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球囊扩张导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078655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14 15: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球囊扩张导管,包括:球囊;所述球囊包括依次设置的远端球囊管腿、远端锥面部、球囊部、近端锥面部与近端球囊管腿;内腔管;所述内腔管设置于球囊内,且贯穿所述球囊;所述内腔管的管壁与远端球囊管腿相接触,并设置有小孔;外腔管;外腔管远端的管壁与近端球囊管腿相接触;所述内腔管的近端延伸至外腔管中,且与外腔管的管壁连接形成导丝口。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球囊扩张导管在远端设置有小孔,导丝口与小孔及末端口可形成血流持续灌入的通道,从而在行进导丝时保持血流持续灌入,同时三层结构的内腔管,具有较高的抗压能力,可在球囊扩张后保持血流正常,内腔管不塌陷,保持远端血流供应。保持远端血流供应。保持远端血流供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球囊扩张导管


[0001]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
,尤其涉及一种球囊扩张导管。

技术介绍

[0002]现在急性血管闭塞性疾病是中国人群主要死亡原因,它包括急性心肌梗死、脑梗死、外周动脉血管栓塞等。患者出现急性血管闭塞性疾病,首选方法为急诊介入治疗来开通梗死相关血管,再持续灌入梗死区域;但是,在急诊介入治疗过程中,直接开通闭塞的血管将会带来进一步的损伤,称之为缺血再灌注损伤,导致梗死区域的脏器进一步受损。
[0003]急性血管闭塞性疾病的介入治疗的传统方法是使用血管内导丝及球囊,迅速开通急性闭塞的血管,但是,经过大量动物实验以及临床实验发现闭塞血管血流恢复,将突然再持续灌入远端心肌,能量和氧的突然恢复导致细胞内环境突然改变、酸碱度突然失衡等,从而引起剧烈的收缩和水肿细胞的膜破坏,使缺血脏器进一步坏死;并且现有球囊导管的内腔管内径太小内部插入导丝后,血流无法顺畅通过,同时球囊在高压扩张开病变时,内腔管受到球囊内的压力会产生塌陷环抱内部导丝,从而阻隔血流通过。
[0004]避免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一种后处理模式(ischemic p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球囊扩张导管,其特征在于,包括:球囊;所述球囊包括依次设置的远端球囊管腿、远端锥面部、球囊部、近端锥面部与近端球囊管腿;内腔管;所述内腔管设置于球囊内,且贯穿所述球囊;所述内腔管的管壁与远端球囊管腿相接触,并设置有小孔;外腔管;外腔管远端的管壁与近端球囊管腿相接触;所述内腔管的近端延伸至外腔管中,且与外腔管的管壁连接形成导丝口;所述内腔管的管壁包括由内至外依次设置的第一高分子材料层、金属线增强层与第二高分子材料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球囊扩张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高分子材料层的厚度为内腔管管壁厚度的10%~80%;所述金属线增强层的厚度为内腔管管壁厚度的10%~80%;所述第二高分子材料层的厚度为内腔管管壁厚度的10%~8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球囊扩张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高分子材料层为聚四氟乙烯层;所述第二高分子材料层为尼龙层;所述金属线增强层包括金属线编织结构和/或螺旋金属线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球囊扩张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球囊的近端锥面部与导丝口之间,内腔管的管壁一侧与外腔管的一侧管壁相接触,并在接触处设置有小孔。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球囊扩张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球囊的远端锥面部与末端口之间,内腔管的管壁一侧与远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翁玉麟牛冬子刘宝瑞石全李委委
申请(专利权)人:鼎科医疗技术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