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茅台学院专利>正文

一种便于散热、除雾和呼吸的防护服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062801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14 14: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于散热、除雾和呼吸的防护服。包括有防护服,防护服的手端均设有第一通气软管,防护服的脚端均设有第二通气软管,防护服的头部上设有第三通气软管和第四通气软管,第三通气软管活动连接有护目镜,护目镜的一侧设有单向通气阀门,第四通气软管与口罩活动连接;所述第一通气软管、第三通气软管和第四通气软管连接有通气盒,通气盒的一侧设有第一进气孔,两脚端的第二通气软管经三通连接有第五通气软管,第五通气软管活动连接有通气盒。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防护服散热效果好,护目镜不易起雾,佩戴的口罩呼吸顺畅,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有益效果。使用方便的有益效果。使用方便的有益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散热、除雾和呼吸的防护服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防护服,特别是一种便于散热、除雾和呼吸的防护服。

技术介绍

[0002]防护服种类包括消防防护服、工业用防护服、医疗款防护服、军用防护服和特殊人群使用防护服。防护服主要应用于消防、军工、船舶、石油、化工、喷漆、清洗消毒、实验室等行业与部门。而对于现有医疗款防护服或一次性防护服,医护人员在穿戴防护服还会佩戴护目镜和口罩,但在使用过程中会存在以下技术问题:1、现有防护服散热效果较差,在医护过程中,医护人员人体会产生热量,导致防护服内温度升高,而人体会大量排汗,导致体内的水分及盐分丧失,在穿上防护服后一般都是6

8小时进行防护工作,而防护工作的过程中医护人员不能脱下口罩进行喝水,对体内水分及盐分进行及时的补充,所以防护工作过程防护服内温度高,医护人员体力丧失很快;2、对于防护过程中,护目镜内部人体的汗液不能排除,使护目镜内部温度高于外部,导致护目镜内部的镜片上起雾,在医护过程中,会影响到医护人员的视野范围;3、由于医护人员佩戴的口罩(N95)密封、隔离效果好,但在呼吸过程中,有轻微呼吸困难感觉。所以针对以上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便于散热、除雾和呼吸的防护服。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散热、除雾和呼吸的防护服。本技术具有防护服散热效果好,护目镜不易起雾,佩戴的口罩呼吸顺畅,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特点。
[0004]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一种便于散热、除雾和呼吸的防护服,包括有防护服,防护服的手端均设有第一通气软管,防护服的脚端均设有第二通气软管,防护服的头部上设有第三通气软管和第四通气软管,第三通气软管活动连接有护目镜,护目镜的一侧设有单向通气阀门,第四通气软管与口罩活动连接;所述第一通气软管、第三通气软管和第四通气软管连接有通气盒,通气盒的一侧设有第一进气孔,两脚端的第二通气软管经三通连接有第五通气软管,第五通气软管活动连接有通气盒;所述通气盒上的第一进气孔活动连接有第一进气软管,第一进气软管连接有过滤加压装置,过滤加压装置包括有加压室,加压室的一侧依次活动设有N95过滤布、过滤室、N95过滤布和进气室,加压室与进气室经螺杆和螺帽活动连接,加压室及进气室背对的一侧均设有皮带;加压室内设有电池和抽风机,加压室与第一进气软管连接,进气室连接有第二进气软管,第二进气软管活动连接有第二进气孔,第二进气孔位于防护服背面上。
[0005]前述的便于散热、除雾和呼吸的防护服中,所述第一通气软管、第三通气软管、第四通气软管和第五通气软管均设有调节阀门。
[0006]前述的便于散热、除雾和呼吸的防护服中,所述过滤加压装置经皮带活动固定在医护人员腰部。
[0007]前述的便于散热、除雾和呼吸的防护服中,所述第二进气孔上设有过滤布。
[0008]前述的便于散热、除雾和呼吸的防护服中,所述防护服的头部上设有出气单项阀。
[000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0]1、医护人员工作时;在电池和抽风机连接的作用下,通过过滤加压装置上抽风机工作,防护服外的空气经第二进气孔进入第二进气软管内,第二进气软管内空气进入进气室,在加压室的一侧依次活动设有N95过滤布、过滤室、N95过滤布和进气室的作用下,进气室经过滤室两侧N95过滤布过滤后,经加压室进入第一进气软管,第一进气软管的过滤后的空气进入通气盒,通气盒内空气进入分别第一通气软管、第三通气软管、第四通气软管和第五通气软管。
[0011]2、第一通气软管内的空气进入防护服手端内,第五通气软管内的空气经三通、第二通气软管进入防护服两脚端,通过防护服手端和脚端输入过滤后空气将四肢内热量带走,大多空气经防护服头部的出气单项阀排出,少部分空气经防护服头部与人脸之间排出,从而起到降低防护服内部温度,减少人体内的水分及盐分丧失,实现防护服散热效果好;
[0012]3、而第三通气软管内的空气进入护目镜内将护目镜内的汗液经单向通气阀门排出,同时起到降低护目镜内的温度,避免护目镜内部的镜片上起雾,实现护目镜不易起雾;
[0013]4、第四通气软管内的空气进入口罩内,避免由于医护人员佩戴的口罩密封、隔离效果好,在呼吸过程中,有轻微呼吸困难感觉,实现佩戴的口罩呼吸顺畅;
[0014]5、将医护人员腰部上的皮带解开,将过滤加压装置取下,而过滤加压装置上的电池采用可充电电池,将加压室与进气室上螺杆和螺帽拆开,后将过滤室上的N95过滤布取下,对电池进行充电,分别对过滤加压装置上的各部件进行消毒处理,在过滤室两侧上更换新的 N95过滤布,按照加压室的一侧依次活动设有N95过滤布、过滤室、 N95过滤布和进气室进行连接,通过按照加压室与进气室上螺杆和螺帽,将加压室、N95过滤布、过滤室、N95过滤布和进气室进行连接固定后,此时的过滤加压装置可按照上述步骤进行重复使用,实现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0015]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防护服散热效果好,护目镜不易起雾,佩戴的口罩呼吸顺畅,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有益效果。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技术防护服及通气软管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本技术图1的局部放大图;
[0018]图3是本技术图1的局部放大图;
[0019]图4是本技术图3的后视图;
[0020]图5是本技术防护服的后视图;
[0021]图6是本技术图5的局部放大图;
[0022]图7是本技术过滤加压装置的主视图;
[0023]图8是本技术过滤加压装置的后视图;
[0024]图9是本技术过滤加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10是本技术过滤加压装置的佩戴示意图。
[0026]附图中的标记为:1

