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吊顶转角处双层石膏板防应力开裂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084675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14 15: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吊顶转角处双层石膏板防应力开裂结构,包括与墙体连接的龙骨框架,其特征是:龙骨框架下面连接第一层石膏板,第一层石膏板下面连接第二层玻璃纤维网格板,第二层玻璃纤维网格板下面连接第三层石膏板。有益效果是:每层石膏板转角处均设有V字型槽,克服吊棚产生的内应力,同时通过双层石膏板之间的玻璃纤维网格布增加双层石膏板之间的连接强度,使其不易受到内应力导致的吊棚转角处产生的接缝、斜角开裂现象。斜角开裂现象。斜角开裂现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吊顶转角处双层石膏板防应力开裂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吊顶石膏板结构,特别是一种吊顶转角处双层石膏板防应力开裂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现有传统家装轻钢龙骨吊棚转角处采用单层石膏板拼接,有直缝或转角拼接两种方式,当吊棚两边内应力作用到吊棚转角处时,石膏板接缝处、棚角斜角处会发生开裂。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要克服上述问题中的不足,提供一种一种吊顶转角处双层石膏板防应力开裂结构。
[0004]为克服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5]包括与墙体连接的龙骨框架,其特征是:龙骨框架下面连接第一层石膏板,第一层石膏板下面连接第二层玻璃纤维网格板,第二层玻璃纤维网格板下面连接第三层石膏板。
[0006]所述第一层石膏板包括第一石膏板和第二石膏板,第二石膏板的左端、下端分别连接第一石膏板并在第二石膏板与第一石膏板的结合处分别有一V字型槽。
[0007]所述第三层石膏板包括第一石膏板和第三石膏板,第三石膏板的左端、下端分别连接第一石膏板并在第三石膏板与第一石膏板的结合处分别有一V字型槽。
[0008]所述第一层石膏板中的第二石膏板是L型,安装在龙骨框架的转角处。
[0009]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每层石膏板转角处均设有V字型槽,克服吊棚产生的内应力,同时通过双层石膏板之间的玻璃纤维网格布增加双层石膏板之间的连接强度,使其不易受到内应力导致的吊棚转角处产生的接缝、斜角开裂现象。
附图说明
[0010]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11]图1是本技术的第一层石膏板的平面图。
[0012]图2是图1所示沿A

A线剖视图。
[0013]图3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4是图3所述沿B

B线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5]如图1

4所示,包括与墙体连接的龙骨框架1,其特征是:龙骨框架1下面连接第一层石膏板2,第一层石膏板2下面连接第二层玻璃纤维网格板3,第二层玻璃纤维网格板3下面连接第三层石膏板4。
[0016]所述第一层石膏板2包括第一石膏板5和第二石膏板6,第二石膏板6的左端、下端分别连接第一石膏板5并在第二石膏板6与第一石膏板5的结合处分别有一V字型槽。
[0017]所述第三层石膏板4包括第一石膏板5和第三石膏板7,第三石膏板7的左端、下端分别连接第一石膏板5并在第三石膏板7与第一石膏板5的结合处分别有一V字型槽。
[0018]所述第一层石膏板1中的第二石膏板6是L型,安装在龙骨框架1的转角处。
[0019]第一层石膏板2与龙骨框架1采用螺钉8连接,第一层石膏板、第二层玻璃纤维网格板3、第一层石膏板2中的V字型槽与第三层石膏板4中的V字型槽分别错开排布,V字型槽开口宽度是3

5毫米,第一层石膏板2中的V字型槽避免墙体产生的应力导致向第一石膏板5延伸,第二层玻璃纤维网格板3使第一层石膏板2与第三层石膏板4结合一体,使其强度增大,抗应力收缩能力强,通过第三层石膏板4的V字型槽避免墙体产生的应力导致向第三层石膏板4中延伸,避免吊棚转角处产生的接缝、斜角开裂现象。
[0020]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技术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吊顶转角处双层石膏板防应力开裂结构,包括与墙体连接的龙骨框架,其特征是:龙骨框架下面连接第一层石膏板,第一层石膏板下面连接第二层玻璃纤维网格板,第二层玻璃纤维网格板下面连接第三层石膏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吊顶转角处双层石膏板防应力开裂结构,其特征是:第一层石膏板包括第一石膏板和第二石膏板,第二石膏板的左端、下端分别连接第一石膏板并在第二石膏板与第一石膏板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水林陈淼和
申请(专利权)人:方林家居装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