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医废转运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083514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14 15: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智能医废转运车,包括主壳体、万向轮、驱动轮和储物箱,所述主壳体内部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水箱,且水箱一侧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抽水泵,所述抽水泵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连接管,且连接管的底端穿过主壳体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分配管,所述分配管底部的两端皆固定连接有雾化喷头,所述主壳体内部的底端高度连接有称重器,所述主壳体内部的另一侧的底端设置有箱槽,且箱槽的内部设置有工具箱,所述主壳体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储物箱,且储物箱一侧的内部活动连接有辅助结构,所述储物箱内部的两侧皆固定连接有夹持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储物箱内部的两侧皆固定连接有夹持结构,以防止物料在运输过程中产生磕碰造成污染与泄漏。料在运输过程中产生磕碰造成污染与泄漏。料在运输过程中产生磕碰造成污染与泄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智能医废转运车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为智能医废转运车。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愈来愈多的疾病为人们所熟知、治愈,而疾病治疗过程中难免产生如使用过的一次性产品、试剂盒等医疗废物,且此等废物若不经特定器械转运后消毒灭菌,则存在泄漏传染的危险。
[0003]在实现本技术的过程中,专利技术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没有得到解决:
[0004](1)传统的智能医废转运车不具备喷洒消毒的功能,若在运输医疗废物的过程中突发细菌泄漏则难以及时对其进行杀毒处理;
[0005](2)传统的智能医废转运车未设置辅助下料结构,难以对运输车内满载的重物进行搬运卸料,费时费力;
[0006](3)传统的智能医废转运车内部未设置缓冲装置,医疗废物在运输过程中易与箱壁发生碰撞而破裂,导致箱体内部遭受污染。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智能医废转运车,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不具备消毒功能、下料费力和运输中内部防碰撞的问题。
[0008]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智能医废转运车,包括主壳体(1)、万向轮(4)、驱动轮(9)和储物箱(13),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壳体(1)内部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水箱(2),且水箱(2)一侧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抽水泵(3),所述抽水泵(3)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连接管(5),且连接管(5)的底端穿过主壳体(1)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分配管(7),所述分配管(7)底部的两端皆固定连接有雾化喷头(6),所述水箱(2)一侧的顶端固定连接有进料口(16),所述主壳体(1)底部两端的两侧皆固定连接有万向轮(4),所述主壳体(1)底端另一侧的两端之间活动连接有驱动轮(9),所述主壳体(1)内部的底端高度连接有称重器(8),所述主壳体(1)内部的另一侧的底端设置有箱槽(11),且箱槽(11)的内部设置有工具箱(10),所述主壳体(1)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储物箱(13),且储物箱(13)一侧的内部活动连接有辅助结构(12),所述储物箱(13)内部的两侧皆固定连接有夹持结构(17),所述主壳体(1)顶端的内部活动铰接有折叠板(18),所述主壳体(1)顶端一侧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控制台(14),所述主壳体(1)一侧顶部的两端皆固定连接有把手(1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医废转运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结构(12)的内部依次设置有框体(1201)、侧板(1202)、插栓(1203)、卡块(1204)、插槽(1205)、滚轮(1206)和滚动腔室(120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郝喜明苏磊刘标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中科医信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