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马志青专利>正文

一种颅脑损伤术后头部保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085697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14 15: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颅脑损伤术后头部保护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顶部的四角均开设有方孔,所述壳体的右侧贯穿设置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左端贯穿至壳体的内腔并通过轴承与壳体内腔的左侧活动连接,所述螺纹杆表面的两侧均螺纹套设有U型板,所述U型板顶部的前侧和后侧均贯穿方孔延伸至壳体的顶部并固定连接有夹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的颅脑损伤术后头部保护装置不便于进行调节,由于人的头部大小和形状以及面部器官形态的各不相同,不方便不同人群的使用,同时不能对患者头部降温和颈部按摩,患者头部长时间出汗容易滋生细菌引起感染,长时间的平躺导致血液不流通,影响术后恢复的问题。术后恢复的问题。术后恢复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颅脑损伤术后头部保护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脑科医疗
,具体为一种颅脑损伤术后头部保护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如今很多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在行去骨瓣减压手术后,病人头部会遗留颅骨缺损,所以脑科手术后的护理以及保护十分的重要,脑科手术后患者的头部需要精心的保护与护理,不小心碰到都会十分危险,因此需要头部保护装置进行保护,但是现有的颅脑损伤术后头部保护装置不便于进行调节,由于人的头部大小和形状以及面部器官形态的各不相同,不方便不同人群的使用,同时不能对患者头部降温和颈部按摩,患者头部长时间出汗容易滋生细菌引起感染,长时间的平躺导致血液不流通,影响术后的恢复。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颅脑损伤术后头部保护装置,具备便于进行调节、对患者头部降温和颈部按摩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颅脑损伤术后头部保护装置不便于进行调节,由于人的头部大小和形状以及面部器官形态的各不相同,不方便不同人群的使用,同时不能对患者头部降温和颈部按摩,患者头部长时间出汗容易滋生细菌引起感染,长时间的平躺导致血液不流通,影响术后恢复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颅脑损伤术后头部保护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顶部的四角均开设有方孔,所述壳体的右侧贯穿设置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左端贯穿至壳体的内腔并通过轴承与壳体内腔的左侧活动连接,所述螺纹杆表面的两侧均螺纹套设有U型板,所述U型板顶部的前侧和后侧均贯穿方孔延伸至壳体的顶部并固定连接有夹板,所述壳体内腔右侧的前侧和后侧均固定连接有滑杆,所述滑杆的左端贯穿U型板并与壳体内腔的左侧固定连接,所述夹板相对一侧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气囊,所述夹板的一侧贯穿设置有软管,所述软管的一端贯穿夹板并与气囊的一侧固定连通,所述软管远离夹板的一端固定连通有充气球,所述软管远离夹板一端的表面设置有单向阀,所述壳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保护垫,所述保护垫的顶部开设有凹槽,所述夹板右侧的前侧和后侧均开设有圆孔,所述圆孔的内腔通过支架固定连接有风扇,所述夹板背面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相对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电动伸缩杆,所述电动伸缩杆相对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箱体,所述箱体内腔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转轴的一端贯穿至箱体的外部并固定连接有圆盘,所述圆盘相对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横管,所述横管远离圆盘的一侧贯穿设置有横杆,所述横杆的一端贯穿至横管的内腔并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远离横杆的一端与横管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横杆远离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按摩球。
[0005]优选的,所述螺纹杆的右端固定连接有转盘,所述圆孔内壁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网板。
[0006]优选的,所述横管内腔的顶部和底部均开设有滑槽,所述横杆位于横管内腔一端
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远离横杆的一侧延伸至滑槽的内腔。
[0007]优选的,所述螺纹杆和壳体之间设置有轴承,轴承套设在螺纹杆的表面。
[0008]优选的,所述箱体相对的一侧均开设有与电机转轴相适配的第一通孔,所述夹板相对一侧的顶部均开设有与软管相适配的第二通孔。
