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水闸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066546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14 14:47
本申请涉及一种新型水闸,包括钢闸体外壳,钢闸体外壳两端均固定有转动辊,钢闸体外壳内设有第一横板、第二横板、第一竖板和第二竖板;第一横板、第一竖板与钢闸体外壳之间构成第一密闭区,第二横板、第一竖板与钢闸体外壳之间构成第二密闭区,第一横板、第二竖板与钢闸体外壳之间构成第三密闭区,第二横板、第二竖板与钢闸体外壳之间构成第四密闭区;钢闸体外壳上用于将第二密闭区与第三密闭区进行水、气交换的交换组件。本申请中,工作人员只需通过操作交换组件,即可将第二密闭区内的气体与第三密闭区内的水进行交换,使得钢闸体外壳的重心发生改变,方便该新型水闸快速开启并进行泄洪。行泄洪。行泄洪。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水闸


[0001]本申请涉及水闸
,具体涉及一种新型水闸。

技术介绍

[0002]水闸是修建在河道和渠道上利用闸门控制流量和调节水位的低水头水工建筑物。关闭闸门可以拦洪、挡潮或抬高上游水位,以满足灌溉、发电、航运、水产、环保、工业和生活用水等需要。开启闸门,可以宣泄洪水、涝水、弃水或废水,也可对下游河道或渠道供水。在水利工程中,水闸作为挡水、泄水或取水的建筑物,应用广泛。
[0003]在公开号CN208136870U的中国技术专利中公开了一种水利工程水闸结构,包括闸板,所述闸板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闸门侧板,所述闸板上贯穿设有溢流槽,所述溢流槽内设有第四转轴,所述第四转轴的两端均转动连接在溢流槽的侧壁上,所述第四转轴上固定套接有两个第二齿轮,两个所述第二齿轮分别位于第四转轴的两侧,所述第四转轴的侧壁上沿其周向等间距固定连接有多个叶片,两个所述闸门侧板之间设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在两个闸门侧板上,且第二转轴和第四转轴位于同一水平线,所述第二转轴上固定套接有两个第一齿轮。
[0004]专利技术人认为上述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上述水利工程水闸结构的结构复杂,操作繁琐,不利于工作人员进行开闸泄洪操作的快速进行。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便于工作人员操作,以便工作人员快速打开水闸并进行泄洪,本申请提供一种新型水闸。
[0006]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新型水闸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7]一种新型水闸,包括钢闸体外壳,所述钢闸体外壳两端均固定有转动辊,所述转动辊端部与河道一侧的混凝土闸墩转动连接,所述钢闸体外壳中部设置有圆柱体,所述圆柱体两端分别与钢闸体外壳两侧的内壁固定,所述圆柱体一侧与钢闸体外壳内壁之间固定有第一横板,所述圆柱体另一侧与钢闸体外壳内壁之间固定有第二横板,所述圆柱体顶部与钢闸体外壳内顶部之间固定有第一竖板,所述圆柱体底部与钢闸体外壳内底壁之间固定有第二竖板;
[0008]所述第一横板、第一竖板与钢闸体外壳之间构成第一密闭区,所述第二横板、第一竖板与钢闸体外壳之间构成第二密闭区,所述第一横板、第二竖板与钢闸体外壳之间构成第三密闭区,所述第二横板、第二竖板与钢闸体外壳之间构成第四密闭区;所述第一密闭区的钢闸体外壳上固定有第一进气管,所述第二密闭区的钢闸体外壳上固定有第二进气管,所述第三密闭区的钢闸体外壳上固定有第一进水管,所述第四密闭区的钢闸体外壳上固定有第二进水管,所述钢闸体外壳上用于将第二密闭区与第三密闭区进行水、气交换的交换组件。
[0009]本申请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交换组件包括贯穿设置于圆柱体上并连通第二密闭区
与第三密闭区的输水管、固定于输水管上的泵体、连通第二密闭区与第三密闭区的输气管以及设置于输气管上的输气电磁阀。
[0010]本申请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钢闸体外壳底部固定有配重块。
[0011]本申请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配重块远离圆柱体轴线一侧的表面上导有圆角。
[0012]本申请进一步设置为,混凝土闸墩侧壁上固定有定位销,当所述钢闸体外壳旋转90
°
时,所述钢闸体外壳与定位销上表面抵接。
[0013]本申请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钢闸体外壳呈水滴型。
[0014]本申请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钢闸体外壳呈柱状型。
[0015]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0016]1、本申请中,工作人员只需通过操作交换组件,即可将第二密闭区内的气体与第三密闭区内的水进行交换,使得第三密闭区内的水进入第二密闭区内,同时使得第二密闭区内的气体进入第三密闭区内,以此使得钢闸体外壳的重心发生改变,钢闸体外壳上的转动辊绕转动辊的轴线转动,从而使得钢闸体外壳开启,有利于该新型水闸完成泄洪操作,该新型水闸便于工作人员操作,以便工作人员快速打开水闸并进行泄洪;
