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控制峰值电流的显示器背光控制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093974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14 16: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控制峰值电流的显示器背光控制电路,涉及显示器控制电路领域,该电路包括第一LED驱动电路和第二LED驱动电路、稳压电路和控制信号处理电路,第一LED驱动电路和第二LED驱动电路均通过稳压电路与供电电源连接,第一LED驱动电路和第二LED驱动电路均与控制信号处理电路连接;稳压电路包括稳压芯片U4,第二二极管D2、第三二极管D3、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第四电容C4、第五电容C5和第六电容C6,稳压芯片U4的输入端IN、第四电容C4、第二二极管D2的阴极均与稳压电路的电源输入端VIN连接,电源输入端VIN通过第四电容C4接地。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避免电流发生波动,提高发光效率。光效率。光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控制峰值电流的显示器背光控制电路


[0001]本技术涉及显示器控制电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控制峰值电流的显示器背光控制电路。

技术介绍

[0002]LED(Light 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具有低功耗、低发热量、亮度高、寿命长等优点,逐步取代传统的CCFL(Cold Cathode Fluorescent Lamp冷阴极荧光灯)作为显示器、液晶电视的背光源。
[0003]由于LED是电流型器件,电流的波动会影响其发光效率和色彩,目前大多采用电压模式对LED进行驱动控制,但是,电压模式具有控制暂态闭环响应较慢、对输入电压的变化和输出负载的变化的瞬态响应不迅速、控制环设计较复杂等缺陷,导致LED在使用时发生电流波动,发光效率较低,色彩不均匀。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控制峰值电流的显示器背光控制电路,能够避免电流发生波动,提高发光效率。
[0005]为达到以上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0006]一种基于控制峰值电流的显示器背光控制电路,包括第一LED驱动电路和第二LED驱动电路,还包括稳压电路和控制信号处理电路,所述第一LED驱动电路和第二LED驱动电路均通过稳压电路与供电电源连接,所述第一LED驱动电路和第二LED驱动电路均与控制信号处理电路连接;
[0007]所述第一LED驱动电路、第二LED驱动电路的结构相同,均包括驱动芯片U1、控制芯片U2和驱动保护芯片U3,且电路输入端VIN1与稳压电路的输出端连接,且输入端VIN1通过第一电容C1接地后,依次连接第一电感L1和第一二极管D1,所述控制芯片U2的漏极D连接于第一电感L1和第一二极管D1之间,其源极S通过第一电阻R1接地,同时,所述控制芯片U2的源极还通过第二电阻R2后与驱动芯片U1的CS端连接,所述控制芯片U2的栅极G与驱动芯片U1的gate端连接;所述驱动保护芯片U3的漏极D并联在LED负载的负端,其源极S通过第三电阻R3后接地,所述驱动保护芯片U3的栅极G与驱动芯片U1的FAULT端连接;
[0008]所述稳压电路包括稳压芯片U4,第二二极管D2、第三二极管D3、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第四电容C4、第五电容C5和第六电容C6,所述稳压芯片U4的输入端IN、第四电容C4、第二二极管D2的阴极均与稳压电路的电源输入端VIN连接,电源输入端VIN通过第四电容C4接地;稳压芯片U4的OUT端通过第五电容C5接地,同时与稳压电路的输出端Vout连接,稳压芯片U4的调整端ADJ通过相互并联的第五电阻R5、第六电容C6后接地,同时,所述稳压芯片U4的OUT端和输出端Vout之间并联有第三二极管D3和第六电阻R6。
[0009]进一步的,所述第一LED驱动电路上连接有第一稳定补偿电路,所述第二LED驱动电路上连接有第二稳定补偿电路。
[0010]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稳定补偿电路、第二稳定补偿电路均包括第四电阻R4、第二电容C2和第三电容C3,第四电阻R4和第二电容C2串联后与第三电容C3并联。
[0011]进一步的,所述第四电阻R4选用20.0kΩ/1%/1/8W的精密电阻,第二电容C2选用6.8nF/50V的陶瓷电容,第三电容C3选用2.2nF/50V的陶瓷电容。
[0012]进一步的,所述驱动芯片U1的型号选用Supertex公司的HV9912,所述驱动保护芯片U3选用Supertex公司的TN2510,所述控制芯片U2选用FAIRCHILD SEMICONDUCTOR公司的FDS3692。
[0013]进一步的,所述本实施例的稳压电路输入电压为DC4V~40V,输出电压为9V~37V。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
[0015](1)本技术中基于控制峰值电流的显示器背光控制电路,稳压电路能够防止输入电压不稳定造成输出LED电流变化引起的显示器背光不稳定,第一稳定补偿电路、第二稳定补偿电路能够解决峰值开环不稳定问题;控制信号处理电路能够实现使能信号与PWM调节信号的合并输出控制,进而能够避免电流发生波动,提高发光效率。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基于控制峰值电流的显示器背光控制电路的框图;
[0017]图2为第一LED驱动电路的电路图;
[0018]图3为稳压电路的电路图;
[0019]图4为控制信号处理电路的电路图。
[0020]图中:1

