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风能采集辅助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089518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14 15: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风能采集辅助装置,涉及风能利用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风箱、田字形板和输风管,田字形板与风箱内壁间隙配合,风箱一表面贯穿固定有送风管,风箱一内壁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螺纹丝杆,螺纹丝杆另一端固定有把手,风箱一表面固定连通有进风斗,进风斗外壁固定有若干磁铁,田字形板一表面开有第一槽孔,田字形板轴心处开有第一螺纹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丝杆传动的方式可以带动田字形板及其上的若干导风板从风箱中伸出,在进风斗及其上若干磁铁的配合下,可以完成对进风口的扩展,使得进风口进一步增大,能更好的将外界风导入风箱中,从而提高了风能的采集率,进而更好的满足了实际生产对风能利用的需求。更好的满足了实际生产对风能利用的需求。更好的满足了实际生产对风能利用的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风能采集辅助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风能利用
,特别是涉及一种风能采集辅助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风能:地球表面大量空气流动所产生的动能。由于地面各处受太阳辐照后气温变化不同和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不同,因而引起各地气压的差异,在水平方向高压空气向低压地区流动,即形成风。风能资源决定于风能密度和可利用的风能年累积小时数。风能密度是单位迎风面积可获得的风的功率,与风速的三次方和空气密度成正比关系。风能是一种可再生、无污染的绿色能源,在实际的生产和生活中,经常需要利用风能来帮助生产的正常有序进行,这样不仅能有效的降低生产成本,且不会产生污染物,更加符合环保的基本要求。但是现有的风能在利用过程中采集效率较低,不能很好的满足实际生产的需要,且在风能利用的过程中不能很好的根据风向进行调整,导致风能的利用效果较差,不能满足人们使用需求,且风能采集装置体积较大,不容易搬运和转移,给实际的运输和使用造成很大的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风能采集辅助装置,通过丝杆传动的方式可以带动田字形板及其上的若干导风板从风箱中伸出,在进风斗及其上若干磁铁的配合下,可以完成对进风口的扩展,使得进风口进一步增大,能更好的将外界风导入风箱中,从而提高了风能的采集率,进而更好的满足了实际生产对风能利用的需求。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5]本技术为一种风能采集辅助装置,包括风箱、田字形板和输风管,所述田字形板与风箱内壁间隙配合,所述风箱一表面贯穿固定有送风管,所述风箱一内壁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螺纹丝杆,所述螺纹丝杆另一端固定有把手,所述风箱一表面固定连通有进风斗,所述进风斗外壁固定有若干磁铁;所述田字形板一表面开有第一槽孔,所述田字形板轴心处开有第一螺纹孔,所述田字形板通过第一螺纹孔与螺纹丝杆螺纹连接,所述第一槽孔内壁通过合叶转动连接有若干导风板,所述导风板一表面固定有若干隔板,所述导风板一表面开有第二槽孔,所述合叶位于第二槽孔内部。
[0006]进一步地,若干所述磁铁呈圆形阵列分布,若干所述导风板呈圆形阵列分布,若干所述磁铁和若干导风板对应设置。
[0007]进一步地,所述把手另一表面固定有锥体,所述进风斗与风箱连接端为小口端。
[0008]进一步地,所述送风管另一端固定套接有套环,所述输风管内壁开有第三槽孔,所述套环与第三槽孔内壁间隙配合,所述送风管与输风管内壁间隙配合,所述套环与第三槽孔结合处设有密封垫。
[0009]进一步地,所述输风管外壁开有若干第二螺纹孔,若干所述第二螺纹孔均与第三槽孔相互连通,所述输风管通过第二螺纹孔螺纹连接有螺栓,所述输风管通过若干螺栓与
套环固定连接。
[0010]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1]1、本技术通过丝杆传动的方式可以带动田字形板及其上的若干导风板从风箱中伸出,在进风斗及其上若干磁铁的配合下,可以完成对进风口的扩展,使得进风口进一步增大,能更好的将外界风导入风箱中,从而提高了风能的采集率,进而更好的满足了实际生产对风能利用的需求,且田字形板及其上的若干导风板可以利用丝杆传动的方式收回到风箱中,使得该装置在搬运时体积较小,更容易运输和存储,从而更好的满足了该装置在实际应用中的需求。
