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控风量的风幕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071148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14 15: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控风量的风幕机,该风幕机包括壳体、贯流风扇、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贯流风扇设置在壳体内,且贯流风扇连通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进风口和出风口均设置为一个以上,且至少一个进风口上设置有活动件,所述活动件旋转活动后,所述进风口打开或者关闭。通过贯流风扇、进风口及出风口的设置,在出风口上形成风幕,阻挡住墙厚的空气流动,达到保持温度平衡稳定的目的,通过进风口上活动件的设置,在活动件活动后,实现进风口打开或者关闭的调节,以此来实现风幕机进风量的控制,达到风速调节的目的。达到风速调节的目的。达到风速调节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控风量的风幕机


[0001]本技术属于风幕机
,特别涉及一种可控风量的风幕机。

技术介绍

[0002]风幕机是通过风轮的转动产生的强大气流,送出一定速度和温度的幕状气流形成一面无形的门帘,通常安装在超市、商铺、电信营业厅、银行营业厅、政府或企事业办事大厅等单位门口的上方。启动风幕机便能把室内外的空气隔开,相对于传统的实体门帘,风幕机即方便内外出入,又能防止室内外冷热空气交换,保持室内温度的恒定,同时还可阻挡灰尘、昆虫的进入及有害气体、异味的扩散等。
[0003]现有的风幕机一般只具备向下的出风口,当需要在水平方向上形成风幕时又无法实现沿水平方向出风,因此使用不够方便。在专利号为“CN210320498U”、名称为“一种双出风口风幕机”的专利中,公开了一种双出风口风幕机,包括壳体、贯流风扇和切换机构;所述贯流风扇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壳体的侧壁设置有进风口和水平出风口,所述壳体的底部设置有竖直出风口,所述贯流风扇通过所述壳体内的水平出风通道连通至所述水平出风口,所述贯流风扇通过所述壳体内的竖直出风通过连通至所述竖直出风口;所述切换机构包括切换板,所述切换板可在所述竖直出风通道与所述水平出风通道之间移动。
[0004]上述专利中,切换板实现了两个出风口之间出风的切换,但是该种结构稳定性较差;另外上述专利中进风口的结构单一,进风口大小无法调节。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的首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控风量的风幕机,该风幕机通过可调回风口的设置,实现了进风口大小的调节,进而实现风量、风速的调节。
[0006]本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控风量的风幕机,该风幕机可实现水平和斜向下两个方向上的吹风,斜向下的出风可避免暖气回流到室内;通过切换机构实现两个出风方向的灵活调节。
[0007]本技术的再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控风量的风幕机,该风幕机结构简单、生产和组装成本较低,且功能多样,方便推广使用。
[0008]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9]一种可控风量的风幕机,其特征在于,该风幕机包括壳体、贯流风扇、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贯流风扇设置在壳体内,且贯流风扇连通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进风口和出风口均设置为一个以上,且至少一个进风口上设置有活动件,所述活动件旋转活动后,所述进风口打开或者关闭。通过贯流风扇、进风口及出风口的设置,在出风口上形成风幕,阻挡住墙厚的空气流动,达到保持温度平衡稳定的目的,通过进风口上活动件的设置,在活动件活动后,实现进风口打开或者关闭的调节,以此来实现风幕机进风量的控制,达到风速调节的目的。其中,本技术中,贯流风扇也可以由离心风扇代替。
[0010]进一步地,所述活动件包括转动杆和挡板,所述转动杆的一端与壳体活动连接,所
述转动杆的另一端与挡板为一体式结构,当转动杆在壳体上旋转活动后,所述挡板扣合在进风口中或挡板与进风口分离。转动杆在壳体上活动后,即可实现挡板与进风口的靠近和分离,方便实现进风口风量、风速的调节。
[0011]进一步地,所述出风口包括横向出风口和纵向出风口,所述贯流风扇上还设置有切换机构,所述切换机构在横向出风口和纵向出风口之间摆动。通过横向出风口和纵向出风口的设置,使该风幕机具备两个方向上的出风效果,其中通过切换机构的设置,实现了横向出风口或者纵向出风口的出风的调节。
[0012]进一步地,所述切换机构包括转轴、连接部和挡风板,所述转轴设置在贯流风扇的中心,所述连接部一端与挡风板固定连接,所述连接部另一端与转轴活动连接,转轴活动后,所述挡风板在横向出风口和纵向出风口之间活动。转轴转动,带动挡风板转动,挡风板遮挡在横向出风口上,实现对横向出风口的遮挡,挡风板遮挡在纵向出风口上,实现对纵向出风口的遮挡。
[0013]进一步地,所述挡风板呈弧形。挡风板设计成弧形,更符合贯流风扇的圆弧面结构,使其能够在贯流风扇上无障碍的旋转活动。
[0014]进一步地,所述挡风板上设置有挡风部和通风口,所述通风口与横向出风口位置相对时,所述挡风部遮挡住纵向出风口,此时仅横向出风口出风;所述通风口与纵向出风口位置相对时,所述横向出风口和纵向出风口均处于打开状态,此时横向出风口和纵向出风口均能出风。
[0015]进一步地,所述切换机构还包括导风片,所述导风片设置在横向出风口上,所述导风片与横向出风口枢接,所述导风片在横向出风口上翻转活动。导风片实现了横向出风口上出风角度的调节,导风片上下的翻转活动,实现横向出风口上上下出风的调控。当导风片遮挡住横向出风口时,横向出风口不出风。
[0016]进一步地,所述横向出风口和纵向出风口上均设置有出风风道,所述切换机构设置在出风风道和贯流风扇之间。出风风道的设置,可保证风能够直接沿着出风风道到达横向出风口或者纵向出风口,减少风在风幕机内部的回流作用,使风速达到最大。同时,出风风道在限定了风的流动位置后,风幕机内部其他空间中又可以设置其他组件,使其他组件不受风的影响。
[0017]进一步地,所述出风风道分别由两块挡板间隔设置形成或由泡沫填充形成。
[0018]进一步地,所述纵向出风口包括斜向下出风口。斜向下出风口可有效的防止风的回流,保证风幕机强力的出风效果,当斜向下出风口斜向室内时,冷气可直接吹向室内,形成室内外冷暖空气的隔绝。
[0019]本技术通过进风口上活动件的设置,在活动件活动后,实现进风口打开或者关闭的调节,以此来实现风幕机进风量的控制,达到风速调节的目的。
[0020]通过横向出风口和纵向出风口的设置,使该风幕机具备两个方向上的出风效果,其中通过切换机构的设置,实现了横向出风口或者纵向出风口的出风的调节。
[0021]通过斜向下出风口的设置,可有效的防止风的回流,保证风幕机强力的出风效果。
附图说明
[0022]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2是本技术的切换机构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5]参照图1

