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治疗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081310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14 15: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公开了一种便携式治疗盒,包括盒体,盒体的顶端开口,所述盒体的内部设有若干隔板,隔板将盒体分隔为多个放置腔,隔板的顶端开设有若干竖向设置的置笔孔;所述盒体相对的两侧壁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带,固定带远离盒体的一端设有连接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通过固定带将盒体固定在护士的腰部,并且,护士不仅能够将医用温度枪、血氧仪以及对讲机分别存放于盒体的放置腔内,还能够将笔插入隔板上的置笔孔内,方便护士取放,解放护士的双手,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同时,还能够大幅度降低医用温度枪、血氧仪、对讲机以及笔在护士行走过程中掉落至地面的风险。护士行走过程中掉落至地面的风险。护士行走过程中掉落至地面的风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携式治疗盒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便携式治疗盒。

技术介绍

[0002]在感染新冠肺炎的患者或者感染其他传染性病原的患者入院后,需要入住隔离病房内进行治疗。在治疗期间,护士每日需要检测并记录患者的体温、脉率以及血氧饱和度,由于患者人数众多,因此护士还需要使用笔逐一记录好患者的上述信息。同时,护士也需要和其他医护人员保持通讯,以便及时传达信息,以及便于及时接受上级下发的指令。然而,由于护士进行隔离病房前,为保护自身安全、降低感染风险,会穿戴多层防护服,而外层防护服并没有口袋,无法放置检测用具和通讯仪器,导致护士需要双手拿持检测用具和通讯仪器,或者将检测用具和通讯仪器夹放在臂弯内,使用时将检测用具和通讯仪器放在病床上或者放在床头柜上,导致护士检测患者体温、脉率以及血氧饱和度时极不方便,严重影响护士的工作效率,且容易掉落在地上,导致检测用具和通讯仪器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意在提供一种便携式治疗盒,以解决护士在隔离病房检测患者体温时不方便的问题。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携式治疗盒,包括盒体,盒体的顶端开口,所述盒体的内部设有若干隔板,隔板将盒体分隔为多个放置腔,隔板的顶端开设有若干竖向设置的置笔孔;所述盒体相对的两侧壁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带,固定带远离盒体的一端设有连接件。
[0005]本方案的原理及优点是:实际应用时,通过固定带上的连接件将两固定带绑在护士的腰部,从而将盒体固定在护士的腰部。而后,护士将医用温度枪、血氧仪以及对讲机分别存放于盒体的放置腔内,将笔插入隔板上的置笔孔内,方便护士取放,避免护士手持医用温度枪、血氧仪、对讲机以及笔,解放护士的双手,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同时,还能够大幅度降低医用温度枪、血氧仪、对讲机以及笔在护士行走过程中掉落至地面的风险。
[0006]不仅如此,在护士对患者进行检测时,避免护士将医用温度枪、血氧仪和对讲机放置在病床或者床头柜上,从而降低感染风险。并且本方案中的便携式治疗盒能够进行清洗、消毒后反复使用,不易出现交叉感染。此外,放置腔内除医用温度枪、血氧仪和对讲机外,也可以放入消毒液瓶,以便护士随时进行消毒,从而降低感染风险,更可以放入血糖仪、输液管、记录本等其他医疗用品,方便护士取用,从而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
[0007]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所述盒体的侧壁的顶部设有多个凹陷部,凹陷部与放置腔一一对应。
[0008]由于医用体温枪、血氧仪和对讲机的高度不同,因此,三者放置在盒体的放置腔内时,为了避免医用体温枪(三者中最高)在护士行走过程中脱离放置腔,因此,放置腔的深度适配医用体温枪的高度,此时,血氧仪和对讲机将会没入放置腔内,不便取出。因此,本方案
中,在盒体的侧壁的顶部设有凹陷部,露出医用体温枪、血氧仪和对讲机的局部,方便护士取出。
[0009]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所述隔板的顶端开设有竖向设置的螺纹孔,螺纹孔螺纹连接有调节螺纹杆,隔板开设有水平设置的通槽,通槽与所述螺纹孔接通,通槽内放置有抵板,调节螺纹杆的底端与抵板固定连接。
[0010]本方案中,通过转动调节螺纹杆,使得通槽内的抵板转动,从而使得抵板进入放置腔内,将放置腔内的血氧仪和对讲机抵紧,避免血氧仪和对讲机在放置腔内晃动而与放置腔的内壁相撞。
[0011]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所述抵板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弹性缓冲层。
[0012]本方案中,在抵板的表面固定连接弹性缓冲层,能够避免抵板直接与医用体温枪、血氧仪、对讲机相抵,从而保护医用体温枪、血氧仪和对讲机。
[0013]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所述连接件为针式皮带扣,针式皮带扣与一固定带连接,另一固定带上开设有若干供针式皮带扣的扣针穿过的固定孔,固定孔沿固定带的长度方向分布。
[0014]本方案中,利用针式皮带扣和固定孔的配合,将盒体固定在护士的腰部,且能够根据护士的体型调节与针式皮带扣配合的固定孔,适用于不同体型的护士。
[0015]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所述连接件为尼龙搭扣带,尼龙搭扣带中的尼龙钩带固定连接于一固定带上,尼龙搭扣带中的尼龙绒带固定连接于另一固定带上。
[0016]本方案中,通过尼龙钩带与尼龙绒带的粘接,将盒体固定在护士的腰部,且能够供不同体型的护士使用。
[0017]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所述盒体相对的两侧壁固定连接固定环,固定带与固定环固定连接。
[0018]本方案中,将固定带固定连接在固定环上,相较于固定带直接固定连接在盒体的两侧壁而言,前者能够将固定带缝制在固定环上,方便更换新的固定带。
[0019]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所述固定环位于盒体侧壁高度的2/3处。
[0020]本方案中,固定环位于盒体侧壁高度的2/3处,盒体不易倾翻。
[0021]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所述盒体的侧壁固定连接有弹性弧形板。
[0022]本方案中,盒体的侧壁固定连接的弹性弧形板能够贴合护士的腰部,提高佩戴的舒适性。
[0023]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所述调节螺纹杆的顶端设有调节钮。
[0024]方便护士通过调节钮转动调节螺纹杆。
附图说明
[0025]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中一种便携式治疗盒的俯视图;
[0026]图2为图1中A