[000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0]1、本技术通过壳体、方孔、螺纹杆、U型板、夹板、滑杆、气囊、软管、充气球、单向阀、保护垫、凹槽、圆孔、风扇、连接板、电动伸缩杆、箱体、电机、圆盘、横管、横杆、弹簧和按摩球进行配合,具备便于进行调节、对患者头部降温和颈部按摩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颅脑损伤术后头部保护装置不便于进行调节,由于人的头部大小和形状以及面部器官形态的各不相同,不方便不同人群的使用,同时不能对患者头部降温和颈部按摩,患者头部长时间出汗容易滋生细菌引起感染,长时间的平躺导致血液不流通,影响术后恢复的问题。
[0011]2、本技术通过设置滑杆,对U型板进行固定支撑,防止U型板在移动过程中进行倾斜,通过设置转盘,使螺纹杆在转动时更加的方便省力,通过设置网板,防止风扇扇叶的转动对人体造成损伤,通过设置滑槽和滑块,防止横杆本身进行自转,通过设置轴承,对螺纹杆进行固定,使螺纹杆在转动时不受到壳体的影响,同时不会发生移动。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本技术俯视局部剖视示意图;
[0014]图3为本技术图1中A的放大示意图;
[0015]图4为本技术局部右视剖视示意图;
[0016]图5为本技术壳体俯视剖视示意图。
[0017]图中:1壳体、2方孔、3螺纹杆、4U型板、5夹板、6滑杆、7气囊、8软管、9充气球、10单向阀、11保护垫、12凹槽、13圆孔、14风扇、15连接板、16电动伸缩杆、17箱体、18电机、19圆盘、20横管、21横杆、22弹簧、23按摩球、24转盘、25网板、26滑槽、27滑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9]请参阅图1

5,一种颅脑损伤术后头部保护装置,包括壳体1,壳体1顶部的四角均开设有方孔2,壳体1的右侧贯穿设置有螺纹杆3,螺纹杆3的左端贯穿至壳体1的内腔并通过轴承与壳体1内腔的左侧活动连接,螺纹杆3表面的两侧均螺纹套设有U型板4,U型板4顶部的前侧和后侧均贯穿方孔2延伸至壳体1的顶部并固定连接有夹板5,壳体1内腔右侧的前侧和后侧均固定连接有滑杆6,滑杆6的左端贯穿U型板4并与壳体1内腔的左侧固定连接,夹板5相对一侧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气囊7,夹板5的一侧贯穿设置有软管8,软管8的一端贯穿夹板5并与气囊7的一侧固定连通,软管8远离夹板5的一端固定连通有充气球9,软管8远离夹板5一端的表面设置有单向阀10,壳体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保护垫11,保护垫11的顶部开设
有凹槽12,夹板5右侧的前侧和后侧均开设有圆孔13,圆孔13的内腔通过支架固定连接有风扇14,夹板5背面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板15,连接板15相对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电动伸缩杆16,电动伸缩杆16相对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箱体17,箱体17内腔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电机18,电机18转轴的一端贯穿至箱体17的外部并固定连接有圆盘19,圆盘19相对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横管20,横管20远离圆盘19的一侧贯穿设置有横杆21,横杆21的一端贯穿至横管20的内腔并固定连接有弹簧22,弹簧22远离横杆21的一端与横管20的内壁固定连接,横杆21远离弹簧2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按摩球23,通过设置滑杆6,对U型板4进行固定支撑,防止U型板4在移动过程中进行倾斜,螺纹杆3的右端固定连接有转盘24,圆孔13内壁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网板25,通过设置转盘24,使螺纹杆3在转动时更加的方便省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颅脑损伤术后头部保护装置,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顶部的四角均开设有方孔(2),所述壳体(1)的右侧贯穿设置有螺纹杆(3),所述螺纹杆(3)的左端贯穿至壳体(1)的内腔并通过轴承与壳体(1)内腔的左侧活动连接,所述螺纹杆(3)表面的两侧均螺纹套设有U型板(4),所述U型板(4)顶部的前侧和后侧均贯穿方孔(2)延伸至壳体(1)的顶部并固定连接有夹板(5),所述壳体(1)内腔右侧的前侧和后侧均固定连接有滑杆(6),所述滑杆(6)的左端贯穿U型板(4)并与壳体(1)内腔的左侧固定连接,所述夹板(5)相对一侧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气囊(7),所述夹板(5)的一侧贯穿设置有软管(8),所述软管(8)的一端贯穿夹板(5)并与气囊(7)的一侧固定连通,所述软管(8)远离夹板(5)的一端固定连通有充气球(9),所述软管(8)远离夹板(5)一端的表面设置有单向阀(10),所述壳体(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保护垫(11),所述保护垫(11)的顶部开设有凹槽(12),所述夹板(5)右侧的前侧和后侧均开设有圆孔(13),所述圆孔(13)的内腔通过支架固定连接有风扇(14),所述夹板(5)背面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板(15),所述连接板(15)相对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电动伸缩杆(16),所述电动伸缩杆(16)相对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箱体(17),所述箱体(17)内腔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志青肖丽萍成长青
申请(专利权)人:马志青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