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消防车上用于无人机的升降架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消防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消防车上用于无人机的升降架。
技术介绍
[0002]目前,我国的高层建筑数量稳居世界第一,但高层建筑火灾的扑救一直是个世界性难题,建筑物不断刷新高度、人员密集、危险源多,给火灾防治带来严峻挑战;目前大多依靠举高类消防车、高层建筑内的消防管网设施、消防直升机等装备进行灭火;目前世界上举升高度最高的消防车为芬兰博浪涛公司生产的101m登高平台车,造价两千多万,总重60多吨,我国仅有不超过10辆;这样的救援利器理应利用率很高,但据调研,其买来仅仅是个“摆设”,多数都作为平时训练使用;问题主要受制于体积大,最快展开时间也要12分钟,这还不算路上的时间,同时还受制于救援现场的风力大小是否具备作业条件,而在这些时间里,现场的灭火战斗早已开始,从而延误最佳救援时机;消防直升机也是高层建筑灭火的一种方式,通过把消防直升机安装在消防车厢内,既需要满足直升机在使用时车厢能快速的打开,又需要满足消防车在行驶时防止直升机与车厢发生碰撞的现象,目前还没有一种装置能够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消防车上用于无人机的升降架,包括底箱(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箱(1)内壁安装有可上下移动的底板(3),所述底板(3)上端表面前后两端左右两侧分别安装有夹板(35),所述夹板(35)上端表面分别滑动连接有卡板(34),所述底箱(1)上端表面左右两侧分别安装有密封板(2),所述底板(3)向上移动时可构成密封板(2)同时向外侧翻转又向下移动的结构;所述底板(3)向上移动到顶端时可构成夹板(35)同时向外侧扩散且扩散到顶端时卡板(34)又向外侧移动的结构。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消防车上用于无人机的升降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箱(1)内壁固定连接有电机(4),所述电机(4)后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锥齿轮(5),所述第一锥齿轮(5)下端后侧啮合有第二锥齿轮(6),所述第二锥齿轮(6)中心处固定连接有第一转轴(7),所述第一转轴(7)转动连接在底箱(1)内壁,所述第一转轴(7)外表面滑动连接有第一螺纹杆(8),所述第一螺纹杆(8)外表面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板(9),所述第一支撑板(9)左右两端内壁分别滑动连接有第一导杆(10),所述第一导杆(10)底端表面分别固定连接在底箱(1)内壁;所述第一螺纹杆(8)外表面中部螺纹连接有第一螺纹筒(13),所述第一螺纹筒(13)上端表面固定连接有伸缩筒(14),所述伸缩筒(14)上端转动连接在底板(3)内壁,所述伸缩筒(14)外表面上端固定连接有大锥齿轮(15),所述第一螺纹杆(8)转动连接在大锥齿轮(15)内壁;所述第一螺纹筒(13)外表面下端转动连接有第二支撑板(12),所述第二支撑板(12)下端表面左右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二导杆(11),所述第二导杆(11)下端分别固定连接在底箱(1)内壁,所述第二支撑板(12)上端表面左侧固定连接有U形板(20),所述U形板(20)上端内壁转动连接有小螺纹杆(18),所述伸缩筒(14)外表面下端固定连接有主动锥齿轮(16),所述主动锥齿轮(16)上端左侧啮合有从动锥齿轮(17),所述从动锥齿轮(17)固定连接在小螺纹杆(18)外表面右端,所述小螺纹杆(18)外表面螺纹连接有小螺纹筒(19),所述小螺纹筒(19)外表面下端固定连接有复位杆,所述复位杆包括第一内杆(27)、第一外筒(25)、第一弹簧(26),所述第一内杆(27)滑动连接在第一外筒(25)内壁,所述第一弹簧(26)下端固定连接在第一外筒(25)底端内壁,所述第一弹簧(26)上端固定连接在第一内杆(27)下端表面,所述第一外筒(25)下端表面固定连接有长滑板(22),所述第一螺纹筒(13)外表面上端开设有卡槽,所述长滑板(22)下端表面右侧固定连接有与卡槽相配合的卡销(23),所述长滑板(22)下端表面左侧滑动连接有复位导杆(24),所述复位导杆(24)滑动连接在第二支撑板(12)内壁,所述U形板(20)下端内壁滑动连接有与长滑板(22)相配合的限位导杆(21)。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消防车上用于无人机的升...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