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辆前照灯光学系统、车辆前照灯及车辆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8096814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18 17: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车灯,公开了一种车辆前照灯光学系统,包括多个模组和设于各所述模组前方的配光镜(4),所述多个模组包括至少一个远光模组(1)、至少一个主近光模组(3)和至少一个辅助近光模组(2),所述配光镜(4)为窄长形配光镜,各所述模组沿着所述配光镜(4)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此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车辆前照灯及车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实现车辆前照灯小型化和造型多样化的设计。型化和造型多样化的设计。型化和造型多样化的设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辆前照灯光学系统、车辆前照灯及车辆


[0001]本技术涉及车灯,具体地,涉及一种车辆前照灯光学系统。此外,本技术还涉及一种车辆前照灯及车辆。

技术介绍

[0002]目前,车灯越来越趋向于小型化和造型多样化的发展。但是,在现有汽车车灯照明光学系统中,远近光的实现方式主要是通过透镜式和反射式两种,受限于透镜或反射镜的尺寸,其车灯远近光模组的用于出光的出光口的上下开口尺寸很难做到很小,从而限制了汽车车灯造型的小型化和多样化设计。
[0003]另外,汽车车灯需要进行调光,由于车灯越来越趋向于小型化,使得造型空间越来越小,从而导致传统的调光机构与车灯灯壳发生干涉而无法进行调光,影响到部分零部件的布局,同时也给车灯的设计带来了较大的局限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第一方面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车辆前照灯光学系统,能够实现车辆前照灯小型化和多样化的设计。
[0005]本技术第二方面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车辆前照灯,该车辆前照灯能够实现小型化和多样化的设计。
[0006]本技术第三方面所要解决的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前照灯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模组和设于各所述模组前方的配光镜(4),所述多个模组包括至少一个远光模组(1)、至少一个主近光模组(3)和至少一个辅助近光模组(2),所述配光镜(4)为窄长形配光镜,各所述模组沿着所述配光镜(4)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远光模组(1)包括远光光学元件和至少一个远光光源(1141),所述远光光学元件包括远光通光部(111)和出光部(112),所述远光通光部(111)后端设有至少一个远光聚光部(110),所述远光聚光部(110)、远光通光部(111)和出光部(112)依次连接且一体成型,所述远光聚光部(110)与所述远光光源(1141)一一对应,所述远光光源(1141)发出的光线经所述远光聚光部(110)汇聚后,并依次经所述远光通光部(111)和所述出光部(112)射出形成远光光形;所述主近光模组(3)包括近光光学元件和至少一个近光光源(351),所述近光光学元件包括光通道(33),所述光通道(33)包括形成为一体的第一光通道(331)和第二光通道(332),所述第一光通道(331)后端一体成型有至少一个近光聚光部(32),所述第二光通道(332)前端形成有近光出光面(34),所述近光聚光部(32)与所述近光光源(351)一一对应;所述近光聚光部(32)和第一光通道(331)均位于所述近光出光面(34)的光轴Ⅱ(340)上方,且所述近光聚光部(32)的光轴Ⅰ(320)相对于所述近光出光面(34)的光轴Ⅱ(340)倾斜设置,所述第一光通道(331)的下表面形成为反射部(3311),所述反射部(3311)与所述第二光通道(332)的后端面相交处设有截止部(3312),所述近光光源(351)发出的光线经所述近光聚光部(32)汇聚后,依次经所述第一光通道(331)和第二光通道(332),并经所述近光出光面(34)射出形成近光光形;所述辅助近光模组(2)包括辅助近光初级光学元件、透镜和至少一个辅助近光光源(2141),所述辅助近光初级光学元件包括辅助近光通光部(216)和至少一个辅助近光聚光部(215),所述辅助近光通光部(216)后端与所述辅助近光聚光部(215)一体成型,所述辅助近光通光部(216)前端形成有辅助近光初级出光面(2160),所述辅助近光聚光部(215)与所述辅助近光光源(2141)一一对应,所述辅助近光光源(2141)发出的光线经所述辅助近光聚光部(215)汇聚后射至所述辅助近光通光部(216),经所述辅助近光初级出光面(2160)射出后照射到所述透镜上,并经所述透镜折射后形成辅助近光光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前照灯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远光聚光部(110)为向后凸出的凸起结构;所述近光聚光部(32)为聚光杯结构,所述近光聚光部(32) 的外部轮廓面为由后向前口径逐渐增大的曲面,或者所述近光聚光部(32)为向后凸出的凸起结构;所述辅助近光聚光部(215)为聚光杯结构,所述辅助近光聚光部(215)的外部轮廓面为由后向前口径逐渐增大的曲面,或者所述辅助近光聚光部(215)为向后凸出的凸起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前照灯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透镜为平凸透镜或双凸透镜(222)或弧形透镜(212),所述弧形透镜(212)的纵截面为平凸面或双凸面,所述弧形透镜(212)由所述纵截面以其焦点所在的竖直轴线为旋转轴旋转而成。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前照灯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近光通光部(216)下表面设有III区结构(217),所述III区结构(217)具有III区下表面(2171),所述III区下表面(2171)与所述辅助近光通光部(216)下表面之间形成III区出光面(2172)。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前照灯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各所述模组
均包括散热器,至少一个所述模组的散热器后端设有调光系统(5)。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前照灯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调光系统(5)包括左右调光机构和上下调光机构,所述左右调光机构包括固定架(52)和沿左右方向设置的左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仇智平李聪聂睿严海月刘方张大攀李辉祝贺桑文慧
申请(专利权)人:华域视觉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