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岑素丛专利>正文

一种农田水利灌溉用抽水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067987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14 14: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农业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农田水利灌溉用抽水泵。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农业灌溉用泵机容易堵塞损坏,使用寿命短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农田水利灌溉用抽水泵,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顶面的左右侧分别固定连接有泵壳和灌溉电机。该装置通过滤网和蛟龙杆以及螺旋叶片的设计,能够将管道内部的杂物过滤并向下传输至收集套内侧,避免管道堵塞的同时减小水中杂物对泵壳内部硬件结构的影响,保障农业灌溉作业,通过沉降管的V形结构设计,在灌溉作业结束后,杂物和积水能够汇集到沉降管的拐点位置,通过打开端盖或者通过蛟龙杆均可以进行清理,提升装置本身的使用寿命。命。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农田水利灌溉用抽水泵


[0001]本技术涉及农业生产设备
,具体为一种农田水利灌溉用抽水泵。

技术介绍

[0002]农业作物的生长少不了水的滋润,常规的自然降雨在很多情况下难以满足农作物的正常生长所需,通过人工汲取河道水对农作物进行灌溉已经成为现有农业种植生产的常规操作。
[0003]现有专利(公告号:CN210859230U)公开了一种农田灌溉用离心泵,属于离心泵
,包括泵体,所述泵体上设置蜗壳,所述蜗壳上分别设置有进水管与出水管。专利技术人在实现该方案的过程中发现现有技术中存在如下问题没有得到良好的解决:1、农业灌溉常用河道水流,在汲取水源的过程中,管道内部容易受泥土砂石以及水生动植物影响造成管道堵塞,影响泵机的使用寿命和作业安全;2、该装置不方便对泵机管道内部的杂物进行清理,泵机硬件容易受积水侵蚀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农田水利灌溉用抽水泵,解决了现有农业灌溉用泵机容易堵塞损坏,使用寿命短的问题。
[0006](二)技术方案
[0007]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农田水利灌溉用抽水泵,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顶面的左右侧分别固定连接有泵壳和灌溉电机,所述灌溉电机的机轴通过轴承座与泵壳的泵轴固定连接,所述泵壳的输入端固定连接有过滤装置。
[0008]所述过滤装置包括沉降管,所述沉降管为V形,所述沉降管的右端螺纹连接有管套,所述管套的内侧固定套接有定位环,所述定位环的内侧活动套接有滤网,所述沉降管的右端的内侧固定套接有压环,所述压环压合抵触在滤网的表面,所述管套的右端活动套接有衔接管,所述衔接管的右端与所述泵壳的输入端固定连接。
[0009]所述沉降管的中部的拐点位置贯通连接有竖直向的直管,所述直管的顶部螺纹连接有端盖,所述直管的底面螺纹连接有收集套,所述收集套的内侧固定套接有限位环,所述限位环的表面活动套接有锥形橡胶膜,所述收集套外表面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传输电机,所述传输电机的机轴向上贯穿并向收集套的内侧延伸,所述传输电机的机轴固定连接有蛟龙杆,所述蛟龙杆的顶端贯穿锥形橡胶膜并延伸至直管内部与沉降管连通的位置,所述蛟龙杆的顶端的侧表面固定连接有螺旋叶片,所述蛟龙杆的中部固定连接有衔接垫片,所述衔接垫片的外表面滑动连接有衔接环,所述锥形橡胶膜与衔接环相互配合。
[0010]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泵壳的输出端设置在其表面的背侧,所述泵壳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出水软管。
[0011]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沉降管两端与水平面之间的倾角为30
°
~45
°
,所述沉降管的
左右侧相互对称。
[0012]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管套的左端的内壁开设有螺纹,所述管套的右端固定连接有密封环,所述衔接管的左端固定连接有连接环,所述连接环活动套接在管套的内侧且与密封环相互压合抵触。
[0013]进一步优选的,所述锥形橡胶膜的底端开口大小小于衔接环的外径,所述锥形橡胶膜设置在螺旋叶片的下方。
[0014]进一步优选的,所述衔接环的内侧开设有截面为T形的环槽,所述衔接环的侧表面与锥形橡胶膜的内侧表面搭接。
[0015](三)有益效果
[0016]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农田水利灌溉用抽水泵,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7](1)、该装置通过滤网和蛟龙杆以及螺旋叶片的设计,能够对进入泵机的水流中包含的泥沙和杂物进行过滤,同时能够将管道内部的杂物向下传输至收集套内侧进行蓄存和压缩,避免管道堵塞的同时减小水中杂物对泵壳内部硬件结构的影响,保障农业灌溉作业的正常运作。
[0018](2)、该装置通过沉降管的V形结构设计,在灌溉作业结束后,管道内部沉积的杂物和积水能够汇集到沉降管的拐点位置,通过打开端盖或者通过蛟龙杆均可以进行清理,减少了管道内部杂物和积水的残留,避免其进入泵壳影响泵壳内部硬件结构,提升装置本身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结构的正视图;
[0020]图2为本技术过滤装置的正剖图;
[0021]图3为本技术衔接垫片和衔接环的切面示意图。
[0022]图中:1底板、2泵壳、3灌溉电机、4过滤装置、401沉降管、402管套、403定位环、404滤网、405衔接管、406直管、407端盖、408收集套、409限位环、410锥形橡胶膜、411传输电机、412蛟龙杆、413螺旋叶片、414衔接垫片、415衔接环。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4]请参阅图1

