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窥镜活检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078401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14 15:20
一种内窥镜活检钳,包括:操作杆;滑环;传动导丝,其第一端连接到滑环;柔性套管,其第一端连接到操作杆,传动导丝接收在柔性套管中;以及钳头,其包括基座、第一和第二钳爪、以及第一和第二连杆。基座的第一端连接到柔性套管的第二端;第一和第二钳爪的第一端分别相对于各自的第二端距离基座的第一端更近;第一和第二钳爪的第二端分别可枢转地连接到基座的第二端;第一连杆与第一钳爪和传动导丝可枢转地连接,第二连杆与第二钳爪和传动导丝可枢转地连接;第一和第二钳爪分别具有第一和第二接合表面;钳头闭合时,第一和第二接合表面贴合;钳头打开时,第一和第二接合表面之间呈角度。根据本公开的内窥镜活检钳便于从腔管内壁钳取组织样本。织样本。织样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内窥镜活检钳


[0001]本公开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地涉及一种内窥镜活检钳。

技术介绍

[0002]在医院中,经常需要在内窥镜监视下,利用内窥镜活检钳从环绕人体腔管(如胆管、食管、贲门、幽门、肠道等)内壁的组织钳取样本。
[0003]然而,相关技术中的内窥镜活检钳的钳头通常朝向前方打开,因此活检钳仅能够在组织的上游钳取样本,即活检钳需要在组织的上游打开。不过,病变组织表面经常会因为有正常上皮的覆盖,从上游表面无法取到病变组织;有时活检钳的钳头需要伸入到环绕人体腔管内壁的组织内部,但当环腔病变堵塞管腔、活检钳活动空隙很小时,钳头在组织的压迫下无法打开,从而无法正向取到病变组织。特别是在胆管内占位导致的梗阻性黄疸时,在ERCP的 X线引导下的细胞刷检和普通正向活检钳的阳性率均偏低。如果活检钳开口是反向的,可在病变堵塞的管腔内外退时反向勾/切取病变组织,从而达到活检目的,提高阳性率。同时活检钳有中空的导丝通道,可经由胆管内导丝的引导操作,明显提高操作的便利性和准确性。同样的情况可适用于食管、贲门、幽门及肠道的同类病变。
[0004]因此,在本领域中需要提出一种操作更简单方便的内窥镜活检钳。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公开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公开提出一种内窥镜活检钳,其能够简化操作、方便使用。
[0006]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内窥镜活检钳,包括:操作杆,所述操作杆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滑环,所述滑环可滑动地设置到所述操作杆;传动导丝,所述传动导丝包括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传动导丝的第一端固定地连接到所述滑环;柔性套管,所述柔性套管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柔性套管的第一端连接到所述操作杆的第二端,所述传动导丝接收在所述柔性套管中;以及钳头,所述钳头包括基座、第一钳爪、第二钳爪、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所述基座包括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基座的第一端连接到所述柔性套管的第二端;所述第一钳爪包括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钳爪的第一端相对于所述第一钳爪的第二端距离所述基座的第一端更近,所述第一钳爪的第二端可枢转地连接到所述基座的第二端;所述第二钳爪包括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二钳爪的第一端相对于所述第二钳爪的第二端距离所述基座的第一端更近,所述第二钳爪的第二端可枢转地连接到所述基座的第二端;所述第一连杆分别与所述第一钳爪和所述传动导丝可枢转地连接,所述第二连杆分别与所述第二钳爪和所述传动导丝可枢转地连接;所述第一钳爪具有第一接合表面,所述第二钳爪具有第二接合表面,所述第一接合表面与所述第二接合表面相对;所述钳头具有闭合状态和打开状态,在所述闭合状态,所述第一接合表面和所述第二接合表面贴合;在所述打开状态,所述第一接合表面和所述第二接合表面之间呈角度。
[0007]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内窥镜活检钳,在使用者操作滑环相对于操作杆滑动时,滑
环能够带动传动导丝在柔性套管内滑动,从而传动导丝分别通过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带动第一钳爪和第二钳爪分别绕各自的第二端枢转,使得第一钳爪和第二钳爪能够在闭合状态和打开状态之间切换。因此,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内窥镜活检钳能够在组织的下游打开,并且在组织本身的压迫下,组织的一部分易于进入打开的第一钳爪和第二钳爪之间,方便活检钳钳取样本,从而简化和方便活检钳操作。
[0008]另外,根据本公开上述实施例的旋转方向改变装置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0009]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连杆包括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一端可枢转地连接到所述传动导丝的第二端,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二端可枢转地连接在所述第一钳爪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所述第二连杆包括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一端可枢转地连接到所述传动导丝的第二端,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二端可枢转地连接在所述第二钳爪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由此,通过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能够方便地驱动第一钳爪和第二钳爪在打开状态和关闭状态之间切换。
[0010]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钳爪限定有从所述第一接合表面凹入的第一空腔,所述第二钳爪限定有从所述第二接合表面凹入的第二空腔,所述第一空腔和所述第二空腔在所述闭合状态下形成容纳空间。由此,有利于钳取更大体积的样本,并将其储存起来。
