凹槽位置对应,第一连接件和第一弯折部容纳于容纳凹槽内。13.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建筑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多层型材包括两层型材,从外至内依次为第一型材和第四型材,第一型材包括两个焊接的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新华李一恺
申请(专利权)人:李新华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