第一LED驱动电路,2

第二LED驱动电路,3

稳压电路,4

控制信号处理电路,5

供电电源,6

第一稳定补偿电路,7

第二稳定补偿电路。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2]参见图1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控制峰值电流的显示器背光控制电路,包括第一LED驱动电路1、第二LED驱动电路2、稳压电路3和控制信号处理电路4,第一LED驱动电路1、第二LED驱动电路2均通过稳压电路3与供电电源5连接,第一LED驱动电路1、第二LED驱动电路2均与控制信号处理电路4连接,第一LED驱动电路1连接第一稳定补偿电路6,第二驱动电路2连接第二稳定补偿电路7。
[0023]参见图2所示,第一LED驱动电路1、第二LED驱动电路2的结构相同图中以第一驱动电路1为例,其电路输入端VIN1与稳压电路3的输出端连接,且输入端VIN1通过第一电容C1接地后,依次连接第一电感L1和第一二极管D1,第一LED驱动电路1还包括驱动芯片U1、控制芯片U2和驱动保护芯片U3,控制芯片U2的漏极D连接于第一电感L1和第一二极管D1之间,其源极S通过第一电阻R1接地(第一电阻R1的阻值为0.15Ω),同时,U2的源极还通过第二电阻R2后与驱动芯片U1的CS端连接,U2的栅极G与驱动芯片U1的gate端连接。
[0024]驱动保护芯片U3的漏极D并联在LED负载的负端,其源极S通过第三电阻R3后接地(R3的阻值为1.24Ω),驱动保护芯片U3的栅极G与驱动芯片U1的FAULT端连接。
[0025]驱动芯片U1、控制芯片U2和驱动保护芯片U3的具体型号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本实施例中,驱动芯片U1的型号选用Supertex公司的HV9912,驱动保护芯片U3选用
Supertex公司的TN2510,控制芯片U2选用FAIRCHILD SEMICONDUCTOR公司的FDS3692。
[0026]第一稳定补偿电路6、第二稳定补偿电路7(图中示出为第一稳定补偿电路6)均包括第四电阻R4、第二电容C2和第三电容C3,第四电阻R4和第二电容C2串联后与第三电容C3并联,其中,第四电阻R4选用20.0kΩ/1%/1/8W精密电阻,第二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控制峰值电流的显示器背光控制电路,包括第一LED驱动电路(1)和第二LED驱动电路(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稳压电路(3)和控制信号处理电路(4),所述第一LED驱动电路(1)和第二LED驱动电路(2)均通过稳压电路(3)与供电电源(5)连接,所述第一LED驱动电路(1)和第二LED驱动电路(2)均与控制信号处理电路(4)连接;所述第一LED驱动电路(1)、第二LED驱动电路(2)的结构相同,均包括驱动芯片U1、控制芯片U2和驱动保护芯片U3,且电路输入端VIN1与稳压电路(3)的输出端连接,且输入端VIN1通过第一电容C1接地后,依次连接第一电感L1和第一二极管D1,所述控制芯片U2的漏极D连接于第一电感L1和第一二极管D1之间,其源极S通过第一电阻R1接地,同时,所述控制芯片U2的源极还通过第二电阻R2后与驱动芯片U1的CS端连接,所述控制芯片U2的栅极G与驱动芯片U1的gate端连接;所述驱动保护芯片U3的漏极D并联在LED负载的负端,其源极S通过第三电阻R3后接地,所述驱动保护芯片U3的栅极G与驱动芯片U1的FAULT端连接;所述稳压电路(3)包括稳压芯片U4,第二二极管D2、第三二极管D3、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第四电容C4、第五电容C5和第六电容C6,所述稳压芯片U4的输入端IN、第四电容C4、第二二极管D2的阴极均与稳压电路(3)的电源输入端VIN连接,电源输入端VIN通过第四电容C4接地;稳压芯片U4的OUT端通过第五电容C5接地,同时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亚辉刘天明陈建平邹宜成张志浩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华之洋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