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背带式红火蚁防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064889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14 14: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背带式红火蚁防治装置,具体涉及红火蚁防治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背带式红火蚁防治装置,通过喷洒机构将药剂桶中的药剂喷洒到土里,保证药剂喷洒均匀,避免采用喷洒药粉方式灭杀红火蚁时受风力影响导致喷洒不均匀,且采用喷洒药剂的方法能使药剂喷洒进入土壤深处,从而能对红火蚁进行彻底灭杀,进而实现对红火蚁的防治,同时设有悬臂机构,喷洒机构与悬臂机构活动连接,该悬臂机构用于支撑该喷洒机构,从而用户使用时只需用手控制该喷洒机构进行喷洒动作,而不需要用手支撑该喷洒机构,避免用户的手臂长时间支撑该喷洒机构导致手臂酸痛。撑该喷洒机构导致手臂酸痛。撑该喷洒机构导致手臂酸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背带式红火蚁防治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红火蚁防治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背带式红火蚁防治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红火蚁是中国的入侵物种,也是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收录的最具有破坏力的入侵生物之一。红火蚁取食多种作物的种子、根部、果实等,为害幼苗,造成产量下降。它损坏灌溉系统,降低工作效率,侵袭牲畜,造成农业上的损失。红火蚁对野生动植物也有严重的影响。它可攻击海龟、蜥蜴、鸟类等的卵,对小型哺乳动物的密度和无脊椎动物群落有负面的影响。
[0003]目前对红火蚁的防治措施主要是采用喷粉器喷粉来防治,通过将药粉散落在红火蚁身上,使蚁体因接触或吞食药剂而中毒死亡,但存在以下缺点:首先是喷出的药粉不均匀,而且易受到风力影响,特别是在户外农田里,喷洒效果差;其次是由于红火蚁生活在土壤中的巢穴较深,对土壤、巢穴内的红火蚁无法采用直接喷粉的方式进行彻底灭治。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背带式红火蚁防治装置。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背带式红火蚁防治装置,包括支架、背带、药剂桶、悬臂机构、喷洒机构、药剂连接软管,所述背带设置于所述支架两侧,所述药剂桶设置于所述支架上,所述悬臂机构设置于所述支架上且与所述支架活动连接,所述喷洒机构设置于所述悬臂机构上且与所述悬臂机构活动连接,所述药剂连接软管一端与所述药剂桶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喷洒机构连接。
[0006]进一步的,所述悬臂机构包括调整组件、第一悬臂、第二悬臂、旋转组件,所述调整组件设置于所述支架、所述第一悬臂上,所述第一悬臂通过所述调整组件与所述支架活动连接,所述旋转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悬臂、所述第二悬臂上,所述第一悬臂通过所述旋转组件与所述第二悬臂连接使得所述第二悬臂可相对所述第一悬臂进行转动。
[0007]进一步的,所述调整组件包括调整螺栓、螺纹孔、连通孔,所述螺纹孔设置于所述支架上,所述连通孔设置于所述第一悬臂上,所述调整螺栓穿设于所述连通孔、所述螺纹孔上,所述调整螺栓与所述螺纹孔螺纹连接。
[0008]进一步的,所述旋转组件包括旋转孔、旋转轴,所述旋转孔设置于所述第一悬臂、第二悬臂上,所述旋转轴穿设于所述旋转孔上。
[0009]进一步的,所述喷洒机构包括花洒、连接钢管、旋转开关,所述花洒设置于所述连接钢管前端,所述连接钢管设置于所述第二悬臂上且与所述第二悬臂转动连接,所述旋转开关设置于所述连接钢管后端用于控制所述连接钢管的通断,所述连接钢管后端与所述药剂连接软管连接。
[0010]进一步的,所述旋转开关包括转动臂、连通件,所述连通件设置于所述连接钢管内部,所述连接钢管设有连接通孔,所述转动臂穿过所述连接通孔与所述连通件连接用于旋
转所述连通件以将所述连接钢管连通或隔断。
[0011]进一步的,还包括转动机构,所述转动机构设置于所述连接钢管、所述第二悬臂上,所述连接钢管通过所述转动机构与所述第二悬臂转动连接。
[0012]进一步的,所述转动组件包括转动轴、转动孔,所述转动孔设置于所述第二悬臂、所述连接钢管上,所述转动轴穿设于所述转动孔上。
[0013]进一步的,还包括腰带,所述腰带设置在所述支架上。
[0014]进一步的,所述药剂桶的容积为20

25L。