[0012]2、本技术通过在送风管上设有套环,使得送风管可以借助套环在输风管内部开设的第三槽孔中转动,且输风管通过若干螺栓可以进行套环的固定,从而使得风箱上进风口的朝向便于调节和固定,进而能更好的进行风能采集和利用。
[0013]当然,实施本技术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001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5]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风能采集辅助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风箱、送风管、螺纹丝杆和把手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田字形板、导风板、隔板和第二槽孔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田字形板、第一槽孔和第一螺纹孔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5为输风管、第三槽孔和第二螺纹孔的结构示意图;
[0020]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0021]1-风箱,2-送风管,3-螺纹丝杆,4-把手,5-进风斗,6-磁铁,7-田字形板,8-第一槽孔,9-第一螺纹孔,10-导风板,11-隔板,12-第二槽孔,13-锥体,14-套环,15-输风管,16-第三槽孔,17-第二螺纹孔,18-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3]请参阅图1-5所示,本技术为一种风能采集辅助装置,包括风箱1、田字形板7和输风管15,田字形板7与风箱1内壁间隙配合,风箱1一表面贯穿固定有送风管2,风箱1一内壁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螺纹丝杆3,螺纹丝杆3另一端固定有把手4,风箱1一表面固定连通有进风斗5,进风斗5外壁固定有四个磁铁6;
[0024]田字形板7一表面开有第一槽孔8,田字形板7轴心处开有第一螺纹孔9,田字形板7通过第一螺纹孔9与螺纹丝杆3螺纹连接,第一槽孔8内壁通过合叶转动连接有四个导风板
10,导风板10一表面固定有五个隔板11,导风板10一表面开有第二槽孔12,合叶位于第二槽孔12内部。
[0025]其中如图1和图3所示,四个磁铁6呈圆形阵列分布,四个导风板10呈圆形阵列分布,四个磁铁6和四个导风板10对应设置,磁铁6与导风板10磁性连接,使得进风斗5可以通过磁铁6进行对应导风板10的固定,从而使得四个导风板10能更好的展开。
[0026]其中如图1所示,把手4另一表面固定有锥体13,减小把手4对风的阻力,进风斗5与风箱1连接端为小口端,这样设计使得风能更多的进入该装置中。
[0027]其中如图1、图2和图5所示,送风管2另一端固定套接有套环14,输风管15内壁开有第三槽孔16,套环14与第三槽孔16内壁间隙配合,送风管2与输风管15内壁间隙配合,套环14与第三槽孔16结合处设有密封垫,输风管15外壁开有三个第二螺纹孔17,三个第二螺纹孔17均与第三槽孔16相互连通,输风管15通过第二螺纹孔17螺纹连接有螺栓18,输风管15通过三个螺栓18与套环14固定连接。
[0028]本实施例的一个具体应用为:首先将输风管15一端与用风设备进风口一端固定连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风能采集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风箱(1)、田字形板(7)和输风管(15),所述田字形板(7)与风箱(1)内壁间隙配合,所述风箱(1)一表面贯穿固定有送风管(2),所述风箱(1)一内壁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螺纹丝杆(3),所述螺纹丝杆(3)另一端固定有把手(4),所述风箱(1)一表面固定连通有进风斗(5),所述进风斗(5)外壁固定有若干磁铁(6);所述田字形板(7)一表面开有第一槽孔(8),所述田字形板(7)轴心处开有第一螺纹孔(9),所述田字形板(7)通过第一螺纹孔(9)与螺纹丝杆(3)螺纹连接,所述第一槽孔(8)内壁通过合叶转动连接有若干导风板(10),所述导风板(10)一表面固定有若干隔板(11),所述导风板(10)一表面开有第二槽孔(12),所述合叶位于第二槽孔(12)内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风能采集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若干所述磁铁(6)呈圆形阵列分布,若干所述导风板(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雷振友
申请(专利权)人:吉林省泽森新能源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