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大规模蚯蚓养殖保湿装配装置,包括储液桶、多个培养箱和输液管道,每个培养箱内设置有保湿装置,每个培养箱的侧壁设有至少一个透明观察区,透明观察区可开启地设置有遮光布,每个培养箱的端口均配设有盖板;输液管道包括输液主管和多个支管;储液桶内设有潜水泵,输液主管与潜水泵相连通,多个支管从输液主管的近潜水泵端至远潜水泵端依次设置于输液主管上,多个培养箱的保湿装置分别通过多个支管与输液主管相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的大规模蚯蚓养殖保湿装配装置,可在不破坏原始培养土的前提下观察蚯蚓生长情况,还可以轻省地维持培养箱内部的蚯蚓生存环境湿度的稳定,省时省工,适合于蚯蚓的大规模养殖。殖。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大规模蚯蚓养殖保湿装配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蚯蚓
,具体涉及一种大规模蚯蚓养殖保湿装配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蚯蚓,性寒,味微咸,具有清热解毒、壮阳、生乳、滋补等功效,是一味传统的药材,已沿用至今。蚯蚓又是一种富含高蛋白的陆生环节动物,可作为畜禽、水产养殖的优质蛋白质饲料和人类的食材。在生态方面,蚯蚓是生态系统的分解者与消费者,在有机废弃物处理、改善土壤理化性状、促进作物生长、提高品质等方面作用巨大。是维持土壤健康的主要生物种,是物质良性循环的关键环节,是环境生态研究的重要载体。由于蚯蚓具有如此巨大的经济、生态价值。随着对蚯蚓价值认知的不断深入,蚯蚓养殖越来越被人们重视,蚯蚓的生产周期短,繁殖系数高,营养丰富,适于大规模生产,因此,蚯蚓养殖业将会成为一种朝阳产业。
[0003]蚯蚓天性怕光喜湿,现有的蚯蚓养殖方式为:通常以敞口木箱作为容器,木箱底部开设多个流水孔,装上培养土,覆盖薄膜或者放置于阴凉处,根据情况浇水保持长期的潮湿环境。现有的这样蚯蚓养殖遇到了以下问题:第一,为了观察蚯蚓的生长状况以及研究蚯蚓的生长形态变化,目前常用的方式是:挖掘培养土,掰开土块,拾出蚯蚓,记录蚯蚓身长,或采集蚯蚓图像,根据蚯蚓图像对蚯蚓生长形态参数分析。这种方式不仅破坏了蚯蚓原有生存的环境,再将蚯蚓放入至容器内时,蚯蚓不得不再次面临陌生环境,多次捣腾后,影响到蚯蚓的正常生长,还费时费工。第二,为了保持蚯蚓养殖容器内蚯蚓生存环境的潮湿稳定或为蚯蚓提供改善培养土质的养料,频繁浇水或者一次浇水过多,不仅容易使蚯蚓淹死,还费时费工。
[0004]总之,由于现有的蚯蚓养殖过程中的动态观察和保湿供料等处理上,对工人的体力依赖大,不适合蚯蚓的大规模养殖,导致由家庭个体主导的蚯蚓养殖的产量很难提高,进而限制了蚯蚓养农的经济增收。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大规模蚯蚓养殖保湿装配装置,用以解决现有的蚯蚓养殖过程中的动态观察和保湿供料等问题,减轻工人的体力消耗,使之更适合于蚯蚓的大规模养殖。
[0006]本技术提供一种大规模蚯蚓养殖保湿装配装置,包括储液桶、若干培养箱组和输液管道,所述培养箱组的形状为长方体,所述培养箱组内部间隔设置若干个单元隔板将所述培养箱组列分为多个培养箱单元,若干所述培养箱组依次相连形成一个长组列;每个所述培养箱单元内设置有一个保湿装置,每个所述培养箱单元的侧面设有至少一个透明观察区,所述透明观察区可开启地设置有遮光布,每个所述培养箱单元的端口均配设有盖板;所述输液管道包括输液主管和多个支管;所述储液桶内设有潜水泵,所述输液主管与所述潜水泵相连通,多个所述支管从所述输液主管的近潜水泵端至远潜水泵端依次设置于所
述输液主管上,多个所述培养箱单元的保湿装置分别通过多个所述支管与所述输液主管相连通。
[0007]进一步地,所述培养箱组包括四根立柱、两个端面板、两个长侧面板、若干单元隔板和一个储水底板,两个所述端面板或者一个所述端面板和一个所述单元隔板构成了所述培养箱组列的两端的侧面,两个所述长侧面板构成了所述培养箱组列两侧的侧面,所述端面板、所述长侧面板和所述单元隔板均由多个挡板单元从下至上依次拼接而成;所述储水底板的形状为矩形,四根所述立柱可拆卸固定于所述储水底板的四个角,相邻两个所述立柱之间通过所述侧面可拆卸连接。
[0008]进一步地,所述培养箱单元两个相对的长侧面板下部分别设置有前透明观测区和后透明观测区,所述前透明观测区和所述后透明观测区分别配设有两块遮光布;所述端面板和所述单元隔板的下部间隔开设有多个透气孔。
[0009]进一步地,所述前透明观测区和所述后透明观测区均为透明玻璃板,所述遮光布为黑色尼龙布。
[0010]进一步地,所述保湿装置包括储水槽、保水海绵立柱、隔离板、环形挡土纱网、水平挡土纱网和排液管,所述培养箱单元的底部开设有储水槽,所述隔离板上间隔设有多个隔离通孔,所述隔离板铺设于所述储水槽上;所述隔离板的中部设有保水海绵立柱孔,所述保水海绵立柱穿过保水海绵立柱孔垂直立于所述储水槽的中央;所述环形挡土纱网环绕并紧紧包围所述保水海绵立柱的侧壁,所述水平挡土纱网设置于所述隔离板上;所述培养箱单元的长侧面板设有排液管,所述排液管与所述储水槽相连通;其中,所述环形挡土纱网、所述水平挡土纱网以及所述培养箱单元内壁围成的环形空间用于设置培养土。
