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备自调浆功能的机械搅拌浮选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095477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18 17: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矿物浮选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备自调浆功能的机械搅拌浮选设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搅拌桶、入料组件以及驱动搅拌组件;驱动搅拌组件包括以搅拌电机驱动的搅拌轴以及布置于搅拌轴上的搅拌桨叶,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桨叶为沿搅拌轴轴向而由上至下依序布置的复数层,最下层桨叶为铅垂板状的直叶片,直叶片上方的各层搅拌桨叶均为曲面叶片;各直叶片及曲面叶片均沿搅拌轴周向环绕均布,从而形成对应的搅拌层;在搅拌轴的轴向上,相邻的两层搅拌层处搅拌桨叶彼此错开3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备自调浆功能的机械搅拌浮选设备


[0001]本技术属于矿物浮选
,具体涉及一种具备自调浆功能的机械搅拌浮选设备。

技术介绍

[0002]浮选法是最重要的界面分选方法,通常用于-0.5mm煤泥的分选,更是-0.1mm煤泥唯一有效的分选方法。浮选机的种类繁多,差别主要表现在充气方式、充气搅拌装置结构等方面。目前应用最多的分类法,是按充气和搅拌方式的不同将浮选机分为机械搅拌式和无机械搅拌式两大类。机械搅拌式浮选机,可参照中国专利公告号为“CN201711220U”的名称为“机械搅拌式浮选机”中所述,是利用机械搅拌器的搅拌来完成气泡的吸入和分割过程。机械搅拌的浮选方式使用最为久远,由选矿到选煤有近百年的历史,缺点在于不仅能耗大以及维修量大,同时目前尚无更为优质的桨叶布局,从而导致无法为浮选构件提供可靠和持续的稳定入浮矿浆。无机械搅拌式浮选机又称充气式浮选机,有使空气通过微孔而强制弥漫的压气式结构,参照中国专利公告号为“CN2671690”的名称为“柱式浮选机”中所述;有用喷射旋流手段产生强制涡流切割空气及使空气溶解后再析出的喷射式,如FJC(A)系列浮选机,XPM喷射旋流式等。非机械搅拌式浮选机由于无搅拌机构,因此采用泵为矿浆提供能量,通过矿浆的射流、碰撞分散,吸取足够的空气,缺点是需要配套的泵,且能耗大。另外,非机械搅拌式浮选机由于要保证足够的矿量流量和吸气量,浮选槽内流场常常过度紊流,导致已经矿化的颗粒在上浮过程中脱落,从而影响矿浆浮选的稳定性。如何寻求一种结构更为合理实用的新型浮选设备,以使其在具备更低能耗、更低维护性和更低生产成本的同时,能同步具备更好的气泡矿化效果,并能始终为浮选构件提供可靠和持续的稳定入浮矿浆,为本领域近年来所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合理而紧凑的具备自调浆功能的机械搅拌浮选设备,以实现矿浆的高效浮选需求。本技术在具备更低能耗、更低维护性和更低生产成本的同时,能同步具备更好的气泡矿化效果,并能始终为浮选构件提供可靠和持续的稳定入浮矿浆。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具备自调浆功能的机械搅拌浮选设备,包括搅拌桶、用于执行对搅拌桶的入料操作的入料组件以及用于执行对入料矿浆的机械搅拌作业的驱动搅拌组件,搅拌桶桶口处布置用于浮选出料的出料口;所述驱动搅拌组件包括以搅拌电机驱动的搅拌轴以及布置于搅拌轴上的搅拌桨叶,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桨叶为沿搅拌轴轴向而由上至下依序布置的复数层,最下层桨叶为铅垂板状的直叶片,直叶片上方的各层搅拌桨叶均为曲面叶片;各直叶片及曲面叶片均沿搅拌轴周向环绕均布,从而形成对应的搅拌层;在搅拌轴的轴向上,相邻的两层搅拌层处搅拌桨叶彼此错开30
°

[0006]优选的,在搅拌轴轴向上,最上层搅拌层的搅拌桨叶处矿浆运动方向朝下,且各相邻的两层由曲面叶片所构成的搅拌层的搅拌桨叶处矿浆运动方向彼此反向。
[0007]优选的,所述搅拌层为三层;在搅拌轴轴向上,第二层搅拌层处搅拌桨叶与第三层搅拌层处搅拌桨叶彼此顺时针错开30
°
,第一层搅拌层处搅拌桨叶与第三层搅拌层处搅拌桨叶彼此顺时针错开60
°

