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气细颗粒物采样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073383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14 15: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空气检测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大气细颗粒物采样装置,包括除湿机构、采样仪、抽气泵;所述除湿机构包括倒L形绝热过渡管段、冷凝管段、加热管段,所述冷凝管段包括冷凝管以及套合在所述冷凝管外壁的冷凝套管;所述加热管段包括加热管以及套合在所述加热管外壁的加热套管;所述L形绝热过渡管段上设有第一湿度传感器,所述加热管与所述采样仪的进气管口相连通的连接管上依次设置有温度传感器、第二湿度传感器、第一流量计,所述采样仪出气管路上依次串联连接第二流量计、自动调节气阀、抽气泵;所述冷凝管内壁周向均匀间隙设置有多头螺纹冷凝水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紧凑、合理、除湿效果好,且可获得稳定的气流流速。且可获得稳定的气流流速。且可获得稳定的气流流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大气细颗粒物采样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空气检测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大气细颗粒物采样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大气颗粒物已经成为我国城市大气环境的首要污染物,由于大气颗粒物的组分和来源异常复杂,大气颗粒物的研究已经成为大气环境科学研究的热点和难点,尤其是在湿度较高的地区对大气颗粒物进行研究,保证颗粒物的采集过程中,尽可能地直接获取干燥状态下的大气颗粒物理化和光学资料是实验成功与否的关键。因此,在大气颗粒物研究领域对大气颗粒物样品进行除湿的要求十分常见也非常必要,而除湿装置是实现上述要求非常重要的手段;现有技术中一般采用外套电阻丝加热、硅胶除湿等结构进行除湿,易使得易挥发的大气颗粒物化学成分大量损失或导致大气颗粒物附着,而且无法保证采样过程中气体流量的稳定,因此无法保证采样工作精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针对以上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除湿效果好,同时减少大气颗粒物化学成分损失小、保证采样过程中气体流量稳定的大气颗粒物采样装置。
[0004]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大气细颗粒物采样装置,包括除湿机构、采样仪、抽气泵。
[0005]所述除湿机构包括倒L形绝热过渡管段、冷凝管段、加热管段,所述冷凝管段包括与所述倒L形绝热过渡管段的水平段端部密封倾斜向下连接的冷凝管以及套合在所述冷凝管外壁的冷凝套管;所述加热管段包括与所述倒L形绝热过渡管段的竖向段端部密封连接的加热管以及套合在所述加热管外壁的加热套管。
[0006]所述加热管通过连接管与所述采样仪的进气管口相连通,所述L形绝热过渡管段上设有第一湿度传感器,所述加热管与所述采样仪的进气管口相连通的连接管上依次设置有温度传感器、第二湿度传感器、第一流量计,所述采样仪出气管路上依次串联连接第二流量计、自动调节气阀、抽气泵。
[0007]所述冷凝管内壁周向均匀间隙设置有多头螺纹冷凝水槽,每条所述多头螺纹冷凝水槽的尾端均通过设置在所述冷凝管底部的纵向集水凹槽汇集在所述冷凝管下端部管口的最低点;所述冷凝管的下端部管口可拆卸安装有钢丝网,所述钢丝网在所述冷凝管下端部管口的最低点处留有开口,便于冷凝水快速排出。
[0008]所述第一湿度传感器、第二湿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冷凝套管、加热套管、第一流量计、第二流量计、自动调节气阀均与PLC控制器电连接。
[0009]进一步,所述多头螺纹冷凝水槽的槽深为0.5mm

1mm,槽宽为1mm

2m。
[0010]进一步,所述冷凝套管采用高效节能且绝缘的半导体制冷片。
[0011]进一步,所述加热套管采用绝缘复合材料电阻加热丝。
[0012]进一步,所述L形绝热过渡管段的转角处呈弧形平滑过渡,以减缓对通过的大气气
流流速影响。
[0013]进一步,所述冷凝管上安装有自动振动器,所述自动振动器与所述PLC控制器电连接,可根据需要,振动冷凝管,加速冷凝水的流动排出。
