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两交通线中无障碍换乘的地下式地铁车站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城市轨道交通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两交通线中无障碍换乘的地下式地铁车站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迅速发展,在规划、设计、施工及已建成的换乘车站数量在不断的增加;其中换乘车站在各个城市轨道交通线网中充当着重要的角色,换乘车站主要充当着客流转运的功能;根据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来看,地下式换乘车站居多。
[0003]其中,地下式两线换乘的车站主要有“T”、“L”、“十”字等换乘形式,根据空间位置来看两线换乘车站主要有“厅厅”、“台台”、“厅台”换乘。
[0004]往往两线换乘的车站采用常规站台(类矩形,即站台任何一处宽度一致),在此基础上若想增加无障碍、扶梯的台台换乘,则需对双线站台均进行加宽处理,所以在现有的两线L型换乘的站台均暂无设置无障碍、扶梯换乘;主要存在以下缺陷:
[0005]1)换乘楼梯的换乘路径不够便捷、迅速;
[0006]2)地下式L换乘车站,暂未实现“站台对站台”无障碍换乘,乘客迫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两交通线中无障碍换乘的地下式地铁车站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上线车站结构,呈楔形,包括宽侧和窄侧;下线车站结构,呈楔形,包括宽侧和窄侧,下线车站结构与上线车站结构呈L型交叉相连;以及无障碍电梯,位于上线车站结构与下线车站结构之间的交叉处,且纵穿上线车站结构与下线车站结构之间的换乘中间平台。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两交通线中无障碍换乘的地下式地铁车站结构,其特征在于,上线车站结构与下线车站结构的宽侧均靠近换乘中间平台设置,窄侧分别设置在站前单渡线一侧。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两交通线中无障碍换乘的地下式地铁车站结构,其特征在于,呈L型的上线车站结构与下线车站结构的交叉处夹角在60~120度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两交通线中无障碍换乘的地下式地铁车站结构,其特征在于,上线车站结构包括上线楔形站台、上线换乘楼梯、上线换乘楼梯和上线无障碍通道,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国文,宋超业,贺维国,李乐,孙晓科,陈翰,李勇,吕书清,郭烨,王之心,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第六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