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蒸汽排放消音装置及蒸汽排放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081806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14 15: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蒸汽排放消音装置和蒸汽排放系统,其中,装置包括筒体,相互垂直设置在所述筒体内部的竖向隔板和横向隔板,筒体的内部左侧形成有上腔室和下腔室,筒体的内部右侧形成有右腔室;横向隔板远离竖向隔板的一端设置有若干的第一通孔;竖向隔板靠近筒体底部一端设置有若干的第二通孔;右腔室内填充有捕沫填料。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蒸汽排放消音装置由于采用了三腔室的筒体结构,二次蒸汽进入装置后通过三个腔室的扩容、降压、冷却,能够有效的消除蒸汽排放时产生的白雾和噪声,具有很好的减排降噪效果。减排降噪效果。减排降噪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蒸汽排放消音装置及蒸汽排放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废气排放
,尤其涉及一种蒸汽排放消音装置及蒸汽排放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科技的发展,企业生产对环保的要求越来越高,在冶金行业,蒸汽排放通常是通过疏水阀控制直接排放到大气中,该种排汽方式,当一定压力的饱和冷凝水通过疏水阀排放至低压环境中时,由于低压饱和冷凝水的“显热”较低,疏水阀排放的较高“显热”的冷凝水会在低压环境中二次蒸发,以吸收多余的“显热”,形成二次蒸汽。
[0003]二次蒸汽的比例与冷凝水前后的压差有关,压差越大,二次蒸汽的比例就会越大,此时就会有大量的“白雾”会从疏水阀后端冒出,并且随着疏水阀的开关还伴有一定的噪声(高时可大于80分贝),对生产区域造成热污染和噪音污染,因此,对开放式蒸汽排放系统进行优化具有必要性。
[0004]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蒸汽排放消音装置及蒸汽排放系统,旨在解决现有技术蒸汽直接通过疏水阀控制排放到大气中,容易产生热污染和噪声污染的技术问题。
[0006]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7]一种蒸汽排放消音装置,其中,包括筒体,相互垂直设置在所述筒体内部的竖向隔板和横向隔板,所述筒体的内部左侧通过所述竖向隔板和所述横向隔板形成有上腔室和下腔室,所述筒体的内部右侧通过所述竖向隔板形成有右腔室;
[0008]所述横向隔板远离所述竖向隔板的一端设置有若干的第一通孔;所述竖向隔板靠近所述筒体底部一端设置有若干的第二通孔;所述右腔室内填充有捕沫填料;所述上腔室连接有蒸汽扩散管,所述右腔室的底部连接有冷凝水排放管。
[0009]所述的蒸汽排放消音装置,其中,所述蒸汽扩散管贯穿所述筒体和所述竖向隔板设置,所述蒸汽扩散管上设置有若干的排气孔。
[0010]所述的蒸汽排放消音装置,其中,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均为圆形通孔。
[0011]所述的蒸汽排放消音装置,其中,所述第一通孔的直径为15mm,相邻所述第一通孔之间的间距为20-40mm。
[0012]所述的蒸汽排放消音装置,其中,所述第二通孔的直径为20mm。
[0013]所述的蒸汽排放消音装置,其中,所述第二通孔设置有3个。
[0014]所述的蒸汽排放消音装置,其中,所述蒸汽扩散管位于所述筒体外部的一端设置有连接法兰。
[0015]所述的蒸汽排放消音装置,其中,所述右腔室上设置有填料更换口。
[0016]所述的蒸汽排放消音装置,其中,所述筒体的底部设置有支撑架。
[0017]一种蒸汽排放系统,其中,包括蒸汽管道,以及与所述蒸汽管道相连的上述任一项所述的蒸汽排放消音装置。
[0018]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蒸汽排放消音装置和蒸汽排放系统,其中,装置包括筒体,相互垂直设置在所述筒体内部的竖向隔板和横向隔板,筒体的内部左侧形成有上腔室和下腔室,筒体的内部右侧形成有右腔室;横向隔板远离竖向隔板的一端设置有若干的第一通孔;竖向隔板靠近筒体底部一端设置有若干的第二通孔;右腔室内填充有捕沫填料。本技术的蒸汽排放消音装置由于采用了三腔室的筒体结构,二次蒸汽进入装置后通过三个腔室的扩容、降压、冷却,能够有效的消除蒸汽排放时产生的白雾和噪声,具有很好的减排降噪效果。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较佳的一种蒸汽排放消音装置的左侧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一种蒸汽排放消音装置的后侧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本技术一种蒸汽排放系统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蒸汽排放消音装置和蒸汽排放系统,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3]参见图1,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蒸汽排放消音装置,包括筒体10,相互垂直设置在所述筒体10内部的竖向隔板20和横向隔板30,所述筒体10的内部左侧通过所述竖向隔板20和所述横向隔板30形成有上腔室40和下腔室50,所述筒体10的内部右侧通过所述竖向隔板20形成有右腔室60;
