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徐永胜专利>正文

一种滑动漂脚及基于滑动漂脚的下穿线环式抗流水鱼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061787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14 13:4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滑动漂脚及基于滑动漂脚的下穿线环式抗流水鱼漂,其中滑动漂脚,包括滑座,滑座与漂尾和/或漂体滑动连接,在滑座上设有用于连接鱼线的插脚。基于滑动漂脚的下穿线环式抗流水鱼漂,包括自上而下依次相连接的漂尾、漂体和漂杆,还包括所述的滑动漂脚,滑动漂脚滑动连接在漂尾和/或漂体上,漂尾顶部或者中上部设有上阻挡器,漂杆上设有穿线环。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目前立式鱼漂不能在水流中进行垂钓,特别是不能在急流水中进行垂钓的问题。特别是不能在急流水中进行垂钓的问题。特别是不能在急流水中进行垂钓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滑动漂脚及基于滑动漂脚的下穿线环式抗流水鱼漂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垂钓
,具体涉及一种滑动漂脚及基于滑动漂脚的下穿线环式抗流水鱼漂。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常见的立式鱼漂在有波浪的水域中进行垂钓时,其漂尾在波浪中时隐时现,在波浪的影响和干扰下,当鱼吃饵动作轻时不容易分辨漂尾的动作,常常导致眼睛过度疲劳;在水流中进行垂钓时,鱼漂的漂体常常被水流冲歪而导致漂尾倾斜甚至没入水中而影响垂钓。
[0003]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中国专利文献,授权公告号CN206390070U,公开了一种抗波浪和水流的软接式双鱼漂,包括主漂体和副漂体,在主漂体的底部同轴设有漂脚,在主漂体的顶部同轴设有第一连接头,在副漂体的底部同轴设有第二连接头,在副漂体的顶部同轴设有漂尾,所述第一连接头和第二连接头通过柔性连接件相连接;在副漂体内转动连接有旋转件,所述旋转件的旋转轴线与副漂体的中心轴线垂直,在旋转件上固定有与旋转轴线垂直的磁针;主漂体和副漂体之间以柔性连接件相连接,当主漂体和副漂体均位于水中式,整体处于同轴状态,具有立式鱼漂的特点和功能;在副漂体上设置的带有磁针的旋转件,具有将副漂体定向的功能以保证副漂体以横向姿态进入垂钓者的视线进一步便于观察副漂体的运动。
[0004]中国专利文献,授权公告号CN205671303U,公开了一种自动导向的分水鱼漂,包括漂体,在漂体顶部设有漂尾,在漂体的底部设有漂脚,其特征在于,在漂体的侧面上插接有软质导向片,所述软质导向片所在曲面与漂体的中心轴平行;由流体力学知识可知,水滴形流线体在水中所受阻力最小,将本体的横截面设为水滴形,在有鱼吃鱼饵时本漂体运动幅度较大,能够准确及时地反应鱼儿吃食的情况,提高了鱼漂的灵敏度;另一方面,水滴形本体尖端侧面上设置的导向片以及配重金属插槽使得本体在水流的情况下自动保证雨滴形本体椭圆面迎着水流方向而所受阻力最小,提高了本漂体在水中的稳定性。
[0005]中国专利文献,公开号CN109644957A,公开了一种中空排水醒目漂尾,包括内部为中空的漂尾本体,在漂尾本体外壁上设有漂尾,在相邻两个漂尾之间设有间隔目,所述间隔目的颜色与漂尾的颜色不相同,在漂尾本体上设有多个与漂尾内部相连通的通水孔,多个通水孔沿着漂尾本体轴向和周向均匀交错分布,在漂尾本体底部连接有漂尾连接帽,所述漂尾连接帽与漂尾本体之间为可拆卸式连接或者一体成型制作;通过对浮漂的力学分析及模型计算对漂尾进行重新设计,采用中空、薄壁、排水通孔结构的漂尾大大提高了钓组系统的位移灵敏度和下降(速度)灵敏度,从而满足了钓深钓远的要求。
[0006]中国专利文献,授权公告号CN105475247B,公开了一种传光鱼漂及发光鱼漂,传光鱼漂包括漂体和导光棒,所述导光棒自上而下穿过漂体,位于漂体以上部分的导光棒为漂尾,位于漂体以内部分的导光棒为漂轴,位于漂体以下部分的导光棒为漂脚;发光鱼漂包括传光鱼漂和发光器,在发光器的光输出端设有导光棒接口,所述漂脚插装在导光棒接口内;
传光鱼漂能够单独做为鱼漂使用,同时其内部具有完整的导光光路,配合发光器可以在夜间钓鱼时使用;发光鱼漂取代了原来鱼漂的内置式电子器件的形式,其发光器还具有配重的作用,另一方由于在发光器上安装有浮力调节装置使得发光鱼漂具有浮力可调节的功能,发光器件的电池仓具有充电座的功能,从而实现了一种具有配重、浮力可调节的发光鱼漂。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在上述现有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滑动漂脚及基于滑动漂脚的下穿线环式抗流水鱼漂,解决目前立式鱼漂不能在水流中进行垂钓,特别是不能在急流水中进行垂钓的问题。
