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建筑垃圾实现盐碱地种植植物的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8095905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18 17: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利用建筑垃圾实现盐碱地种植植物的系统,包括盐碱地原层,自下而上依次设置在所述盐碱地原层上方的第一秸秆层、第一土层、第一土工布隔离层、金属网、建筑垃圾层、第二土工布隔离层、第二土层、第二秸秆层以及植物畦床;还包括竖直设置的集水井,所述集水井的井口位于第二土层上并且位于相邻植物畦床之间,所述集水井的井底位于盐碱地原层内;所述集水井的侧壁上开设有与建筑垃圾层相通的进水斜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建筑垃圾实现对盐碱地的防治结合,既能改善已经盐碱化的土地,并很好地防止土壤的二次盐碱化。并很好地防止土壤的二次盐碱化。并很好地防止土壤的二次盐碱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利用建筑垃圾实现盐碱地种植植物的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利用建筑垃圾实现盐碱地种植植物的系统,具体涉及盐碱地改良


技术介绍

[0002]盐碱地是盐类集积的一个种类,是指土壤里面所含的盐分影响到作物的正常生长,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粮农组织不完全统计,全世界盐碱地的面积为9.5438亿公顷,其中我国为9913万公顷。我国碱土和碱化土壤的形成,大部分与土壤中碳酸盐的累计有关,因而碱化度普遍较高,严重的盐碱土壤地区植物几乎不能生存。所以我国在致力于把盐碱地变成可耕种的土地或者可绿化的土地。
[0003]盐碱地的主要形成原因:在强烈的地表蒸发作用下,地下层水经毛细管输送到地表被蒸发掉,毛细管向地表输水的过程中,也把水中的盐分带到地表,水被蒸发后,土壤的盐分通过积聚于土壤表层,这样积累的盐分多了,又没有足够的水将其稀释并将带入地下,导致地面发生盐渍化。
[0004]目前对于盐碱地资源的利用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是对已经形成盐碱地土壤进行去盐碱化处理,多采用淋洗分离土壤中的盐碱成分或者生物制剂进行化学处理,以改善盐碱含量;另一方面避免处理后的盐碱地土壤再次盐碱化,影响植被的生存。
[0005]近几年,我国每年的建筑垃圾排放总量14亿吨

24亿吨之间,占城市垃圾比例约为40%,产量惊人。据估算,到2020年,中国建筑垃圾产量将达到峰值,预计会达到26亿吨。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利用已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议题,不仅从根本上解决建筑垃圾带来的城市困境,且节约了资源,可促进城市与乡间的绿色发展。另一方面,中国盐碱地面积在15亿亩,其中具备近期开发潜力的达3.5亿亩,盐碱地作为我国重要的土地资源,其合理开发利用对改善生态环境,推动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
[0006]因此,如何利用建筑垃圾实现盐碱地的改良和防护再次盐碱化成为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利用建筑垃圾实现盐碱地种植植物的系统,本系统既能淋洗降低盐碱地中的盐碱,又可避免深层土壤中的盐碱上返至地表。
[0008]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0009]一种利用建筑垃圾实现盐碱地种植植物的系统,包括盐碱地原层,自下而上依次设置在所述盐碱地原层上方的第一秸秆层、第一土层、第一土工布隔离层、金属网、建筑垃圾层、第二土工布隔离层、第二土层、第二秸秆层以及植物畦床;
[0010]还包括竖直设置的集水井,所述集水井的井口位于第二土层上并且位于相邻植物畦床之间,所述集水井的井底位于盐碱地原层内;
[0011]所述集水井的侧壁上开设有与建筑垃圾层相通的进水斜道。
[0012]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集水井的井底连通有蓄水槽,所述蓄水槽侧壁为防水的水泥侧壁;
[0013]所述集水井的井口盖设有相匹配的井盖。
[0014]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井盖上方固定有固连杆,所述固连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遮雨伞顶;所述遮雨伞顶的外边缘覆盖在井口最外边缘的外侧。
[0015]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土层上设置有与建筑垃圾层相通的建筑垃圾防沉降通道,所述建筑垃圾防沉降通道,所述建筑垃圾防沉降通道内填装有建筑垃圾,在建筑垃圾层内建筑垃圾沉降时,所述建筑垃圾防沉降通道内的建筑垃圾向建筑垃圾层进行补充,以免建筑垃圾层发生塌陷。
[0016]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建筑垃圾层的底面自建筑垃圾防沉降通道向相对应的进水斜道向下倾斜3