[0011]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钳爪的第二端相对于所述基座的枢转轴线与所述第二钳爪的第二端相对于所述基座的枢转轴线重合。由此,能够进一步简化第一钳爪、第二钳爪和基座之间的枢转连接结构。
[0012]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钳爪在其中部形成有向下延伸的第一轴部,所述第一轴部用于与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二端枢转地连接;所述第二钳爪在其中部形成有向下延伸的第二轴部,所述第二轴部用于与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二端枢转地连接。由此,方便第一钳爪和第一轴部、第二钳爪和第二轴部之间的枢转连接。
[0013]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基座在其第二端处形成切口,所述第一钳爪和所述第二钳爪容纳在所述切口内。由此,可以使得钳头结构紧凑。
[0014]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基座还限定有沿横向于基座轴线的方向贯穿基座的狭槽,并且狭槽与切口连通,从而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能够容纳在狭槽内。由此,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能够分别与第一钳爪和第二钳爪连接。
[0015]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基座还形成有沿基座轴线延伸的第二通道,第二通道与狭槽连通并且朝向基座的第一端开口,从而传动导丝的第二端穿过基座的第二通道并伸入狭槽内,从而分别与第一连杆的第一端和第二连杆的第一端枢转连接。由此,操作滑环时,能够通过传动导丝、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使得第一钳爪和第二钳爪打开或关闭。
[0016]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操作杆在其第二端处形成第一外凸环,所述柔性套管在其第一端处形成第一内环槽,所述第一外凸环可旋转地配合在所述第一内环槽中;所述基座在其第一端处形成第二外凸环,所述柔性套管在其第二端处形成第二内环槽,所述第二外凸环可旋转地配合在所述第二内环槽中。由此,操作杆相对于柔性套管可旋转,并且钳头相对于柔性套管可旋转。
[0017]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内窥镜活检钳还包括:导丝和导丝通道,所述导丝
通道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导丝通道的第一端延伸到所述操作杆,所述导丝通道的第二端延伸到所述钳头;所述导丝可滑动地接收在所述导丝通道内,所述导丝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导丝的第一端在所述操作杆处伸出,并且所述导丝的第二端在所述钳头处伸出。由此,通过先将导丝送入人体腔管,方便将内窥镜活检钳引导到待取样组织处。
[0018]本专利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专利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19]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参见以下描述,其结合附图基于实施方式更详细地解释了本专利技术。
[0020]图1是根据本公开一个实施例的内窥镜活检钳的主视图。...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窥镜活检钳,其特征在于,包括:操作杆,所述操作杆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滑环,所述滑环可滑动地设置到所述操作杆;传动导丝,所述传动导丝包括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传动导丝的第一端固定地连接到所述滑环;柔性套管,所述柔性套管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柔性套管的第一端连接到所述操作杆的第二端,所述传动导丝接收在所述柔性套管中;以及钳头,所述钳头包括基座、第一钳爪、第二钳爪、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所述基座包括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基座的第一端连接到所述柔性套管的第二端;所述第一钳爪包括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钳爪的第一端相对于所述第一钳爪的第二端距离所述基座的第一端更近,所述第一钳爪的第二端可枢转地连接到所述基座的第二端;所述第二钳爪包括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二钳爪的第一端相对于所述第二钳爪的第二端距离所述基座的第一端更近,所述第二钳爪的第二端可枢转地连接到所述基座的第二端;所述第一连杆分别与所述第一钳爪和所述传动导丝可枢转地连接,所述第二连杆分别与所述第二钳爪和所述传动导丝可枢转地连接;所述第一钳爪具有第一接合表面,所述第二钳爪具有第二接合表面,所述第一接合表面与所述第二接合表面相对;所述钳头具有闭合状态和打开状态,在所述闭合状态,所述第一接合表面和所述第二接合表面贴合;在所述打开状态,所述第一接合表面和所述第二接合表面之间呈角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活检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杆包括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一端可枢转地连接到所述传动导丝的第二端,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二端可枢转地连接在所述第一钳爪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所述第二连杆包括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一端可枢转地连接到所述传动导丝的第二端,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二端可枢转地连接到所述第二钳爪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内窥镜活检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钳爪限定有从所述第一接合表面凹入的第一空腔,所述第二钳爪限定有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强吴晰蒋青伟冯云路张晟瑜吴东郭涛伍东升杨爱明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