防护服,2

第一通气软管,3

第二通气软管,4

单向通气阀门,5

口罩,6

护目镜,7

第三通气软管,8

第四通气软管,9

调节阀门,10

通气盒,11

第五通
气软管,12

三通,13
‑ꢀ
第一进气孔,14

皮带,15

第一进气软管,16

螺杆,17

螺帽,18
‑ꢀ
进气室,19

加压室,20

N95过滤布,21

过滤室,22

第二进气软管, 23

抽风机,24

电池,25

腰部,26

第二进气孔,27

过滤加压装置, 28...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散热、除雾和呼吸的防护服,其特征在于:包括有防护服(1),防护服(1)的手端均设有第一通气软管(2),防护服(1)的脚端均设有第二通气软管(3),防护服(1)的头部上设有第三通气软管(7)和第四通气软管(8),第三通气软管(7)活动连接有护目镜(6),护目镜(6)的一侧设有单向通气阀门(4),第四通气软管(8)与口罩(5)活动连接;所述第一通气软管(2)、第三通气软管(7)和第四通气软管(8)连接有通气盒(10),通气盒(10)的一侧设有第一进气孔(13),两脚端的第二通气软管(3)经三通(12)连接有第五通气软管(11),第五通气软管(11)活动连接有通气盒(10);所述通气盒(10)上的第一进气孔(13)活动连接有第一进气软管(15),第一进气软管(15)连接有过滤加压装置(27),过滤加压装置(27)包括有加压室(19),加压室(19)的一侧依次活动设有N95过滤布(20)、过滤室(21)、N95过滤布(20)和进气室(18),加压室(19)与进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冠群任三三
申请(专利权)人:茅台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