2所示,为本技术的一种可控风量的风幕机,该风幕机包括壳体1、贯流风扇2、进风口3和出风口4,所述贯流风扇2设置在壳体1内,且贯流风扇2连通进风口3和出风口4,所述进风口3和出风口4均设置为一个以上,且至少一个进风口3上设置有活动件31,所述活动件31旋转活动后,所述进风口3打开或者关闭。通过贯流风扇2、进风口3及出风口4的设置,在出风口4上形成风幕,阻挡住墙厚的空气流动,达到保持温度平衡稳定的目的,通过进风口3上活动件31的设置,在活动件31活动后,实现进风口3打开或者关闭的调节,以此来实现风幕机进风量的控制,达到风速调节的目的。
[0026]其中,所述活动件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控风量的风幕机,其特征在于,该风幕机包括壳体、贯流风扇、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贯流风扇设置在壳体内,且贯流风扇连通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进风口和出风口均设置为一个以上,且至少一个进风口上设置有活动件,所述活动件旋转活动后,所述进风口打开或者关闭。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控风量的风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件包括转动杆和挡板,所述转动杆的一端与壳体活动连接,所述转动杆的另一端与挡板为一体式结构,当转动杆在壳体上旋转活动后,所述挡板扣合在进风口中或挡板与进风口分离。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控风量的风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口包括横向出风口和纵向出风口,所述贯流风扇上还设置有切换机构,所述切换机构在横向出风口和纵向出风口之间摆动。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控风量的风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机构包括转轴、连接部和挡风板,所述转轴设置在贯流风扇的中心,所述连接部一端与挡风板固定连接,所述连接部另一端与转轴活动连接,转轴活动后,所述挡风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志刚赵乐于传睿高波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绿合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