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栅板及格栅灯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069579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14 14: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格栅板及格栅灯具,属于照明技术领域,格栅板包括:板体,具有多个镂空状的单元格,多个所述单元格沿所述板体的厚度方向分别形成相对的第一格栅面和第二格栅面,所述第一格栅面和所述第二格栅面均呈抛物面状,且所述第一格栅面和所述第二格栅面的开口方向相同;其中,当所述格栅板安装至灯具中时,所述第一格栅面相对于所述第二格栅面远离灯源设置,且所述第一格栅面和所述第二格栅面的开口均面向灯源。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格栅板中,抛物面状的第一格栅面和第二格栅面能够增加出射光线的照射范围,使得在抑制光束角来减少眩光的同时,能够尽可能地增加光学效率。学效率。学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格栅板及格栅灯具


[0001]本技术属于照明
,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格栅板及格栅灯具。

技术介绍

[0002]在照明场景中,例如,办公、教学、家居等场景中,对于眩光的要求越来越高,眩光较多会刺激眼睛,舒适感较差。为了满足低眩光的要求,通常在灯具出光面的最外层设置一层格栅板,来抑制大角度的光线。专利技术人发现,传统的平面格栅板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光束角大于60
°
的光线,但平面格栅板的光学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格栅板及格栅灯具,旨在解决平面格栅板的光学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格栅板,包括:板体,具有多个镂空状的单元格,多个所述单元格沿所述板体的厚度方向分别形成相对的第一格栅面和第二格栅面,所述第一格栅面和所述第二格栅面均呈抛物面状,且所述第一格栅面和所述第二格栅面的开口方向相同;其中,当所述格栅板安装至灯具中时,所述第一格栅面相对于所述第二格栅面远离灯源设置,且所述第一格栅面和所述第二格栅面的开口均面向灯源。
[0005]进一步地,定义所述第一格栅面的中心为第一原点,经过所述第一原点的厚度方向为z方向,经过所述第一原点、垂直于z方向、且彼此垂直的两个方向分别为x方向和y方向,所述第一格栅面的中心至边缘的连线与x方向和y方向所限定的平面之间的夹角为θ,所述第一格栅面在x方向、y方向和z方向所形成的坐标系中的方程式为:
[0006]x2+y2=2*p*z,其中,p=(k*cosθ)/2*sinθ,
[0007]θ的取值范围为0
°
<θ≤30
°
,k的取值范围为60≤k≤360;
[0008]和/或,
[0009]定义所述第二格栅面的中心为第二原点,经过所述第二原点的厚度方向为z1方向,经过所述第二原点、垂直于z1方向、且彼此垂直的两个方向分别为x1方向和y1方向,所述第二格栅面的中心至边缘的连线与x1方向和y1方向所限定的平面之间的夹角为θ1,所述第二格栅面在x1方向、y1方向和z1方向所形成的坐标系中的方程式为:
[0010]x12+y12=2*p1*z1,其中,p1=(k1*cosθ1)/2*sinθ1,
[0011]θ1的取值范围为0
°
<θ1≤30
°
,k1的取值范围为60≤k1≤360。
[0012]进一步地,θ的取值为15
°
,和/或,θ1的取值为15
°

[0013]进一步地,所述单元格具有由隔片围合形成的格栅孔,所述格栅孔自所述第一格栅面至所述第二格栅面的孔轮廓呈减小趋势。
[0014]进一步地,所述隔片沿所述板体厚度方向的截面形状为等腰梯形,所述等腰梯形具有相对设置的顶边和底边,所述顶边对应所述第一格栅面,所述底边对应所述第二格栅
面。
[0015]进一步地,所述顶边和所述底边的边长比为1:2或3:4。
[0016]进一步地,所述单元格具有由隔片围合形成的格栅孔,每个所述格栅孔的开孔方向均垂直于所述第一格栅面和/或所述第二格栅面。
[0017]进一步地,所述单元格具有由隔片围合形成的格栅孔,每个所述格栅孔的开孔方向均平行于所述第一格栅面和/或所述第二格栅面的中心线。
[0018]进一步地,多个所述单元格中包括多个主单元格,以及绕多个所述主单元格最外层设置的多个次单元格,所述次单元格的形状为所述主单元格的部分形状;所述板体还包括绕多个所述次单元格设置的边框,所述边框和多个所述单元格共同形成所述第一格栅面和所述第二格栅面。
[0019]本技术提供的格栅板至少具有以下技术效果:与传统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格栅板,多个镂空状的单元格相对于板体的厚度方向分别形成第一格栅面和第二格栅面,且第一格栅面和第二格栅面均呈抛物面状,二者的开口方向相同,当安装至灯具中时,开口面向灯源设置,抛物面状的第一格栅面和第二格栅面能够增加出射光线的照射范围,使得在抑制光束角来减少眩光的同时,能够尽可能地增加光学效率。
[0020]本技术还提供一种格栅灯具,包括:如上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格栅板。
[0021]本技术提供的格栅灯具采用上述实施例所述的格栅板,技术效果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00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3]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格栅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2为图1所示格栅板的另一角度结构示意图;
[0025]图3为图1所示格栅板的又一角度结构示意图;
[0026]图4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单元格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5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隔片的截面示意图;
[0028]图6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抛物线母线的示意图;
[0029]图7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曲面格栅和平面格栅的光强对比示意图;
[0030]图8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格栅灯具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9为图8所示格栅灯具的另一角度结构示意图。
[0032]图中:
[0033]100、格栅板 110、板体 112、第一格栅面
[0034]114、第二格栅面 120、单元格 122、主单元格
[0035]124、次单元格 126、隔片 127、顶边
[0036]128、底边 129、格栅孔 130、边框
[0037]200、格栅灯具 210、底座 220、支撑架
[0038]230、灯罩 240、面环
具体实施方式
[0039]为了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40]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0041]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
[0042]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9,现对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格栅板100及格栅灯具200进行说明。
[0043]请参阅图1至图3、图8和图9,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格栅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格栅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板体,具有多个镂空状的单元格,多个所述单元格沿所述板体的厚度方向分别形成相对的第一格栅面和第二格栅面,所述第一格栅面和所述第二格栅面均呈抛物面状,且所述第一格栅面和所述第二格栅面的开口方向相同;其中,当所述格栅板安装至灯具中时,所述第一格栅面相对于所述第二格栅面远离灯源设置,且所述第一格栅面和所述第二格栅面的开口均面向灯源。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格栅板,其特征在于,定义所述第一格栅面的中心为第一原点,经过所述第一原点的厚度方向为z方向,经过所述第一原点、垂直于z方向、且彼此垂直的两个方向分别为x方向和y方向,所述第一格栅面的中心至边缘的连线与x方向和y方向所限定的平面之间的夹角为θ,所述第一格栅面在x方向、y方向和z方向所形成的坐标系中的方程式为:x2+y2=2*p*z,其中,p=(k*cosθ)/2*sinθ,θ的取值范围为0
°
<θ≤30
°
,k的取值范围为60≤k≤360;和/或,定义所述第二格栅面的中心为第二原点,经过所述第二原点的厚度方向为z1方向,经过所述第二原点、垂直于z1方向、且彼此垂直的两个方向分别为x1方向和y1方向,所述第二格栅面的中心至边缘的连线与x1方向和y1方向所限定的平面之间的夹角为θ1,所述第二格栅面在x1方向、y1方向和z1方向所形成的坐标系中的方程式为:x12+y12=2*p1*z1,其中,p1=(k1*cosθ1)/2*sinθ1,θ1的取值范围为0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欣怡方翔陈云伟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立达信照明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