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出液的吸嘴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083984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14 15: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吸嘴包装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便于出液的吸嘴袋,包括袋身和吸嘴,袋身由上膜、下膜及底膜组成,上膜和下膜的两侧设置有相互对接并粘接的沿边,两侧沿边之间安装有多个框架条,该框架条为弧形并贴附上膜与下膜延伸;在袋身的顶部安装有吸嘴,该吸嘴为管状结构,吸嘴内设有弹簧,弹簧上方连接限流球,吸嘴内套接有导液管,该导液管下方伸进吸嘴内并安装有开口向下的锥斗,该锥斗与导液管之间采用镂空连接,导液管的上方伸出吸嘴外,并安装有按压壳体,该按压壳侧面连接有出液导管。可实现吸嘴袋可控的便利取液,从而彻底解决吸嘴袋液体滞留和倾倒过量的问题。决吸嘴袋液体滞留和倾倒过量的问题。决吸嘴袋液体滞留和倾倒过量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出液的吸嘴袋


[0001]本技术属于吸嘴包装袋领域,具体为一种便于出液的吸嘴袋。

技术介绍

[0002]在吸嘴袋倾倒储存液体时,经常出现液体滞留和倾倒过量的问题,以现有储存洗衣液的吸嘴袋为例,吸嘴袋的内部棱角较多而滞留较多的洗衣液,这会导致袋内洗衣液无法彻底使用,吸嘴与袋体连接处设置为阶梯结构而滞留倾倒的部分液体,这也会进一步加剧袋内洗衣液的滞留量,此外,现有吸嘴袋的吸嘴为空旷的管体,液体可以快速通过,而袋体为软质塑料制作,使用时用户的握力极易将袋体压扁,体积减小内部压力变大而将洗衣液挤出,吸嘴无阻力,这会导致倾倒过量,造成浪费,现有的解决办法除了减小吸嘴的直径或者直接删除吸嘴而设计撕拉口式,吸嘴直径减小,只能做到减缓,却不能做到彻底避免,撕拉式为非吸嘴袋结构,撕拉口大小也具有不稳定性和非恢复性,因此现有的解决方式只做到了减缓却并未解决这一问题。而目前的吸嘴袋均存在这种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提出一种可以控制倾倒量的光滑内壁吸嘴袋,以便用户放心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出液的吸嘴袋,该吸嘴袋可以用手握托起任意的倾倒液体,其能对手握力进行反作用的支撑,使袋体不变形而内壁保持圆滑,液体流动顺畅至吸嘴,吸嘴能对液体节流控量,从而可以使液体在吸嘴袋内始终保持顺畅的流动并定量的流出吸嘴,彻底解决现有吸嘴袋液体滞留和倾倒过量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出液的吸嘴袋,包括袋身和吸嘴,袋身由上膜、下膜及底膜组成,上膜和下膜的两侧设置有相互对接并粘接的沿边,两侧沿边之间安装有多个框架条,该框架条为弧形并贴附上膜与下膜延伸,框架条可使袋身的封边呈圆滑的弧状;在袋身的顶部呈圆孔,该圆孔上安装有吸嘴,该吸嘴为管状结构,吸嘴内设有弹簧,弹簧上方连接限流球,吸嘴内套接有导液管,该导液管下方伸进吸嘴内并安装有开口向下的锥斗,锥斗与限流球抵接,该锥斗与导液管之间采用镂空连接,使导液管伸进吸嘴内仅通过镂空处导流,该弹簧可提供将锥斗及导液管整体向上推动的动力,导液管的上方伸出吸嘴外,并安装有按压壳体,该按压壳侧面连接有出液导管。
[0005]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袋身在高度和水平方向均采用铝箔条支撑为具有圆滑内壁的结构,可减小液体流动的阻力,便于液体向吸嘴流动,吸嘴采用管体与导液管互相插接,导液管采用底部镂空,可使被认为向下按压的导液管深深插入吸嘴管体内,液体通过镂空处流出,而弹簧提供导液管及锥斗缓慢上移的动力,在一次回复路程中,液体流出量固定,防止大量倾泻,从而便于控制流量,在结构支撑的铝箔条和定量取液的吸嘴的共同作用下,可实现吸嘴袋可控的便利取液,从而彻底解决吸嘴袋液体滞留和倾倒过量的问题。
[0006]优选地,所述沿边和框架条内包裹安装有铝箔条,铝箔条可进行对袋身高度和侧面方向上的体型固定。铝箔条质量小,成本低,又具有一定的强度,综合考虑吸嘴的实用性,
采用袋身的外部设置铝箔条支撑整个框架,从而可保持袋身的内部圆滑内壁及防治手握力挤压液体。
[0007]优选地,所述吸嘴的管体由四段阶梯管组成,分别为第一阶梯管、第二阶梯管、第三阶梯管和第四阶梯管,其中,自下而上直径依次减小,第一阶梯管和第三阶梯管为锥斗状结构,第一阶梯管用于减小与袋身之间的坡度而使流体滞留阻碍降至最低,第三阶梯管为与所述锥斗坡度相同的较大管壁,第三阶梯管用于与锥斗对接限流,第二阶梯管为圆柱管,用于固定弹簧及做为限流球的往复移动路径,第四阶梯管为圆柱管,用于套接导液管对其进行导向并遮挡镂空处。吸嘴的管体阶梯设置既能保证液体的流动性,又能实现定量截取的功能。
附图说明
[0008]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09]图1为本技术的实施例的吸嘴袋的整体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0]图2为本技术的实施例的吸嘴及其组件的整体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1]图3为本技术的实施例中的固定管的吸嘴及其组件的爆炸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2]图中,袋身1、框架条2、吸嘴3、第二阶梯管31、第四阶梯管32、第一阶梯管33、第三阶梯管34、按压壳体41、导液管42、出液导管43、锥斗 44、限流球5、弹簧6、沿边7。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以下将配合附图及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借此对本申请如何应用技术手段来解决技术问题并达成技术功效的实现过程能充分理解并据以实施。
[0014]请参阅图1