[0015]由上述对本技术的描述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背带式红火蚁防治装置,通过喷洒机构将药剂桶中的药剂喷洒到土里,保证药剂喷洒均匀,避免采用喷洒药粉方式灭杀红火蚁时受风力影响导致喷洒不均匀,且采用喷洒药剂的方法能使药剂喷洒进入土壤深处,从而能对红火蚁进行彻底灭杀,进而实现对红火蚁的防治,同时设有悬臂机构,喷洒机构与悬臂机构活动连接,该悬臂机构用于支撑该喷洒机构,从而用户使用时只需用手控制该喷洒机构进行喷洒动作,而不需要用手支撑该喷洒机构,避免用户的手臂长时间支撑该喷洒机构导致手臂酸痛。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背带式红火蚁防治装置分解图;
[0017]图2为本技术背带式红火蚁防治装置总装图;
[0018]图3为本技术背带式红火蚁防治装置连接钢管连通状态示意图;
[0019]图4为本技术背带式红火蚁防治装置连接钢管隔断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以下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1]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0022]参照图1

4所示,一种背带式红火蚁防治装置,包括支架1、背带2、药剂桶3、悬臂机构4、喷洒机构5、药剂连接软管6,所述背带2设置于所述支架1两侧,所述药剂桶3设置于所述支架1上,所述悬臂机构4设置于所述支架1上且与所述支架1活动连接,所述喷洒机构5设置于所述悬臂机构4上且与所述悬臂机构4活动连接,所述药剂连接软管6一端与所述药剂桶3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喷洒机构5连接。
[0023]所述悬臂机构4包括调整组件41、第一悬臂42、第二悬臂43、旋转组件44,所述调整组件41设置于所述支架1、所述第一悬臂42上,所述第一悬臂42通过所述调整组件41与所述支架1活动连接,使得所述第一悬臂42的倾斜角度可进行调整,所述旋转组件44设置于所述第一悬臂42、所述第二悬臂43上,所述第一悬臂42通过所述旋转组件44与所述第二悬臂43
连接使得所述第二悬臂43可相对所述第一悬臂42进行转动。
[0024]所述调整组件41包括调整螺栓411、螺纹孔412、连通孔413,所述螺纹孔412设置于所述支架1上,所述连通孔413设置于所述第一悬臂42上,所述调整螺栓411穿设于所述连通孔413、所述螺纹孔412上,所述调整螺栓411与所述螺纹孔412螺纹连接。
[0025]所述旋转组件44包括旋转孔441、旋转轴442,所述旋转孔441设置于所述第一悬臂42、第二悬臂43上,所述旋转轴442穿设于所述旋转孔441上,所述第二悬臂43可绕所述旋转轴442进行转动。
[0026]所述喷洒机构5包括花洒51、连接钢管52、旋转开关53,所述花洒51设置于所述连接钢管52前端,所述连接钢管52设置于所述第二悬臂43上且与所述第二悬臂43转动连接,所述旋转开关53设置于所述连接钢管52后端用于控制所述连接钢管52的通断,所述连接钢管52后端与所述药剂连接软管6连接。
[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背带式红火蚁防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背带、药剂桶、悬臂机构、喷洒机构、药剂连接软管,所述背带设置于所述支架两侧,所述药剂桶设置于所述支架上,所述悬臂机构设置于所述支架上且与所述支架活动连接,所述喷洒机构设置于所述悬臂机构上且与所述悬臂机构活动连接,所述药剂连接软管一端与所述药剂桶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喷洒机构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带式红火蚁防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悬臂机构包括调整组件、第一悬臂、第二悬臂、旋转组件,所述调整组件设置于所述支架、所述第一悬臂上,所述第一悬臂通过所述调整组件与所述支架活动连接,所述旋转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悬臂、所述第二悬臂上,所述第一悬臂通过所述旋转组件与所述第二悬臂连接使得所述第二悬臂可相对所述第一悬臂进行转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带式红火蚁防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组件包括调整螺栓、螺纹孔、连通孔,所述螺纹孔设置于所述支架上,所述连通孔设置于所述第一悬臂上,所述调整螺栓穿设于所述连通孔、所述螺纹孔上,所述调整螺栓与所述螺纹孔螺纹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背带式红火蚁防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组件包括旋转孔、旋转轴,所述旋转孔设置于所述第一悬臂、第二悬臂上,所述旋转轴穿设于所述旋转孔上。5.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明雄陈艺婷郑乔陈月祥陈衍进陈美美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迅克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