A方向的剖视图;
[0027]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二中一种便携式治疗盒的俯视图;
[0028]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三中盒体的俯视图;
[0029]图5为图4中B

B方向的剖视图;
[0030]图6为图4中隔板的左视图;
[0031]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四中一种便携式治疗盒的俯视图;
[0032]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五中一种便携式治疗盒的俯视图;
[0033]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六中一种便携式治疗盒的俯视图;
[0034]图10为图9中C

C方向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5]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
[0036]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盒体1、隔板2、放置腔3、置笔孔4、凹陷部5、固定环6、固定带7、尼龙钩带8、尼龙绒带9、针式皮带扣10、固定孔11、调节螺纹杆12、通槽13、抵板14、调节钮15、弹性缓冲层16、弹性弧形板17。
[0037]实施例一
[0038]本实施例基本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便携式治疗盒,包括盒体1,盒体1的顶端开口,盒体1的内部设有若干隔板2,隔板2将盒体1分隔为多个放置腔3,本实施例中,隔板2的数量为两块,放置腔3的数量为三个。隔板2的顶端开设有若干竖向设置的置笔孔4,本实施例中,每块隔板2上的置笔孔4为两个。
[0039]盒体1的前侧壁的顶部开设有若干凹陷部5,本实施例中,凹陷部5的数量为三个,凹陷部5与放置腔3一一对应。盒体1的左侧壁和右侧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携式治疗盒,包括盒体,盒体的顶端开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盒体的内部设有若干隔板,隔板将盒体分隔为多个放置腔,隔板的顶端开设有若干竖向设置的置笔孔;所述盒体相对的两侧壁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带,固定带远离盒体的一端设有连接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治疗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盒体的侧壁的顶部设有多个凹陷部,凹陷部与放置腔一一对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携式治疗盒,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的顶端开设有竖向设置的螺纹孔,螺纹孔螺纹连接有调节螺纹杆,隔板开设有水平设置的通槽,通槽与所述螺纹孔接通,通槽内放置有抵板,调节螺纹杆的底端与抵板固定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便携式治疗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板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弹性缓冲层。5.根据权利要求1

4中任一项所述的便携式治疗盒,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燕红林红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九五八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