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麦单穗脱粒机的杂质分离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068441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14 14: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小麦单穗脱粒机的杂质分离结构,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设有机体,所述底座的底部设有收屑槽,所述机体内部的中间位置处设有弧形导向柱,所述弧形导向柱一侧的底部设有弧形导料板,所述弧形导向柱内部的中间位置处设有吸风机,且吸风机的输入端延伸至收屑槽的内部,所述机体的一侧设有安装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装置通过扇叶所形成的风力对小麦粒和麦穗吹动导向,并依照复数麦粒所形成的受重力和麦穗的轻度漂浮关系,对两者之间进行分离,并且在弧形阻挡板、弧形过滤板和弧形导向柱的结构阻挡下,防止小麦粒飞至下料室内,与此同时,扇叶所形成的风压会一直吹向导料槽,防止了麦穗的回流,增强装置的实用性。增强装置的实用性。增强装置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小麦单穗脱粒机的杂质分离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农业
,具体为一种小麦单穗脱粒机的杂质分离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在进行谷物加工过程中,小麦或玉米等谷物均需要先进行脱粒,才可进行后续的加工处理,而脱离完成后,为了提高谷物的质量,一般会对谷物进行杂质分离处理;
[0003]在使用脱粒机进行麦穗脱离时,一般会遇到以下问题,比如而现有的脱粒机杂质分离时,大多采用鼓风的方式将杂质吹出,但是在谷物进行落下时,一般谷物从输料斗落下时都是聚集在一起,使得谷物杂质的吹拂效果不够理想和全面,使得谷物杂质的分离效果有限:
[0004]1、现有的脱粒机杂质分离时,大多采用吹风的方式将杂质吹出,但是在麦粒和麦穗进行落下时,麦粒和麦穗呈相互接触状态,不易将两者之间相互分离,并且在分离后的掉落时,也不便于准确的对两者分开收集,增加操作人员的工作难度;
[0005]2、小麦粒与麦穗分离后,因麦粒的数量居多,还是会有较多的杂质粘附在麦粒表面,在此时的情况下进行收集,不仅降低了麦粒的成品精度,并减少装置的实用性;<br/>[000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小麦单穗脱粒机的杂质分离结构,包括底座(2),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2)的顶部设有机体(1),所述底座(2)的底部设有收屑槽(3),所述机体(1)内部的中间位置处设有弧形导向柱(5),所述弧形导向柱(5)一侧的底部设有弧形导料板(4),所述弧形导向柱(5)内部的中间位置处设有吸风机(6),且吸风机(6)的输入端延伸至收屑槽(3)的内部,所述机体(1)的一侧设有安装槽(17),所述机体(1)的另一侧设有下料室(7),所述机体(1)的顶部设有与其相互适配的脱粒室(13),所述脱粒室(13)内部的一侧设有与其相互适配的出料口(14),所述下料室(7)的顶部设有升降压合组件,所述安装槽(17)内部顶部的一侧设有伺服电机(15),所述伺服电机(15)输出端的外侧设有主动齿轮(19),所述伺服电机(15)的输出端设有延伸至机体(1)内部的扇叶(28),所述安装槽(17)内部一侧的底部设有转杆(16),所述转杆(16)外侧的中间位置处设有与主动齿轮(19)相互啮合的从动齿轮(20),所述转杆(16)外侧的一侧设有拨盘(21),所述机体(1)内部一侧设有铰接座(18),所述铰接座(18)顶部的一侧设有与其相互铰接的下料架(26),所述机体(1)内部顶部的一侧设有弧形过滤板(27),所述弧形过滤板(27)与弧形导向柱(5)相互连接,所述弧形导向柱(5)的一侧设有与下料室(7)相互连通的导料槽(8),所述机体(1)内部靠近铰接座(18)的一端铰接有铰接杆(23),所述铰接杆(23)的外侧设有与其相互铰接的铰接打料板(24),且铰接打料板(24)与下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木子
申请(专利权)人:赤城县御久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