[0024]所述横向隔板30远离所述竖向隔板20的一端设置有若干的第一通孔70;所述竖向隔板20靠近所述筒体10底部一端设置有若干的第二通孔80(参见图2);所述右腔室60内填充有捕沫填料90;所述上腔室40连接有蒸汽扩散管100,所述右腔室60的底部连接有冷凝水排放管110。
[0025]本技术方案的蒸汽排放消音装置与蒸汽管道后端连接后,蒸汽管道疏水阀正常疏水排放出二次蒸汽通过蒸汽扩散管进入该筒体内,在筒体的上腔室扩容降温后形成饱和液滴,之后饱和液滴和少量二次蒸汽通过横向隔板上分布的小孔进入下腔室进一步形成冷凝水,同时形成一定高度液封;当下腔室形成的冷凝水液面高于竖向隔板上的第二通孔后溢流入右腔室,右腔室内设置捕沫填料排可以收集少量的水蒸汽或水雾进一步的降温形成冷凝水,最后回收的冷凝水通过冷凝水排放管流入水沟或预设的水箱中。本技术方案的蒸汽排放消音装置能够有效的减少了蒸汽管道排放时产生的二次蒸汽,解决了蒸汽外排热污染和热能浪费问题,同时,还能够很好的消除蒸汽排放时产生噪声问题。
[0026]参见图1,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蒸汽扩散管100贯穿所述筒体10和所述竖向隔板20设置,所述蒸汽扩散管100上设置有若干的排气孔120。蒸汽扩散管中的蒸汽从多个排气孔排出较从单一出口排出(右端排出)而言,能够加速蒸汽的冷凝(每个排气孔均
与其所在区域进行热交换),其中,蒸汽扩散管100和竖向隔板20的连接位置不采用固定焊接,需要设计一定尺寸的自由膨胀间隙,防止热胀冷缩对竖向隔板的损坏。
[0027]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均为圆形通孔。圆形通孔便于加工,具体的,圆形通孔的立体形状为圆台形,这样便于冷凝水的滴落,防止冷凝水堵塞排气孔。
[0028]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通孔的直径为15mm,相邻所述第一通孔之间的间距为20-40mm。在该种结构尺寸设计下,能够满足上腔室的形成的冷凝水快速落入下腔室的要求,第一通孔不易发生堵塞。
[0029]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通孔的直径为20mm。在该直径尺寸下,下腔室中的冷凝水不会快速的溢流到右腔室,能够在下腔室形成水封。
[0030]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通孔设置有3个。第二通孔的个数选择同样是满足下腔室的冷凝水不会快速的溢流到右腔室的要求。
[0031]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蒸汽扩散管100位于所述筒体10外部的一端设置有连接法兰130。蒸汽扩散管通过连接法兰与蒸汽管道的后端通过连接法兰相连,便于装置的安装和拆卸。
[0032]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蒸汽排放消音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筒体,相互垂直设置在所述筒体内部的竖向隔板和横向隔板,所述筒体的内部左侧通过所述竖向隔板和所述横向隔板形成有上腔室和下腔室,所述筒体的内部右侧通过所述竖向隔板形成有右腔室;所述横向隔板远离所述竖向隔板的一端设置有若干的第一通孔;所述竖向隔板靠近所述筒体底部一端设置有若干的第二通孔;所述右腔室内填充有捕沫填料;所述上腔室连接有蒸汽扩散管,所述右腔室的底部连接有冷凝水排放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汽排放消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扩散管贯穿所述筒体和所述竖向隔板设置,所述蒸汽扩散管上设置有若干的排气孔。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汽排放消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均为圆形通孔。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阮云松赵众刘炳华杨玉怀顾晓宏邹贵阳张瑾琨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铜业股份有限公司西南铜业分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