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肖珍娟专利>正文

一种用于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放射保护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084131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14 15: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放射保护罩,具体涉及新生儿监护领域,包括第一婴儿保护罩,第一婴儿保护罩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支撑机构;支撑机构包括第一活动内仓,第一活动内仓开设在第一婴儿保护罩的内部,第一婴儿保护罩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弧面支撑框架,弧面支撑框架的内部开设有中心空槽,第一活动内仓与中心空槽相连通,中心空槽的周向侧内壁固定安装有环形支撑侧板,弧面支撑框架的顶部固定安装有顶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了支撑机构,放射拍片用设备通过环形支撑侧板置放在弧面支撑框架的顶部,在减少第一婴儿保护罩内腔与外部的开口大小前提下,解决了对婴儿放射拍片时,需要中转病房的问题。需要中转病房的问题。需要中转病房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放射保护罩


[0001]本技术涉及新生儿监护
,更具体地说,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放射保护罩。

技术介绍

[0002]新生儿就是指的是胎儿娩出母体并自脐带结扎起,至出生后满28天这一段时间的婴儿,宝宝出生后,应尽早进行哺乳,这样可以促进母亲乳汁分泌,新生儿健康应具有十个方面的标准,自主呼吸必备条件,需要注意初次呼吸注意的事项以及体检、常见病等,出生后即刻生命体征评估将新生儿置于保温环境中,然后立刻判断有无呼吸、心率,观察皮肤颜色,如无呼吸,则应先清理呼吸道后进行触觉刺激,如拍打脚底或快速按摩后背,如仍无呼吸则按新生儿窒息进行复苏,并根据心率及肤色决定复苏措施,以上过程应在新生儿出生后20—30秒内完成,Apgar评分是对新生儿出生后短期内健康状况的综合评估,应在产后1、5、10分钟各评一次,1分钟的Apgar评分代表新生儿出生时的状况,反映其宫内生活及产程中经历的状况;5分钟及以后的评分则代表新生儿独立生活的能力,与以后的生命质量关系密切,如10分钟Apgar评分仍低于正常标准,需边处理边继续评分。
[0003]当下医院受理的高龄产妇较多,容易导致医院新生儿较多,医院新生儿床位紧缺,并且部分新生儿在出生后,需要转至放射科进行放射拍片,传统的转移方式,需要将婴儿进行转移病房,或者在保护罩侧面直接置放支撑架,来进行拍片工作,这样一方面会让婴儿在移动时,造成一定的伤害,另一方面传统的拍片用支撑架在打开保护罩顶盖进行拍片时,会大幅度影响保护罩内的温度与部分氧气药品的输送,影响实际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放射保护罩,通过设置了支撑机构,放射拍片用设备通过环形支撑侧板置放在弧面支撑框架的顶部,在减少第一婴儿保护罩内腔与外部的开口大小前提下,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放射保护罩,包括第一婴儿保护罩,所述第一婴儿保护罩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支撑机构;
[0006]所述支撑机构包括第一活动内仓,所述第一活动内仓开设在第一婴儿保护罩的内部,所述第一婴儿保护罩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弧面支撑框架,所述弧面支撑框架的内部开设有中心空槽,所述第一活动内仓与中心空槽相连通,所述中心空槽的周向侧内壁固定安装有环形支撑侧板,所述弧面支撑框架的顶部固定安装有顶盖,所述顶盖的底部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支撑凸板,所述顶盖通过支撑凸板卡接在中心空槽的内腔。
[0007]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婴儿保护罩设置为圆柱状药囊型腔体,所述第一婴儿保护罩与弧面支撑框架的连接处大小相互吻合。
[0008]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顶盖的顶部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支撑把手,所述
第一婴儿保护罩的一侧连通设有传输管道,所述第一婴儿保护罩远离传输管道的一侧开设有排气孔。
[0009]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弧面支撑框架的两侧均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弧面支撑侧板,所述第一婴儿保护罩的外壁两侧均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柱状凸块,所述弧面支撑框架通过弧面支撑侧板与柱状凸块相互安装。
[0010]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活动内仓的内腔固定安装有第二婴儿保护罩,所述第二婴儿保护罩的两侧固定安装有连接型支撑柱,所述连接型支撑柱固定安装在第一活动内仓的内腔侧壁,所述第二婴儿保护罩的内部开设有第二活动内仓。
[0011]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婴儿保护罩的底部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支撑环托框架,所述支撑环托框架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支撑底座,所述支撑底座的底部设有刹车脚轮。
[0012]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0013]1、本技术通过设置了支撑机构,放射拍片用设备通过环形支撑侧板置放在弧面支撑框架的顶部,对放射拍片用设备达到支撑与稳固的作用,第一婴儿保护罩的一端利用传输管道输送氧气等物质,第一婴儿保护罩的另一侧用于排气,在减少第一婴儿保护罩内腔与外部的开口大小前提下,提升了放射拍片设备使用的便捷性与支撑的稳定性;
[0014]2、本技术通过设置了第二婴儿保护罩,在第二婴儿保护罩内部开设有第二活动内仓,当医护人员将婴儿置放在第二活动内仓的内腔,第二活动内仓会向下轻微变形,对婴儿达到轻微包裹的作用,连接型支撑柱与第二活动内仓相互配合,与现有技术相比,有降低婴儿在第一婴儿保护罩内腔出现歪斜的概率,相对提升了整体使用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整体正剖图。
[0017]图3为本技术图2的A部结构放大图。
[0018]附图标记为:1第一婴儿保护罩、2支撑机构、21第一活动内仓、22弧面支撑框架、23中心空槽、24环形支撑侧板、25顶盖、26支撑凸板、3支撑把手、4传输管道、5弧面支撑侧板、6柱状凸块、7第二婴儿保护罩、8连接型支撑柱、9第二活动内仓、10支撑环托框架、11支撑底座。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0]参照说明书附图1

