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土流失区植被恢复保水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096304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18 17: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土流失区植被恢复保水层,包括嵌设在地面里的蓄水槽,蓄水槽的顶端固定设有矩形挡板,蓄水槽内壁的顶端固定设有第一置物网,第一置物网的顶端固定设有第一反过滤层,矩形挡板的内部设有分隔组件,分隔组件包括若干个第一混凝土板和第二混凝土板,若干个第一混凝土板和第二混凝土板均固定设置在矩形挡板的内部,且若干个第一混凝土板的中部均与第二混凝土板固定穿插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雨天或灌溉时通过保水组件可以吸收多余水分,当再次干旱时,吸足水的保水剂使周围的土壤保持潮湿,以供给植物根系水分,确保水分充足,同时通过蓄水槽可以收集多余的水体,提高生态恢复效果。提高生态恢复效果。提高生态恢复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土流失区植被恢复保水层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植被恢复保水层,特别涉及一种水土流失区植被恢复保水层,属于环境保护


技术介绍

[0002]贫瘠与生态作为世界三“P”问题其中之二,受到国际各界的高度重视和广泛关注。我国有大量的采石场、采沙场、废弃矿区、弃渣场、岩石边坡、或公路铁路的高陡边坡等裸露地,其特点为立地条件恶劣,土壤物理结构被破坏,基本没有表层土壤,水肥奇缺,或坡度过大(坡度大于40
°
),无法覆土,保水保肥能力差,土壤贫瘠,难以提供植物所需的生境条件;现有植被稀疏,其生态环境非常脆弱,存在水土流失及荒漠化、石漠化的隐患。
[0003]水土流失区的生态恢复势在必行,但目前的水土流失区植被恢复大多数是靠投入大量工程,有少部分的应用简易覆盖物,无法保证植被的正常生长,尤其水分无法保证充足,费时费力,且生态恢复效果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土流失区植被恢复保水层,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现有的植被恢复保水层无法保证植被的正常生长以及生态恢复效果差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水土流失区植被恢复保水层,包括嵌设在地面里的蓄水槽,所述蓄水槽的顶端固定设有矩形挡板,所述蓄水槽内壁的顶端固定设有第一置物网,所述第一置物网的顶端固定设有第一反过滤层,所述矩形挡板的内部设有分隔组件,所述分隔组件包括若干个第一混凝土板和第二混凝土板,若干个所述第一混凝土板和第二混凝土板均固定设置在矩形挡板的内部,且若干个所述第一混凝土板的中部均与第二混凝土板固定穿插连接,所述矩形挡板内壁的底端铺设有土壤层,所述土壤层设置在第一反过滤层的顶端,所述土壤层的顶端铺设有覆盖层,所述土壤层的内部设有若干个保水组件。
[0006]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每个所述保水组件均包括填充管,每个所述填充管内壁的顶端和底端均固定设有隔网,每个所述填充管的内部均填充有保水剂,每个所述填充管上均固定穿插连接有若干个第一海绵条。
[0007]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反过滤层上固定穿插连接有若干个第二海绵条,若干个所述第二海绵条的顶端均设置在土壤层的内部,若干个所述第二海绵条的底端均设置在蓄水槽内壁的底部。
[0008]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蓄水槽四周的顶部分别嵌设有两个矩形的第二置物网,两个所述第二置物网之间固定设有第二反过滤层,所述蓄水槽外壁四周的顶部均设有斜坡状的卵石透水层。
[0009]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矩形挡板内壁的顶部固定设有滤网,所述矩形挡板的顶部开设有若干个溢水孔。
[0010]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若干个所述第一混凝土板上和第二混凝土板上均开设有若干个孔道。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一种水土流失区植被恢复保水层,通过分隔组件可以将土壤层分隔为若干块区域,降低水流对土壤层的冲击,雨天或灌溉时通过保水组件可以吸收多余水分,当再次干旱时,吸足水的保水剂使周围的土壤保持潮湿,以供给植物根系水分,确保水分充足,同时通过蓄水槽可以收集多余的水体,再通过第二海绵条可以在土壤层缺水时将蓄水槽内部的水体输送至土壤层确保植被的正常生长,提高生态恢复效果;通过第一反过滤层和第二反过滤层可以对进入蓄水槽内部的水体进行过滤除杂,避免长时间存储水体变质无法进行正常补水。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技术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本技术的蓄水槽结构示意图;
[0014]图3为本技术保水组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5]图中:1、蓄水槽;2、矩形挡板;3、第一置物网;4、第一反过滤层;5、分隔组件;51、第一混凝土板;52、第二混凝土板;6、土壤层;7、覆盖层;8、保水组件;81、填充管;82、隔网;83、第一海绵条;84、保水剂;9、第二海绵条;10、第二置物网;11、第二反过滤层;12、卵石透水层;13、滤网;14、溢水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7]请参阅图1

