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整体全液压支拆可行走的模板台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094144 阅读:6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14 16: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整体全液压支拆可行走的模板台车,有效的解决了现有移动模板台车机械化程度低,侧墙内模板、顶板内模板和倒角模板的移动需单独操作,操作繁琐的问题;其解决的技术方案包括通过第一液压杆和第二液压杆可实现侧墙内模板、顶板内模板和倒角模板的自动支设、拆除;通过模板台车底部的滚轮和第三液压杆的配合使用,实现台车的自由移动和位置固定;侧墙内模板与倒角模板的对接,顶板内模板与倒角模板的合页连接,使得侧墙内模板、顶板内模板和倒角模板拼装后成为一个整体,防止侧墙浇筑过程中产生的侧向压力使顶模底端变形;操作方便简单,减少人工投入,加快施工进度,提高定位的精度和施工质量。提高定位的精度和施工质量。提高定位的精度和施工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整体全液压支拆可行走的模板台车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领域,特别是一种整体全液压支拆可行走的模板台车。

技术介绍

[0002]综合管廊作为新兴工程,多数地处城市中心,自动化施工程度不高,从基坑开挖到投入使用所需工期较长,因此存在施工慢、技术难、危险多等诸多难题;目前国内直线段综合管廊的侧墙和顶板浇筑时的内模支设逐渐由移动模板台车代替传统的满堂支架,虽然避免了模板支撑体系的反复搭设和拆除,减少人工投入,有效缩短工期,降低施工成本,但机械化程度一般,每完成一段管廊浇筑后移动到下一处浇筑点时移动不方便;另外,目前的模板台车的侧墙内模板、顶板内模板和倒角模板的移动都需要单独进行操作,操作起来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整体全液压支拆可行走的模板台车,有效的解决了现有移动模板台车机械化程度低,侧墙内模板、顶板内模板和倒角模板的移动需单独操作,操作繁琐的问题。
[0004]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包括桁架结构,桁架结构的左右两侧分别有侧墙内模板,每个侧墙内模板与桁架结构的对应侧之间有间隔且间隔内装有多个水平的第一液压杆;桁架结构上方有顶板内模板,顶板内模板与桁架结构顶端之间有间隔且间隔内装有竖直的第二液压杆;顶板内模板左右两侧与对应侧的侧墙内模板之间分别设有倒角模板,每个倒角模板的上端经合页与顶板内模板的对应侧连接,下端能与对应侧的侧墙内模板对接,当倒角模板的下端与对应侧的侧墙内模板的上端对接时对接处为平面,此时倒角模板上端与顶板内模板对应侧的连接处也为平面;桁架结构底部固定有多个滚轮和多个竖向的第三液压杆。
[0005]本技术解决了现有移动模板台车机械化程度低,侧墙内模板、顶板内模板和倒角模板的移动需单独操作,操作繁琐的问题,操作方便简单,减少人工投入,加快施工进度,提高定位的精度和施工质量。
附图说明
[0006]图1为本技术主视剖面图。
[0007]图2为本技术图1中A区域局部放大图。
[0008]图3为本技术图1中B区域局部放大图。
[0009]图4为本技术图1中C-C向剖视图。
[0010]图5为本技术仰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1]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出进一步详细说明。
[0012]由图1至图5给出,本技术包括桁架结构1,桁架结构1的左右两侧分别有侧墙内模板2,每个侧墙内模板2与桁架结构1的对应侧之间有间隔且间隔内装有多个水平的第一液压杆3;桁架结构1上方有顶板内模板4,顶板内模板4与桁架结构1顶端之间有间隔且间隔内装有竖直的第二液压杆5;顶板内模板4左右两侧与对应侧的侧墙内模板2之间分别设有倒角模板6,每个倒角模板6的上端经合页7与顶板内模板4的对应侧连接,下端能与对应侧的侧墙内模板2对接,当倒角模板6的下端与对应侧的侧墙内模板2的上端对接时对接处为平面,此时倒角模板6上端与顶板内模板4对应侧的连接处也为平面;桁架结构1底部固定有多个滚轮8和多个竖向的第三液压杆9。
[0013]所述的桁架结构1由方钢管焊接而成;桁架结构1作为侧墙内模板2、顶板内模板4和滚轮8的安装载体,以及承受管廊顶板浇筑时的重力压力。
