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装式水平通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103662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18 18: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组装式水平通道,包括至少一个通道主体,所述通道主体包括底架、钢丝网片及两个相互平行的防护框架,两个所述防护框架可拆卸的设置于所述底架相对的两侧,所述防护框架为由若干钢管可拆卸拼接形成的矩形框架,所述钢丝网片铺设于所述底架上且位于两个所述防护框架之间。通过组装出所述防护框架以及将防护框架与底架可拆卸连接的方式能够简化水平通道的结构,安装及拆卸方便,安全可靠,并能够循环利用。此外,所述底架及用于防护框架的钢管均可以在工厂预制形成,然后运输至施工现场进行拼装即可,实现了水平通道的预制化、标准化及装配化,能够极大地提高施工效率。效率。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组装式水平通道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
,尤其涉及一种组装式水平通道。

技术介绍

[0002]现如今,在建筑施工过程中作业人员需要在作业面上水平通行以及进行工具转移,如何解决作业人员在作业面上安全可靠的通行,是工程中的一大安全问题。传统的水平通道是采用脚手钢管搭设出通道骨架,然后在搭设好的通道骨架上满铺脚手板。由于水平通道为临时防护设施,在施工完毕后需要拆除,通常为一次性使用,结构复杂,安装、拆卸工作量大,而且安全系数低,寿命周期短,需要经常更换,极大地浪费材料及人力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组装式水平通道,结构简单,组装方便,且便于重复利用。
[0004]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组装式水平通道,包括至少一个通道主体,所述通道主体包括底架、钢丝网片及两个相互平行的防护框架,两个所述防护框架可拆卸的设置于所述底架相对的两侧,所述防护框架为由若干钢管可拆卸拼接形成的矩形框架,所述钢丝网片铺设于所述底架上且位于两个所述防护框架之间。
[0005]可选的,所述底架包括两根第一横梁、至少一根第二横梁及至少一根纵梁,所述第一横梁、第二横梁及纵梁位于同一平面,所述第二横梁位于两根所述第一横梁之间且与所述第一横梁相互平行,所述纵梁与所述第一横梁垂直且所述纵梁的两端分别与两根所述第一横梁连接。
[0006]可选的,所述第二横梁与所述第一横梁均为管状结构,且所述第二横梁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一横梁的直径。
[0007]可选的,所述防护框架包括至少两根相互平行的横杆、至少三根立杆及至少一个连接件,所述立杆与所述横杆相互垂直,至少部分所述立杆的一端与所述底架可拆卸连接,另一端通过所述连接件与所述横杆可拆卸连接,位于同一高度的相邻两根所述横杆通过所述连接件连接。
[0008]可选的,所述连接件包括T字型连接件和十字型连接件,所述T字型连接件用于连接两根横杆和一根立杆,所述十字型连接件用于连接两根横杆和两根立杆。
[0009]可选的,所述防护框架包括两根上横杆、两根下横杆、三根上立杆、三根下立杆、三个十字型连接件及三个T字型连接件,所述上横杆和所述下横杆以及所述上立杆和所述下立杆位于不同高度,所述下立杆的一端与所述底架可拆卸连接,另一端通过所述十字型连接件与所述上立杆的一端及两根所述下横杆的一端连接,所述上立杆的另一端通过所述T字型连接件与两根所述上横杆的一端连接。
[0010]可选的,所述底架的两侧等间距设置有若干套筒,所述下立杆的一端插入所述套筒中以连接所述防护框架及所述底架。
[0011]可选的,所述通道主体至少为两个,多个所述通道主体沿水平方向顺次拼接,相邻两个所述通道主体拼接时,其中一个通道主体的横杆通过所述连接件与另一个所述通道主体的横杆连接。
[0012]可选的,相邻两个所述通道主体的底架还通过一连接板螺纹连接。
[0013]可选的,所述底架的两侧均安装有踢脚板,所述踢脚板位于所述防护框架的内侧。
[0014]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组装式水平通道,包括至少一个通道主体,所述通道主体包括底架、钢丝网片及两个相互平行的防护框架,两个所述防护框架可拆卸的设置于所述底架相对的两侧,所述防护框架为由若干钢管可拆卸拼接形成的矩形框架,所述钢丝网片铺设于所述底架上且位于两个所述防护框架之间。通过组装出所述防护框架以及将防护框架与底架可拆卸连接的方式能够简化水平通道的结构,安装及拆卸方便,安全可靠,并能够循环利用。此外,所述底架及用于组装防护框架的钢管均可以在工厂预制形成,然后运输至施工现场进行拼装即可,实现了水平通道的预制化、标准化及装配化,能够极大地提高施工效率。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组装式水平通道的侧视图;
[0016]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底架的结构示意图;
[0017]其中,附图标记为:
[0018]10-底架;11-第一横梁;12-第二横梁;13-纵梁;20-连接板;31-T字型连接件;32-十字型连接件;41-上横杆;42-下横杆;43-上立杆;44-下立杆;50-套筒;60-踢脚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将结合示意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更详细的描述。根据下列描述,本技术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
[0020]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组装式水平通道,包括至少一个通道主体,所述通道主体包括底架10、钢丝网片(图中未示出)及两个相互平行的防护框架,两个所述防护框架可拆卸的设置于所述底架10相对的两侧,所述防护框架为由若干钢管可拆卸拼接形成的矩形框架,所述钢丝网片铺设于所述底架10上且位于两个所述防护框架之间。
[0021]具体的,所述组装式水平通道用于供作业人员在作业面上水平通行以及进行工具转移。本实施例中,所述组装式水平通道通常设置于建筑结构的结构梁上,以便于将荷载传递给建筑结构的结构梁或结构柱。所述组装式水平通道的长度及形状不作限制,可通过可拆卸拼接的方式拼接出需要的长度及形状,使得所述组装式水平通道安装方便、安全可靠,并能够循环利用。例如,可将通道主体拼接成直线型、Z字型或π字型等形状。本实施例中,所述通道主体的长度例如是3m或5m,可根据需求进行调整。所述通道主体同时通过的人数应控制在3人以内。
[0022]请参照图2,所述底架10包括两根第一横梁11、至少一根第二横梁12及至少一根纵梁13,所述第一横梁11、第二横梁12及纵梁13位于同一平面,所述第二横梁12位于两根所述第一横梁11之间且与所述第一横梁11相互平行,所述纵梁13与所述第一横梁11垂直且所述
纵梁13的两端分别与两根所述第一横梁11连接。所述底架10为所述第一横梁11、第二横梁12及所述纵梁13横纵排布形成的平面框架结构,用于承载所述防护框架及通道主体上的作业人员及物品,所述纵梁13沿所述第一横梁11的轴向等间距分布,以更好地将底架10上的荷载均匀的传递给第一横梁11以及结构梁。
[0023]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横梁11与所述纵梁13之间通过焊接的形式连接,所述第二横梁12与所述纵梁13之间也通过焊接的形式连接,以增加两者的连接强度,提高底架10的承载能力。当然,所述第一横梁11、第二横梁12及纵梁13之间也可以采用其他的连接方式,例如螺纹连接、榫卯连接等,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制。
[0024]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横梁12的数量为一根,位于所述底座的中心线上,所述纵梁13的数量为四根,四根所述纵梁13沿所述第一横梁11的轴向等间距分布。应当理解的是,本申请对于所述第二横梁12及所述纵梁13的数量及分布方式不作任何限制。
[0025]此外,所述底架10的结构还可以是平面桁架结构等其他结构,例如在所述第一横梁11与所述第二横梁12之间设置斜杆,所述斜杆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组装式水平通道,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通道主体,所述通道主体包括底架、钢丝网片及两个相互平行的防护框架,两个所述防护框架可拆卸的设置于所述底架相对的两侧,所述防护框架为由若干钢管可拆卸拼接形成的矩形框架,所述钢丝网片铺设于所述底架上且位于两个所述防护框架之间。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装式水平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架包括两根第一横梁、至少一根第二横梁及至少一根纵梁,所述第一横梁、第二横梁及纵梁位于同一平面,所述第二横梁位于两根所述第一横梁之间且与所述第一横梁相互平行,所述纵梁与所述第一横梁垂直且所述纵梁的两端分别与两根所述第一横梁连接。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装式水平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横梁与所述第一横梁均为管状结构,且所述第二横梁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一横梁的直径。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装式水平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框架包括至少两根相互平行的横杆、至少三根立杆及至少一个连接件,所述立杆与所述横杆相互垂直,至少部分所述立杆的一端与所述底架可拆卸连接,另一端通过所述连接件与所述横杆可拆卸连接,位于同一高度的相邻两根所述横杆通过所述连接件连接。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组装式水平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包括T字型连接件和十字型连接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啸韦富成罗魏凌徐伟杨立中韩绘霞陈邓聚杨杰申昊王嘉仑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市机械施工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