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微流控芯片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微流控芯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微流控芯片,更够动态地模拟皮肤功能。
技术介绍
[0002]微流控芯片技术诞生于上世纪90年代,是在微米级通道结构中对微升级至纳升级液体进行操控的技术。微流控芯片系统在化工、能源、环境及医疗等领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微流控芯片可以通过对流质的操控,实现微分析、混合或分离等功能。近年来,微流控芯片的研究和发展,在医学领域不仅实现了快速,价廉的生物化学分析,而且也有助于药物筛选、医学诊断和组织修复与再生。微流控装置具有微米或纳米结构并包含微流道网络,能够非常精确地实现对流体的控制。同时大大减少了试剂的消耗量,具有快速反应,和高产量分析的能力;同时作为组织与细胞的三维动态培养环境,可以通过微流控系统对营养物质浓度等调控,获取模拟体内的细胞生长环境及新药刷选。微流控技术所显示的战略性意义,已在更高层面和更大范围内被学术和产业界所认同。
[0003]人体皮肤的主要功能是作为一种生理屏障来保护器官和组织,使其免受物理性、机械性、化学性和病原微生物性的侵袭。皮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流控芯片,具有至少一细胞培养腔,其特征在于,所述细胞培养腔沿着一第一方向被分割为:一第一子腔,所述第一子腔通过一第一子进液流道与一第一进液流道流体连接,并且所述第一子腔通过一第一子出液流道与一第一出液流道流体连接;一第二子腔,所述第二子腔通过一第二子进液流道与一第二进液流道流体连接,并且所述第二子腔通过一第二子出液流道与一第二出液流道流体连接;以及,一第三子腔,所述第三子腔通过一第三子进液流道与一第三进液流道流体连接,并且所述第三子腔通过一第三子出液流道与一第三出液流道流体连接;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为与所述微流控芯片的表面垂直的方向。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腔、所述第二子腔与所述第三子腔均为圆形。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腔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子腔的直径,所述第二子腔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三子腔的直径。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腔与所述第三子腔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厚度相同,所述第二子腔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厚度为所述第一子腔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厚度的至少四倍。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液流道、所述第二进液流道与所述第三进液流道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重合度为0。6.如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洪波,朱金灵,司毫鹏,杨盛兵,殷瑞雪,章文俊,汤亭亭,
申请(专利权)人:华东理工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