[0017]2、本申请中,当需要使用交换组件将第二密闭区内的气体与第三密闭区内的水进行交换时,工作人员只需打开泵体开关和输气电磁阀,使得泵体将第三密闭区内的水体由输水管输入第二密闭区内,第二密闭区内的气体由输气管进入第三密闭区内,从而使得钢闸体外壳的重心逐渐发生改变,以便钢闸体外壳逐渐开启并完成泄洪工作;
[0018]3、本申请中,通过设置配重块,以此使得钢闸体外壳的重力增大,有利于降低钢闸体外壳在第三密闭区于第二密闭区进行水、气交换过程中的转动速度,避免了钢闸体外壳运转速度过快的情况。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1的整体结构在水闸关闭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1的整体结构在水闸打开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1的俯视图;
[0022]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1的钢闸体外壳及其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3]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2的钢闸体外壳及其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4]附图标记说明:1、钢闸体外壳;10、混凝土闸墩;11、转动辊;12、圆柱体;13、第一横板;14、第二横板;15、第一竖板;16、第二竖板;2、第一密闭区;21、第一进气管;3、第二密闭区;31、第二进气管;4、第三密闭区;41、第一进水管;5、第四密闭区;51、第二进水管;6、交换组件;61、输水管;62、泵体;63、输气管;64、输气电磁阀;7、操作室;8、配重块;81、圆角;9、定位销。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以下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6]实施例1
[0027]如图1所示,一种新型水闸,包括钢闸体外壳1、转动辊11、圆柱体12、第一横板13、第二横板14、第一竖板15和第二竖板16,钢闸体外壳1设置于河道两侧的混凝土闸墩10之
间,钢闸体外壳1的横截面呈水滴型,钢闸体外壳1的纵截面为矩形,且钢闸体外壳1纵截面的面积自上而下递增。
[0028]如图1所示,转动辊11为圆辊状结构,其轴线水平,转动辊11的一端与钢闸体外壳1端部中心处固定,转动辊11的另一端与河道一侧的混凝土闸墩10转动连接,转动辊11的数量为两个,两个转动辊11对称设置于钢闸体外壳1两端。圆柱体12为圆辊状结构,其轴线与转动辊11的轴线重合,圆柱体12设置于钢闸体外壳1内,圆柱体12两端分别与钢闸体外壳1两侧的内壁固定。第一横板13为长方形板状结构,其长度方向与圆柱体12的轴向平行,第一横板13一侧的侧壁与圆柱体12一侧的弧形表面固定,第一横板13另一侧的侧壁与钢闸体外壳1的内壁固定。第二横板14亦为长方形板状结构,其长度方向与圆柱体12的轴向平行,第二横板14一侧的侧壁与圆柱体12另一侧(远离第一横板13一侧)的弧形表面固定,第二横板14另一侧的侧壁与钢闸体外壳1的内壁固定。第一竖板15为竖直设置的矩形板状结构,其上表面与钢闸体外壳1的内顶部固定,第一竖板15的底面与圆柱体12顶部的弧形表面固定。第二竖板16的位置与第一竖板15的位置上下对应,其上表面与圆柱体12底部的弧形表面固定,第二竖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水闸,其特征是:包括钢闸体外壳(1),所述钢闸体外壳(1)两端均固定有转动辊(11),所述转动辊(11)端部与河道一侧的混凝土闸墩(10)转动连接,所述钢闸体外壳(1)中部设置有圆柱体(12),所述圆柱体(12)两端分别与钢闸体外壳(1)两侧的内壁固定,所述圆柱体(12)一侧与钢闸体外壳(1)内壁之间固定有第一横板(13),所述圆柱体(12)另一侧与钢闸体外壳(1)内壁之间固定有第二横板(14),所述圆柱体(12)顶部与钢闸体外壳(1)内顶部之间固定有第一竖板(15),所述圆柱体(12)底部与钢闸体外壳(1)内底壁之间固定有第二竖板(16);所述第一横板(13)、第一竖板(15)与钢闸体外壳(1)之间构成第一密闭区(2),所述第二横板(14)、第一竖板(15)与钢闸体外壳(1)之间构成第二密闭区(3),所述第一横板(13)、第二竖板(16)与钢闸体外壳(1)之间构成第三密闭区(4),所述第二横板(14)、第二竖板(16)与钢闸体外壳(1)之间构成第四密闭区(5);所述第一密闭区(2)的钢闸体外壳(1)上固定有第一进气管(21),所述第二密闭区(3)的钢闸体外壳(1)上固定有第二进气管(31),所述第三密闭区(4)的钢闸体外壳(1)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昶君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宏宇工程管理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