3,本技术一实施例的一种用于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放射保护罩,可包括第一婴儿保护罩1,第一婴儿保护罩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支撑机构2,支撑机构2包括第一活动内仓21,第一活动内仓21开设在第一婴儿保护罩1的内部,第一活动内仓21的内腔用于置放婴儿,提升了使用的便捷性,第一婴儿保护罩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弧面支
撑框架22,弧面支撑框架22的内部开设有中心空槽23,第一活动内仓21与中心空槽23相连通,中心空槽23的周向侧内壁固定安装有环形支撑侧板24,中心空槽23的设置,可以提升放射拍片设备支撑的便捷性,透过中心空槽23可以对第一婴儿保护罩1内部的婴儿进行快速拍片工作,弧面支撑框架22的顶部固定安装有顶盖25,顶盖25的底部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支撑凸板26,顶盖25通过支撑凸板26卡接在中心空槽23的内腔,第一婴儿保护罩1设置为圆柱状药囊型腔体,可以有效降低婴儿在第一婴儿保护罩1内部出现翻身歪斜的问题,第一婴儿保护罩1与弧面支撑框架22的连接处大小相互吻合,提升了拆装的便捷性。
[0021]顶盖25的顶部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支撑把手3,使得顶盖25可以安装的更加便捷,第一婴儿保护罩1的一侧连通设有传输管道4,第一婴儿保护罩1远离传输管道4的一侧开设有排气孔,以便于第一婴儿保护罩1内腔输送雾化气体或者氧气等,弧面支撑框架22的两侧均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弧面支撑侧板5,弧面支撑侧板5的设置,提升了拆装的便捷性,第一婴儿保护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放射保护罩,包括第一婴儿保护罩(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婴儿保护罩(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支撑机构(2);所述支撑机构(2)包括第一活动内仓(21),所述第一活动内仓(21)开设在第一婴儿保护罩(1)的内部,所述第一婴儿保护罩(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弧面支撑框架(22),所述弧面支撑框架(22)的内部开设有中心空槽(23),所述第一活动内仓(21)与中心空槽(23)相连通,所述中心空槽(23)的周向侧内壁固定安装有环形支撑侧板(24),所述弧面支撑框架(22)的顶部固定安装有顶盖(25),所述顶盖(25)的底部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支撑凸板(26),所述顶盖(25)通过支撑凸板(26)卡接在中心空槽(23)的内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放射保护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婴儿保护罩(1)设置为圆柱状药囊型腔体,所述第一婴儿保护罩(1)与弧面支撑框架(22)的连接处大小相互吻合。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放射保护罩,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25)的顶部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支撑把手(3),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珍娟王鸿雁
申请(专利权)人:肖珍娟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