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农田水利灌溉用抽水泵,包括底板1,底板1的顶面的左右侧分别固定连接有泵壳2和灌溉电机3,泵壳2的输出端设置在其表面的背侧,泵壳2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出水软管,灌溉电机3的机轴通过轴承座与泵壳2的泵轴固定连接,泵壳2的输入端固定连接有过滤装置4。泵壳2与其内部的硬件结构共同构成现有的常规的离心泵机结构,将河道水由其轴向吸引并传输至其外沿的背侧。
[0025]过滤装置4包括沉降管401,沉降管401为V形,沉降管401两端与水平面之间的倾角为30
°
~45
°
,沉降管401的左右侧相互对称,沉降管401的V形结构使得灌溉作业结束后管道
内侧的积水以及杂物能够逐渐向管道底端的拐点位置聚集,相比于常规的直线型管道结构,该结构特征能够更好的收集管道内侧的积水、泥沙和杂物,减少残留,避免其进入泵壳2,影响其内部硬件结构,沉降管401的右端螺纹连接有管套402,管套402的左端的内壁开设有螺纹,管套402的右端固定连接有密封环,衔接管405的左端固定连接有连接环,连接环活动套接在管套402的内侧且与密封环相互压合抵触,管套402的内侧固定套接有定位环403,定位环403的内侧活动套接有滤网404,沉降管401的右端的内侧固定套接有压环,压环压合抵触在滤网404的表面,管套402的右端活动套接有衔接管405,衔接管405的右端与泵壳2的输入端固定连接。
[0026]沉降管401的中部的拐点位置贯通连接有竖直向的直管406,直管406的顶部螺纹连接有端盖407,直管406的底面螺纹连接有收集套408,收集套408的内侧固定套接有限位环409,限位环409的表面活动套接有锥形橡胶膜410,锥形橡胶膜410的底端开口大小小于衔接环415的外径,锥形橡胶膜410设置在螺旋叶片413的下方,收集套408外表面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传输电机411,传输电机411的机轴向上贯穿并向收集套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农田水利灌溉用抽水泵,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顶面的左右侧分别固定连接有泵壳(2)和灌溉电机(3),所述灌溉电机(3)的机轴通过轴承座与泵壳(2)的泵轴固定连接,所述泵壳(2)的输入端固定连接有过滤装置(4);所述过滤装置(4)包括沉降管(401),所述沉降管(401)为V形,所述沉降管(401)的右端螺纹连接有管套(402),所述管套(402)的内侧固定套接有定位环(403),所述定位环(403)的内侧活动套接有滤网(404),所述沉降管(401)的右端的内侧固定套接有压环,所述压环压合抵触在滤网(404)的表面,所述管套(402)的右端活动套接有衔接管(405),所述衔接管(405)的右端与所述泵壳(2)的输入端固定连接;所述沉降管(401)的中部的拐点位置贯通连接有竖直向的直管(406),所述直管(406)的顶部螺纹连接有端盖(407),所述直管(406)的底面螺纹连接有收集套(408),所述收集套(408)的内侧固定套接有限位环(409),所述限位环(409)的表面活动套接有锥形橡胶膜(410),所述收集套(408)外表面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传输电机(411),所述传输电机(411)的机轴向上贯穿并向收集套(408)的内侧延伸,所述传输电机(411)的机轴固定连接有蛟龙杆(412),所述蛟龙杆(412)的顶端贯穿锥形橡胶膜(410)并延伸至直管(406)内部与沉降管(401)连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岑素丛黄艳梅缪成美王婷宋紫阳
申请(专利权)人:岑素丛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