[0008]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滑动漂脚,包括滑座,滑座与漂尾和/或漂体滑动连接,在滑座上设有用于连接鱼线的插脚。
[0009]所述滑座上设有贯通孔,滑座由贯通孔滑动套设在漂尾或漂体上。
[0010]所述漂尾为扁圆形,滑座的贯通孔为相配合的扁圆孔。
[0011]所述插脚向外伸出滑座顶部。
[0012]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一种基于滑动漂脚的下穿线环式抗流水鱼漂,包括自上而下依次相连接的漂尾、漂体和漂杆,还包括滑动漂脚,滑动漂脚滑动连接在漂尾和/或漂体上,漂尾顶部或者中上部设有上阻挡器,漂杆上设有穿线环。
[0013]所述穿线环固定设在漂杆的底部。
[0014]所述穿线环包括固定部和穿线部,固定部同轴连接在漂杆的底部,穿线部连接在固定部底端,且穿线部为设有开口的回形环或圆环,所设开口处位于固定部底部处一侧。
[0015]所述穿线部为直线形结构或L形结构,穿线部的顶端同轴连接在固定部底端。
[0016]所述穿线环的固定部上套有可移动的套管,套管移动可封堵或打开穿线部上的开口。
[0017]所述漂体为柱形漂体或常规形状漂体,当漂体为柱形漂体时,滑动漂脚滑动连接在漂尾和/或漂体上,柱形漂体上还设有下阻挡器;当漂体为常规形状漂体时,滑动漂脚滑动连接漂尾上,常规形状漂体上端作为下阻挡器或设有下阻挡器。
[0018]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的滑动漂脚可在漂尾或漂体上上下滑动,解决目前立式鱼漂不能在水流中进行垂钓,特别是不能在急流水中进行垂钓的问题。
[0019](2)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基于滑动漂脚的下穿线环式抗流水鱼漂拥有目前立式鱼漂不具有在水流中垂钓的显著技术应用特征,特别是在缓流、中流、急水流中的垂钓应用,鱼漂直立水流中的效果显著,其垂钓效果和静水垂钓之间并无多少差别。
[0020]垂钓时将该抗流水鱼漂滑动漂脚插接在鱼线上的漂座内,漂座下部的鱼线穿在穿线环中滑动连接,当鱼漂竖直悬挂在鱼线上时,由于鱼漂自身重量会自动下落使滑动漂脚处于紧贴漂尾顶部上阻挡器的下方,当将鱼漂抛入水中平躺时,浮力起作用,铅坠下沉会带动鱼线在穿线环中向下滑动,同时也带动漂座上的滑动漂脚向漂体顶部移动,当滑动漂脚受到阻挡停止时,铅坠施加的力作用在穿线环上,此时以漂体为浮力支点,以穿线环处为杠
杆端部,从而带动整个鱼漂翻身直立,当鱼漂直立后,形成上下两个受力点,滑动漂脚处为上受力点,穿线环为下受力点,因鱼漂浮力、钓深的限制和铅坠的锚定作用,下受力点在水流中的位置是相对固定的,上受力点由于受水流、抛投距离等不尽相同的各种因素影响导致其不能在竖直方向上和下受力点精确重合,这时就需要用送竿,回竿定位动作通过调整鱼线的长短来控制上受力点的位置,使其和下受力点在竖直方向上重合,提竿时,滑动漂脚直接受到向上的牵引力,同时带动其下面的鱼线在穿线环中向上滑动,末端的钩饵同步跟随,当滑动漂脚运行到上阻挡器处被阻挡止动,此时向上的牵引力作用在整个鱼漂上,从而带起整个鱼漂出水,综上所述,该抗流水鱼漂有两个滑动连接的同时还是两个受力点的实施技术获得了能在流水中直立垂钓的有益效果,该技术能准确、快速、方便的控制鱼漂在水中竖直姿态,是区别其它鱼漂的重要的有益技术效果特征。
附图说明
[0021]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滑动漂脚的主视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滑动漂脚,其特征在于:包括滑座,滑座与漂尾和/或漂体滑动连接,在滑座上设有用于连接鱼线的插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动漂脚,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座上设有贯通孔,滑座由贯通孔滑动套设在漂尾或漂体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滑动漂脚,其特征在于:所述漂尾为扁圆形,滑座的贯通孔为相配合的扁圆孔。4.根据权利要求1

3任一项所述的滑动漂脚,其特征在于:所述插脚向外伸出滑座顶部。5.一种基于滑动漂脚的下穿线环式抗流水鱼漂,包括自上而下依次相连接的漂尾、漂体和漂杆,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权利要求1

4任一项所述的滑动漂脚,滑动漂脚滑动连接在漂尾和/或漂体上,漂尾顶部或者中上部设有上阻挡器,漂杆上设有穿线环。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滑动漂脚的下穿线环式抗流水鱼漂,其特征在于:所述穿线环固定设在漂杆的底部。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滑动漂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永胜
申请(专利权)人:徐永胜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