[0014]本技术工作时,除湿机构包括倒L形绝热过渡管段、冷凝管段、加热管段结构,且所述L形绝热过渡管段设有第一湿度传感器,启动抽气泵,一定湿度的大气经冷凝管段除湿后,第一湿度传感器对冷凝处理后的大气的湿度进行检测,并将数据实时传递到PLC控制器,PLC控制器根据获得数据信息自动开启或关闭加热套管,所述加热管与所述采样仪的进气管口相连通的连接管上依次设置有温度传感器、第二湿度传感器、第一流量计,可实时检测进入采样仪的大气温度、湿度、流量,并将数据信息反馈到PLC控制器,PLC控制器根据获得的信息进一步调节控制冷凝套管的开启、关闭以及调节自动调节气阀开度,所述采样仪出气管路上依次串联连接第二流量计、自动调节气阀、抽气泵,第二流量计可缓冲并稳定从采样仪中出来的气流,本技术中,所述冷凝管内壁周向均匀间隙设置有多头螺纹冷凝水槽,每条所述多头螺纹冷凝水槽的尾端均汇集在所述冷凝管下端部管口的最低点,可加速冷凝水的凝聚和汇集排出,防止冷凝水附着在冷凝管内壁上,当抽气泵抽气时,细小的冷凝水珠随气流一起吸入,影响除湿效果,倒L形绝热过渡管段可防止冷凝管段和加热管段的热传导,同时在防止冷凝水流入加热管段的同时,最大限度的减少对大气气流流速的影响。
[0015]有益效果:本技术结构紧凑、结构合理、除湿效果好,且可根据需要调节气流流量,获得稳定的气流流速。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冷凝管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1.除湿机构、2.采样仪、3.抽气泵、4.第一湿度传感器、5.温度传感器、6.第二湿度传感器、7.第一流量计、8.第二流量计、9.自动调节气阀、10.PLC控制器、11.倒L形绝热过渡管段、12.冷凝管段、13.加热管段、121.冷凝管、122.冷凝套管、123.多头螺纹冷凝水槽、124.集水凹槽、125.钢丝网、126.开口、127.自动振动器、131.加热管、132.加热套管、133.连接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以下给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用来对
技术实现思路
作进一步详细的解释。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均同理包括在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0021]实施例1,参照图1、图2:一种大气细颗粒物采样装置,包括除湿机构1、采样仪2、抽气泵3。
[0022]所述除湿机构1包括倒L形绝热过渡管段11、冷凝管段12、加热管段13,所述冷凝管段12包括与所述倒L形绝热过渡管段11的水平段端部密封倾斜向下连接的冷凝管121以及套合在所述冷凝管121外壁的冷凝套管122;所述加热管段13包括与所述倒L形绝热过渡管
段11的竖向段端部密封连接的加热管131以及套合在所述加热管131外壁的加热套管132。
[0023]所述加热管131通过连接管133与所述采样仪2的进气管口相连通,所述L形绝热过渡管段11上设有第一湿度传感器4,所述加热管131与所述采样仪2的进气管口相连通的连接管133上依次设置有温度传感器5、第二湿度传感器6、第一流量计7,所述采样仪2出气管路上依次串联连接第二流量计8、自动调节气阀9、抽气泵3。
[0024]所述冷凝管121内壁周向均匀间隙设置有多头螺纹冷凝水槽123,每条所述多头螺纹冷凝水槽123的尾端均通过设置在所述冷凝管底部的纵向集水凹槽124汇集在所述冷凝管121下端部管口的最低点;所述冷凝管121的下端部管口可拆卸安装有钢丝网125,所述钢丝网125在所述冷凝管121下端部管口的最低点处留有开口126,便于冷凝水快速排出。
[0025]所述第一湿度传感器4、温度传感器5、第二湿度传感器6、冷凝套管122、加热套管132、第一流量计7、第二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气细颗粒物采样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除湿机构、采样仪、抽气泵;所述除湿机构包括倒L形绝热过渡管段、冷凝管段、加热管段,所述冷凝管段包括与所述倒L形绝热过渡管段的水平段端部密封倾斜向下连接的冷凝管以及套合在所述冷凝管外壁的冷凝套管;所述加热管段包括与所述倒L形绝热过渡管段的竖向段端部密封连接的加热管以及套合在所述加热管外壁的加热套管;所述加热管通过连接管与所述采样仪的进气管口相连通,所述L形绝热过渡管段上设有第一湿度传感器,所述加热管与所述采样仪的进气管口相连通的连接管上依次设置有温度传感器、第二湿度传感器、第一流量计,所述采样仪出气管路上依次串联连接第二流量计、自动调节气阀、抽气泵;所述冷凝管内壁周向均匀间隙设置有多头螺纹冷凝水槽,每条所述多头螺纹冷凝水槽的尾端均通过设置在所述冷凝管底部的纵向集水凹槽汇集在所述冷凝管下端部管口的最低点;所述冷凝管的下端部管口可拆卸安装有钢丝网,所述钢丝网在所述冷凝管下端部管口的最低点处留有开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兴磊李艳美李松菀李芳徐颖洁刘云庆粟有志刘俊
申请(专利权)人:伊犁师范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