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流器模块和变流器机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065991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14 14: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变流器模块,包括箱体和安装在箱体内的变流器主体,箱体和变流器主体围成散热通道,散热通道内安装有风机;箱体上设有与散热通道连通的进风口和出风口;其中,散热通道至少分布在变流器主体的两侧。上述变流器模块中,箱体和变流器主体围成散热通道,散热通道至少分布在变流器主体的两侧,使散热气流至少由两侧同时对变流器主体进行散热,利于实现均匀散热,提高散热效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公开一种变流器机柜,其应用上述变流器模块,散热效果良好。散热效果良好。散热效果良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变流器模块和变流器机柜


[0001]本技术涉及机械工业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变流器模块,还涉及一种应用上述变流器模块的变流器机柜。

技术介绍

[0002]变流器机柜包括变流器模块,变流器模块为多个,且层叠布置;每个变流器模块的底部分别布置有散热风扇和散热器,用于对变流器模块中IGBT (Insulated Gate Bipolar Transistor,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散热。
[0003]但是,现有变流器机柜中,散热风扇和散热器仅由底部对IGBT进行散热,无法实现均匀散热,散热效果差。
[0004]另外,变流器模块层叠布置,结构紧凑,导致工作过程中周围环境温度逐渐升高,甚至两层变流器模块之间的环境温度超过变流器模块允许的最高工作温度要求。
[0005]因此,如何对变流器模块中的热源部件均匀散热,提高散热效果,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一种变流器模块,其箱体和变流器主体围成散热通道,散热通道至少分布在变流器主体的两侧,使散热气流至少由两侧同时对变流器主体进行散热,利于实现均匀散热,提高散热效果。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变流器机柜,其应用上述变流器模块,散热效果良好。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8]一种变流器模块,包括箱体和安装在所述箱体内的变流器主体;所述箱体和所述变流器主体围成散热通道,所述散热通道内安装有风机;所述箱体上设有与所述散热通道连通的进风口和出风口;
[0009]其中,所述散热通道至少分布在所述变流器主体的两侧。
[0010]优选的,上述变流器模块中,所述散热通道包括:
[0011]上侧风道,所述上侧风道位于所述变流器主体的上方;
[0012]下侧风道,所述下侧风道位于所述变流器主体的下方;
[0013]立面风道,所述立面风道位于所述变流器主体的侧面,并连通所述上侧风道和所述下侧风道;
[0014]其中,所述进风口与所述上侧风道连通,所述出风口与所述下侧风道连通。
[0015]优选的,上述变流器模块中,所述上侧风道覆盖所述变流器主体的上表面;所述下侧风道覆盖所述变流器主体的下表面;所述立面风道覆盖所述变流器主体的一个侧面。
[0016]优选的,上述变流器模块中,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布置于所述箱体上相邻的两个侧面上。
[0017]优选的,上述变流器模块中,所述上侧风道内固定有挡风隔板,所述挡风隔板上设
有通风孔,且所述挡风隔板将所述上侧风道分隔为缓冲空间和流通空间;所述缓冲空间与所述进风口连通,所述流通空间与所述立面风道连通。
[0018]优选的,上述变流器模块中,所述进风口的入风方向与所述通风孔的通风方向垂直。
[0019]优选的,上述变流器模块中,所述出风口的出风方向与所述通风孔的通风方向相反。
[0020]优选的,上述变流器模块中,所述风机固定在所述下侧风道内。
[0021]优选的,上述变流器模块中,所述下侧风道内安装有散热器;所述风机布置于所述下侧风道内与所述立面风道连通的位置,用于将所述立面风道的来风抽送至所述散热器处,再由所述出风口排出。
[0022]一种变流器机柜,包括多个层叠布置的变流器模块,所述变流器模块为上述技术方案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变流器模块。
[0023]本技术提供一种变流器模块,包括箱体和安装在箱体内的变流器主体,箱体和变流器主体围成散热通道,散热通道内安装有风机;箱体上设有与散热通道连通的进风口和出风口;其中,散热通道至少分布在变流器主体的两侧。
[0024]本技术提供的变流器模块中,箱体和变流器主体围成散热通道,散热通道至少分布在变流器主体的两侧,使散热气流至少由两侧同时对变流器主体进行散热,利于实现均匀散热,提高散热效果。
[0025]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变流器机柜,其应用上述变流器模块,散热效果良好。
附图说明
[002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7]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多个变流器模块层叠布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2为图1中A

A的剖视图;
[0029]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变流器模块的剖视图;
[0030]其中,图1

图3中:
[0031]箱体101;变流器主体102;风机103;挡风隔板104;散热器105;出风口11;上侧风道12;进风口13;立面风道14;下侧风道15。
具体实施方式
[0032]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变流器模块,其箱体和变流器主体围成散热通道,散热通道至少分布在变流器主体的两侧,使散热气流至少由两侧同时对变流器主体进行散热,利于实现均匀散热,提高散热效果。本技术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变流器机柜,其应用上述变流器模块,散热效果良好。
[0033]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
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4]请参阅图1

图3,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变流器模块,包括箱体101 和安装在箱体101内的变流器主体102,箱体101和变流器主体102围成散热通道,散热通道内安装有风机103;箱体101上设有与散热通道连通的进风口13 和出风口11;其中,散热通道至少分布在变流器主体102的两侧。
[0035]本实施例提供的变流器模块中,箱体101和变流器主体102围成散热通道,散热通道至少分布在变流器主体102的两侧,使散热气流至少由两侧同时对变流器主体102进行散热,利于实现均匀散热,提高散热效果。
[0036]另外,上述变流器模块中,散热通道布置在变流器主体102的两侧,使变流器主体102至少两侧的空气呈流动状态,有助于降低变流器主体102周围的环境温度。
[0037]具体的,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变流器模块中,散热通道包括依次连通的上侧风道12、立面风道14和下侧风道15;上侧风道12位于变流器主体102的上方;下侧风道15位于所述变流器主体102的下方;立面风道14位于变流器主体102 的侧面,并连通上侧风道12和下侧风道15;其中,散热通道的进风口13与上侧风道12连通,散热通道的出风口11与下侧风道15连通。
[0038]应用时,散热通道中风机103工作,将外界环境中气流由进风口1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变流器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和安装在所述箱体内的变流器主体;所述箱体和所述变流器主体围成散热通道,所述散热通道内安装有风机;所述箱体上设有与所述散热通道连通的进风口和出风口;其中,所述散热通道至少分布在所述变流器主体的两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流器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通道包括:上侧风道,所述上侧风道位于所述变流器主体的上方;下侧风道,所述下侧风道位于所述变流器主体的下方;立面风道,所述立面风道位于所述变流器主体的侧面,并连通所述上侧风道和所述下侧风道;其中,所述进风口与所述上侧风道连通,所述出风口与所述下侧风道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流器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侧风道覆盖所述变流器主体的上表面;所述下侧风道覆盖所述变流器主体的下表面;所述立面风道覆盖所述变流器主体的一个侧面。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流器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布置于所述箱体上相邻的两个侧面上。5.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金凤周杰申智
申请(专利权)人: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