[0008]优选的,所述入料组件包括入料管,入料管的出料端贯穿搅拌桶侧壁且贯穿点靠近搅拌桶桶底处,入料管的进料端布置用于喷射进料的喷嘴或缩颈段,在喷嘴或缩颈段出口所在的入料管管侧处连通状的布置有径向药剂添入管。
[0009]优选的,每片曲面叶片均包括在搅拌轴轴向上彼此平行布置的上叶板及下叶板,且所述上叶板的下板面处向下叶板方向凸设有倾斜状子叶板;在搅拌轴轴向上,倾斜状子叶板与下叶板间存有间距。
[0010]优选的,所述倾斜状子叶板的板面与上叶板板面间呈夹角布局。
[0011]优选的,搅拌桶靠近桶体的侧壁处布置有便于事故时快速放料的放料孔。
[001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3]1)、本技术在保留了传统搅拌桶、入料组件及驱动搅拌组件的基础上,通过对驱动搅拌组件的搅拌桨叶进行改进,从而使其在人为分层的同时,将最底层的搅拌层设计为由直叶片均布构成,而将其他各上层搅拌层设计为由曲面叶片均布构成。这使得工作时,最下层的直叶片起到初步搅动搅拌桶底部处粗颗粒的功能,而上层处的各曲面叶片形成的搅拌层自然形成正负压对流环境,利于实际搅拌,同时也更能够使矿浆颗粒与药剂在搅拌桶内充分碰撞混合。此外的,由于在搅拌轴的轴向上,相邻的两层搅拌层处搅拌桨叶彼此错开30
°
,这使得搅拌桶内各层搅拌层对桶内矿浆的搅拌效率得以进一步提升,其正负压对流环境的形成也更为快速和稳定,实践证明成效显著。
[0014]综上,本技术结构紧凑简洁,显然在具备更低能耗、更低维护性和更低生产成本的同时,还能同步具备更好的气泡矿化效果,并能始终为浮选构件提供可靠和持续的稳定入浮矿浆。
[0015]2)、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优选方案,搅拌层三层已足够,当然实际使用时也可酌情布置更多层或者更少层。三层搅拌层中,第一层与第二层均为曲面叶片结构层,且两者曲面方向彼此相反。也即,当第一层搅拌层驱动矿浆下行时,第二层搅拌层可驱动矿浆上行,从而更利于在搅拌桶内快速形成持续可靠的稳定入浮矿浆,确保桶内矿浆颗粒能与药剂充分碰撞混合。
[0016]3)、入料组件由负压喷射结构形成,实际使用时或使用喷嘴来形成管内负压喷射环境,或由缩颈段来形成负压喷射环境。同时,旁侧布置径向药剂添入管,从而利用上述负压喷射环境来起到负压吸取药剂的功能,以确保入料管的正常高效工作。
[0017]4)、显然,对于本技术的搅拌桶而言,各曲面叶片所在搅拌层的设计是关键,必须能第一时间即使得矿浆颗粒和相应药剂达到均匀混合搅拌目的。本技术的每片曲面叶片,一方面均为上叶板与下叶板搭配形成,并配合倾斜状子叶板,更利于稳定入浮矿浆,使得矿浆颗粒和相应药剂能更迅速进行混合搅拌。另一方面,每层曲面叶片均整体呈现向上或向下弯曲的曲面弯扭结构,且在高度方向也即搅拌轴轴向上,相邻两层搅拌层处曲面叶片的弯曲方向彼此反向,从而进一步提升稳定入浮矿浆效果。
附图说明
[0018]图1和图2为本技术的两种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简图;
[0019]图3为图1所示结构的各搅拌层的俯视状态图;
[0020]图4为由曲面叶片组合形成的搅拌层的立体结构图;
[0021]图5为图4的俯视图;
[0022]图6为上叶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3]图7为倾斜状子叶板与上叶板的配合状态简图。
[0024]本技术各标号与部件名称的实际对应关系如下:
[0025]10-搅拌桶11-放料孔
[0026]21-搅拌电机22-搅拌轴23-直叶片
[0027]24-曲面叶片24a-上叶板24b-下叶板24c-倾斜状子叶板...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备自调浆功能的机械搅拌浮选设备,包括搅拌桶(10)、用于执行对搅拌桶(10)的入料操作的入料组件以及用于执行对入料矿浆的机械搅拌作业的驱动搅拌组件,搅拌桶(10)桶口处布置用于浮选出料的出料口;所述驱动搅拌组件包括以搅拌电机(21)驱动的搅拌轴(22)以及布置于搅拌轴(22)上的搅拌桨叶,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桨叶为沿搅拌轴(22)轴向而由上至下依序布置的复数层,最下层桨叶为铅垂板状的直叶片(23),直叶片(23)上方的各层搅拌桨叶均为曲面叶片(24);各直叶片(23)及曲面叶片(24)均沿搅拌轴(22)周向环绕均布,从而形成对应的搅拌层;在搅拌轴(22)的轴向上,相邻的两层搅拌层处搅拌桨叶彼此错开30
°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备自调浆功能的机械搅拌浮选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搅拌轴(22)轴向上,最上层搅拌层的搅拌桨叶处矿浆运动方向朝下,且各相邻的两层由曲面叶片(24)所构成的搅拌层的搅拌桨叶处矿浆运动方向彼此反向。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具备自调浆功能的机械搅拌浮选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层为三层;在搅拌轴(22)轴向上,第二层搅拌层处搅拌桨叶与第三层搅拌层处搅拌桨叶彼此顺时针错开30
°
,第一层搅拌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宏政
申请(专利权)人:太原维斯特姆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