5度;
[0017]所述金属网贴于建筑垃圾层的底面,所述第一土工布隔离层贴于金属网下方与建筑垃圾层的底面相平行。
[0018]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建筑垃圾层的顶面为波浪形,所述第二土工布隔离层覆盖在所述建筑垃圾层的顶面上。
[0019]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集水井的内侧壁上设置有水位探测器,所述水位探测器位于进水斜道口的下方。
[0020]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植物畦床的截面为梯形,其等距间隔布置在第二秸秆层上。
[0021]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植物畦床的外侧设有用于防止蒸发的PVC膜。
[0022]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
[0023]本技术利用建筑垃圾实现对盐碱地的防治结合,既能改善已经盐碱化的土地,并很好地防止土壤的二次盐碱化。将雨水淋洗后的盐碱水收集到集水井内,从而降低建筑垃圾上方土层中的盐碱含量,改良上方土壤的盐碱度,保证植物畦床上的植物生长土壤环境,达到盐碱化土地的治理;盐碱地原层上方铺设建筑垃圾层,建筑垃圾层从源头上隔绝土壤中毛细管的存在,阻断了水分通过毛细管上升的可能性,水分通过土壤的缝隙上升,这样水分上升的速度减缓,达到土壤二次盐碱化的预防效果。第一秸秆层用于改变第一土层的土壤土质的疏松情况。第一秸秆层通过微生物的分解形成有机肥,有机肥使得土壤的土质疏松和团结,不易形成毛细管,并且疏松的土质不易积累盐分,所以基层上升的水分经过第一土层盐分不会聚积在第一土层,还是会随着第一土层的疏松孔回到地下。同样的,第二秸秆层用于改变第二土层和种植层土质的疏松情况,并有利于植物根系的呼吸。
附图说明
[0024]图1是本技术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5]图2是图1的A部放大图;
[0026]图3是本技术的水平面布置位置示意图。
[0027]其中:1盐碱地原层、2第一秸秆层、3第一土层、4第一土工布隔离层、5金属网、6建筑垃圾防沉降通道、7建筑垃圾层、8第二土工布隔离层、9第二秸秆层、10植物畦床、11集水井、12蓄水槽、13井盖、14固连杆、15遮雨伞顶、16进水斜道、17水位探测器、18第二土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28]如图1

3所示,本实施例的利用建筑垃圾实现盐碱地种植植物的系统,实现对盐碱地的防治结合,既能改善已经盐碱化的土地,并很好地防止土壤的二次盐碱化。
[0029]一种利用建筑垃圾实现盐碱地种植植物的系统,包括盐碱地原层1,自下而上依次设置在所述盐碱地原层1上方的第一秸秆层2、第一土层3、第一土工布隔离层4、金属网5、建筑垃圾层7、第二土工布隔离层8、第二土层18、第二秸秆层9以及植物畦床10;
[0030]进一步的,第二秸秆层9和第一秸秆层2的厚度不大于0.2米,这样既能保证疏松土壤,通过微生物的分解形成有机肥,有机肥使得土壤的土质疏松和团结,减少土壤盐分积累,而且避免过厚造成地表沉降。
[0031]还包括竖直设置的集水井11,所述集水井11的井口位于第二土层18上并且位于相邻植物畦床10之间,所述集水井11的井底位于盐碱地原层1内;
[0032]所述集水井11的侧壁上开设有与建筑垃圾层7相通的进水斜道16。
[0033]由于建筑垃圾的特性,不易吸收水分,因此无论是自地表上方流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利用建筑垃圾实现盐碱地种植植物的系统,包括盐碱地原层,其特征在于:自下而上依次设置在所述盐碱地原层上方的第一秸秆层、第一土层、第一土工布隔离层、金属网、建筑垃圾层、第二土工布隔离层、第二土层、第二秸秆层以及植物畦床;还包括竖直设置的集水井,所述集水井的井口位于第二土层上并且位于相邻植物畦床之间,所述集水井的井底位于盐碱地原层内;所述集水井的侧壁上开设有与建筑垃圾层相通的进水斜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建筑垃圾实现盐碱地种植植物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井的井底连通有蓄水槽,所述蓄水槽侧壁为防水的水泥侧壁;所述集水井的井口盖设有相匹配的井盖。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利用建筑垃圾实现盐碱地种植植物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井盖上方固定有固连杆,所述固连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遮雨伞顶;所述遮雨伞顶的外边缘覆盖在井口最外边缘的外侧。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利用建筑垃圾实现盐碱地种植植物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土层上设置有与建筑垃圾层相通的建筑垃圾防沉降通道,所述建筑垃圾防沉降通道,所述建筑垃圾防沉降通道内填装有建筑垃圾,在建筑垃圾层内建筑垃圾沉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瑞信钱海波吴业聃薛久军史晶吕文芳车明凤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瑞源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