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便于出液的吸嘴袋,包括袋身1和吸嘴3,袋身1由上膜、下膜及底膜组成,上膜和下膜的两侧设置有相互对接并粘接的沿边7,两侧沿边7之间安装有多个框架条2,该框架条2为弧形并贴附上膜与下膜延伸,框架条2可使袋身1的封边呈圆滑的弧状;在袋身1的顶部呈圆孔,该圆孔上安装有吸嘴3,该吸嘴3为管状结构,吸嘴3内设有弹簧6,弹簧6上方连接限流球5,吸嘴3内套接有导液管 42,该导液管42下方伸进吸嘴3内并安装有开口向下的锥斗44,锥斗44与限流球5抵接,该锥斗44与导液管42之间采用镂空连接,使导液管42伸进吸嘴3内仅通过镂空处导流,该弹簧6可提供将锥斗44及导液管42整体向上推动的动力,导液管42的上方伸出吸嘴3外,并安装有按压壳体41,该按压壳侧面连接有出液导管43。
[0015]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袋身1在高度和水平方向均采用铝箔条支撑为具有圆滑内壁的结构,可减小液体流动的阻力,便于液体向吸嘴3流动,吸嘴3 采用管体与导液管42互相插接,导液管42采用底部镂空,可使被认为向下按压的导液管42深深插入吸嘴管体内,液体通过镂空处流出,而弹簧6提供导液管42及锥斗44缓慢上移的动力,在一次回复路程中,液体流出量固定,防止大量倾泻,从而便于控制流量,在结构支撑的铝箔条和定量取液的吸嘴3的共同作用下,可实现吸嘴袋可控的便利取液,从而彻底解决吸嘴袋液体滞留和倾倒过量的问题。
[0016]优选地,所述沿边7和框架条2内包裹安装有铝箔条,铝箔条可进行对袋身1高度和
侧面方向上的体型固定。铝箔条质量小,成本低,又具有一定的强度,综合考虑吸嘴3的实用性,采用袋身1的外部设置铝箔条支撑整个框架,从而可保持袋身1的内部圆滑内壁及防治手握力挤压液体。
[0017]优选地,所述吸嘴3的管体由四段阶梯管组成,分别为第一阶梯管33、第二阶梯管31、第三阶梯管34和第四阶梯管32,其中,自下而上直径依次减小,第一阶梯管33和第三阶梯管34为锥斗44状结构,第一阶梯管33用于减小与袋身1之间的坡度而使流体滞留阻碍降至最低,第三阶梯管34为与所述锥斗44坡度相同的较大管壁,第三阶梯管34用于与锥斗44对接限流,第二阶梯管31为圆柱管,用于固定弹簧6及做为限流球5的往复移动路径,第四阶梯管32为圆柱管,用于套接导液管42对其进行导向并遮挡镂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出液的吸嘴袋,其特征在于:包括袋身和吸嘴,袋身由上膜、下膜及底膜组成,上膜和下膜的两侧设置有相互对接并粘接的沿边,两侧沿边之间安装有多个框架条,该框架条为弧形并贴附上膜与下膜延伸,框架条可使袋身的封边呈圆滑的弧状;在袋身的顶部呈圆孔,该圆孔上安装有吸嘴,该吸嘴为管状结构,吸嘴内设有弹簧,弹簧上方连接限流球,吸嘴内套接有导液管,该导液管下方伸进吸嘴内并安装有开口向下的锥斗,锥斗与限流球抵接,该锥斗与导液管之间采用镂空连接,使导液管伸进吸嘴内仅通过镂空处导流,该弹簧可提供将锥斗及导液管整体向上推动的动力,导液管的上方伸出吸嘴外,并安装有按压壳体,该按压壳侧面连接有出液导管。2.如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仁群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旭东包装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