[0011]进一步地,该装置还包括多个底座支架,多个所述培养箱单元分别放置于多个所述底座支架上。
[0012]进一步地,与距离所述潜水泵最近的支管相连通的培养箱单元内设置有浮球式液位开关,所述浮球式液位开关与所述潜水泵之间通过信号线相连接。
[001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4]本技术公开的一种大规模蚯蚓养殖保湿装配装置,在蚯蚓于培养箱内养殖过程中,开启遮光布,通过透明观察区观察蚯蚓的动态生长情况,无须破坏了蚯蚓原有生存的培养土环境,不会影响到蚯蚓的正常生长,输液管道从储液桶输送至保湿装置,通过保湿装置维持培养箱内部湿度的水分,无须担心频繁浇水或者一次浇水过多而导致蚯蚓淹死还减轻工人的体力消耗,使之更适合于蚯蚓的大规模养殖。本技术公开的大规模蚯蚓养殖保湿装配装置,可在不破坏原始培养土的前提下观察蚯蚓生长情况,还可以轻省地维持培养箱内部的蚯蚓生存环境湿度的稳定,省时省工,适合于蚯蚓的大规模养殖。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大规模蚯蚓养殖保湿装配装置的三维视图;
[0016]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培养箱组的俯视图;
[0017]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培养箱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立柱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培养箱单元的俯视图;
[0020]图6为图5的A
‑
A向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实施例1
[0022]实施例1提供一种大规模蚯蚓养殖保湿装配装置,下面对其结构进行详细描述。
[0023]参考图1和图2,该大规模蚯蚓养殖保湿装配装置包括储液桶1、若干培养箱组 100和输液管道4,培养箱组100的形状为长方体,培养箱组100内部间隔设置若干个单元隔板243将培养箱组列分为多个培养箱单元2,若干培养箱组依次相连形成一个长组列;每个培养箱单元2内设置有一个保湿装置,每个培养箱单元2的侧面设有至少一个透明观察区21,透明观察区21可开启地设置有遮光布,每个培养箱单元2的端口均配设有盖板22;输液管道4包括输液主管40和多个支管41;储液桶1内设有潜水泵11,输液主管40与潜水泵11相连通,多个支管41从输液主管40的近潜水泵端至远潜水泵端依次设置于输液主管40上,多个培养箱单元2的保湿装置分别通过多个支管41与输液主管40相连通。
[0024]参考图2至图5,培养箱组包括四根立柱23、两个端面板241、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规模蚯蚓养殖保湿装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储液桶(1)、若干培养箱组(100)和输液管道(4),所述培养箱组(100)的形状为长方体,所述培养箱组(100)内部间隔设置若干个单元隔板(243)将所述培养箱组列分为多个培养箱单元(2),若干所述培养箱组依次相连形成一个长组列;每个所述培养箱单元(2)内设置有一个保湿装置,每个所述培养箱单元(2)的侧面设有至少一个透明观察区(21),所述透明观察区(21)可开启地设置有遮光布,每个所述培养箱单元(2)的端口均配设有盖板(22);所述输液管道(4)包括输液主管(40)和多个支管(41);所述储液桶(1)内设有潜水泵(11),所述输液主管(40)与所述潜水泵(11)相连通,多个所述支管(41)从所述输液主管(40)的近潜水泵端至远潜水泵端依次设置于所述输液主管(40)上,多个所述培养箱单元(2)的保湿装置分别通过多个所述支管(41)与所述输液主管(40)相连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规模蚯蚓养殖保湿装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箱组包括四根立柱(23)、两个端面板(241)、两个长侧面板(242)、若干单元隔板(243)和一个储水底板(25),两个所述端面板(241)或者一个所述端面板(241)和一个所述单元隔板(243)构成了所述培养箱组列的两端的侧面,两个所述长侧面板(242)构成了所述培养箱组列两侧的侧面,所述端面板(241)、所述长侧面板(242)和所述单元隔板(243)均由多个挡板单元(240)从下至上依次拼接而成;所述储水底板(25)的形状为矩形,四根所述立柱(23)可拆卸固定于所述储水底板(25)的四个角,相邻两个所述立柱(23)之间通过所述侧面可拆卸连接。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大规模蚯蚓养殖保湿装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箱单元(2)两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左强,邹国元,庞敏晖,刘东生,黄杰,宋大平,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