[0014]所述的每个倒角模板6下端的内侧和每个侧墙内模板2上端的外侧均开有角槽;当倒角模板6的下端与对应侧的侧墙内模板2的上端对接时,倒角模板6的下端置于对应侧的侧墙内模板2上端的角槽内,侧墙内模板2的上端置于对应侧倒角模板6下端的角槽内,如图3所示,此时倒角模板6与对应侧的侧墙内模板2的拼接处为平面,保证综合管廊浇筑成型的侧墙表面的平整度。
[0015]所述的每个第三液压杆9的下端均安装有柱鞋10;当第三液压杆9的下端与已浇筑好的底板接触时,此时第三液压杆9支撑起整个装置,通过在第三液压杆9的下端安装柱鞋10可增大与底板的接触面积,使第三液压杆9支撑的更稳固,同时减少对底板的压强。
[0016]所述的侧墙内模板2、顶板内模板4和倒角内模板的尺寸均按照综合管廊的尺寸定制而成,从而满足当顶板内模板4刚好置于综合管廊预浇筑的顶板底部的位置,左右两侧的侧墙内模板2刚好置于综合管廊预浇筑的侧墙内边线的位置时,倒角模板6的下端与对应侧的侧墙内模板2的上端对接处为平面,倒角模板6上端与顶板内模板4对应侧的连接处也为平面,如图1所示,提高综合管廊混凝土结构尺寸的精度,保证浇筑综合管廊浇筑成型后的表面平整度。
[0017]本技术在具体实施时:先浇筑综合管廊的底板,底板浇筑完成后可作为模板台车的工作面;首先向上收缩液压杆使桁架结构1底部固定的滚轮8与底板接触,第三液压杆9下端的柱鞋10不与底板接触,将模板台车移动至指定位置后,第三液压杆9向下伸长直至滚轮8离开底板,此时第三液压杆9下端的柱鞋10与底板接触,锁死第三液压杆9使第三液压杆9稳定支撑整个模板台车。
[0018]模板台车位置固定后,首先第二液压杆5向上伸长,第二液压杆5带动顶板内模板4向上移动至综合管廊预浇筑的顶板底部的位置,锁死第二液压杆5,使顶板内模板4固定不动;然后第一液压杆3向外伸长,第一液压杆3带动对应侧的侧墙内模板2向外移动,此过程中,当侧墙内模板2的上端与对应侧的倒角模板6下端接触时,侧墙内模板2推动对应侧的倒角模板6的下端围绕合页7轴转动,倒角模板6的下端与对应侧的侧墙内模板2的上端逐渐对接并使对接处为平面,此时倒角模板6上端与顶板内模板4对应侧的连接处也为平面,左右两侧的侧墙内模板2刚好到达综合管廊预浇筑的侧墙内边线的位置,锁死第一液压杆3,使左右两侧的侧墙内模板2固定不动。
[0019]综合管廊顶板内模板4和侧墙内模板2固定好后,安装外模板(此为现有技术,此处不再赘述),浇筑综合管廊顶板和侧墙混凝土;待混凝土达到拆模条件时,首先向内收缩第
一液压杆3,第一液压杆3带动左右两侧的侧墙内模板2向内移动,使侧墙内模板2与成型的管廊侧壁脱离,然后向下收缩第二液压杆5,第二液压杆5带动顶板内模板4向下移动,使顶板内模板4与成型的管廊顶板脱离,由于倒角模板6与顶板内模板4通过合页7连接,因此顶板内模板4向下移动时带动倒角模板6向下移动,使倒角模板6跟随顶板内模板4完成拆模。
[0020]顶板内模板4、侧墙内模板2和倒角模板6完成拆模后,收缩第三液压杆9,使滚轮8与底板接触,将模板台车移动至下一个施工位置,进行下一段综合管廊浇筑。
[0021]本技术具有的显著优点:
[0022]1、通过第一液压杆3和第二液压杆5可实现侧墙内模板2、顶板内模板4和倒角模板6的自动支设、拆除,提高定位的精度和施工质量,减少人工投入,加快施工进度。
[0023]2、采用定制的侧墙内模板2、顶板内模板4和倒角内模板尺寸,可实现精确拼装,提高综合管廊混凝土结构尺寸的精度。
[0024]3、通过模板台车底部的滚轮8和第三液压杆9的配合使用,可实现台车的自由移动和位置固定,进而实现台车连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整体全液压支拆可行走的模板台车,包括桁架结构(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桁架结构(1)的左右两侧分别有侧墙内模板(2),每个侧墙内模板(2)与桁架结构(1)的对应侧之间有间隔且间隔内装有多个水平的第一液压杆(3);桁架结构(1)上方有顶板内模板(4),顶板内模板(4)与桁架结构(1)顶端之间有间隔且间隔内装有竖直的第二液压杆(5);顶板内模板(4)左右两侧与对应侧的侧墙内模板(2)之间分别设有倒角模板(6),每个倒角模板(6)的上端经合页(7)与顶板内模板(4)的对应侧连接,下端能与对应侧的侧墙内模板(2)对接,当倒角模板(6)的下端与对应侧的侧墙内模板(2)的上端对接时对接处为平面,此时倒角模板(6)上端与顶板内模板(4)对应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小康毋存粮吴靖江陈小羊王海伟白子民韩宪宇王廷发崔明召李春蕾王泽鹏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七局交通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