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跨座式单轨车辆迫导向径向转向架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轨道车辆设计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跨座式单轨车辆迫导向径向转向架。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各种制式的交通工具应运而生。单轨车辆作为一种中运量的轨道交通车辆,近年来在国内陆续推广应用。跨座式单轨车辆结构与铁道车辆差异较大,跨座式单轨交通作为一种城市轨道交通的经典制式,具有转弯半径小,占地面积少,爬坡能力强乘坐舒适等特点,应用前景广阔,但单轨车辆在过曲线时,在走行轮、导向轮和稳定轮的耦合作用下,使得走行轮容易发生侧倾和侧偏现象,胎面的侧向滑移量和侧向力将导致走行轮的偏磨。运行线路弯道较多,且曲率较小,使得车辆走行轮轮胎偏磨严重,不仅轮胎使用周期短,维修和保养费用大,而且导致走行轮胎附着能力大幅降低,使得跨座式单轨车辆驱动效率降低,制动距离拉长,严重影响行车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跨座式单轨车辆迫导向径向转向架,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跨座式单轨车辆在曲线轨道上运行时,容易造成走行轮轮胎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跨座式单轨车辆迫导向径向转向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导向扭杆装置(1)、第一转向架(2)和第二转向架(3),所述第一转向架(2)和第二转向架(3)铰接,第一转向架(2)上设置有一根一位车轴(4),第二转向架(3)上设置有一根二位车轴(5),所述一位车轴(4)和二位车轴(5)中部均设置有与轨道上表面接触的走行轮(6);所述导向扭杆装置(1)与车体底架固定连接,导向扭杆装置(1)与一位车轴(4)一端铰接;第一转向架(2)和第二转向架(3)的两侧均设置有一个连杆导向装置(7),所述连杆导向装置(7)包括与一位车轴(4)端部铰接的第一连杆(701)和与二位车轴(5)端部铰接的第二连杆(702),所述第一连杆(701)和第二连杆(702)之间设置有中间连杆(703),所述中间连杆(703)上设置有三个铰接孔,两侧的铰接孔分别与第一连杆(701)和第二连杆(702)的自由端铰接,中间连杆(703)绕中间铰接孔转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跨座式单轨车辆迫导向径向转向架,还包括一根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转向架(2)和第二转向架(3)下底面铰接的推拉连杆(8)。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跨座式单轨车辆迫导向径向转向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呈“H”字形的构架(9),所述构架(9)设置于所述第一转向架(2)和第二转向架(3)顶部,所述一位车轴(4)和二位车轴(5)上的走行轮(6)分别设置于构架(9)两端的开口内;所述中间连杆(703)通过中间铰接孔与构架(9)内侧壁铰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跨座式单轨车辆迫导向径向转向架,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侯龙刚,梁树林,池茂儒,刘开成,
申请(专利权)人:西南交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