3,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水土流失区植被恢复保水层,包括嵌设在地面里的蓄水槽1,蓄水槽1的顶端固定设有矩形挡板2,蓄水槽1内壁的顶端固定设有第一置物网3,第一置物网3的顶端固定设有第一反过滤层4,矩形挡板2的内部设有分隔组件5,分隔组件5包括若干个第一混凝土板51和第二混凝土板52,若干个第一混凝土板51和第二混凝土板52均固定设置在矩形挡板2的内部,且若干个第一混凝土板51的中部均与第二混凝土板52固定穿插连接,矩形挡板2内壁的底端铺设有土壤层6,土壤层6设置在第一反过滤层4的顶端,土壤层6的顶端铺设有覆盖层7,土壤层6的内部设有若干个保水组件8,雨天或灌溉时通过保水组件8可以吸收多余水分,当再次干旱时,吸足水的保水剂84使周围的土壤保持潮湿,以供给植物根系水分,确保水分充足。
[0018]优选的,每个保水组件8均包括填充管81,每个填充管81内壁的顶端和底端均固定设有隔网82,每个填充管81的内部均填充有保水剂84,每个填充管81上均固定穿插连接有若干个第一海绵条83,通过保水剂84可以在雨天或灌溉时吸收多余水分,当再次干旱时,吸足水的保水剂84使周围的土壤保持潮湿,以供给植物根系水分,第一反过滤层4上固定穿插连接有若干个第二海绵条9,若干个第二海绵条9的顶端均设置在土壤层6的内部,若干个第二海绵条9的底端均设置在蓄水槽1内壁的底部,通过第二海绵条9可以在土壤层6缺水时将
蓄水槽1内部的水体输送至土壤层6确保植被的正常生长,蓄水槽1四周的顶部分别嵌设有两个矩形的第二置物网10,两个第二置物网10之间固定设有第二反过滤层11,蓄水槽1外壁四周的顶部均设有斜坡状的卵石透水层12,通过卵石透水层12可以使外界的水体经过第二反过滤层11流入蓄水槽1的内部存储待用,矩形挡板2内壁的顶部固定设有滤网13,矩形挡板2的顶部开设有若干个溢水孔14,通过溢水孔14可以防止雨天水体过多淹死植被,通过滤网13可以防止土壤流失,若干个第一混凝土板51上和第二混凝土板52上均开设有若干个孔道,确保水体的流动性,同时降低水体流动对土壤层6的冲击。
[0019]具体使用时,本技术一种水土流失区植被恢复保水层,首先将蓄水槽1嵌设在合适位置的地面里,然后将植被种植在土壤层6上,雨天或灌溉时,通过分隔组件5的若干个第一混凝土板51和第二混凝土板52可以将土壤层6分隔为若干块区域进行植被种植,最大程度降低水流对土壤层6的冲击,降低土壤流失,且通过保水组件8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土流失区植被恢复保水层,包括嵌设在地面里的蓄水槽(1),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槽(1)的顶端固定设有矩形挡板(2),所述蓄水槽(1)内壁的顶端固定设有第一置物网(3),所述第一置物网(3)的顶端固定设有第一反过滤层(4),所述矩形挡板(2)的内部设有分隔组件(5),所述分隔组件(5)包括若干个第一混凝土板(51)和第二混凝土板(52),若干个所述第一混凝土板(51)和第二混凝土板(52)均固定设置在矩形挡板(2)的内部,且若干个所述第一混凝土板(51)的中部均与第二混凝土板(52)固定穿插连接,所述矩形挡板(2)内壁的底端铺设有土壤层(6),所述土壤层(6)设置在第一反过滤层(4)的顶端,所述土壤层(6)的顶端铺设有覆盖层(7),所述土壤层(6)的内部设有若干个保水组件(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土流失区植被恢复保水层,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保水组件(8)均包括填充管(81),每个所述填充管(81)内壁的顶端和底端均固定设有隔网(82),每个所述填充管(81)的内部均填充有保水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少忠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骏基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